APP下载

浅谈寿山石古兽雕刻的发展历史

2021-01-20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瑞兽寿山寿山石

文 陈 强

《古兽》

《天禄永昌》

《太狮少狮》

《麒麟献瑞》

古兽雕刻讲究的是布局及动态的合理性,特别是细节的刻画,比如说头部、胸部、背部、毛发、须发、爪子、眼睛、鼻子、嘴巴以及尾部,失之毫厘则去之千里,十分考究雕刻家的全局掌控能力。刀法上讲究线条的流畅、细节的把控,虚实相生,使雕件能够显得自然、灵动。中国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古兽雕刻也应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上,与精神品质巧妙结合,以此达到更为高层次的中国寿山石古兽雕刻的雕刻标准。

一、寿山石古兽雕刻的起源

对于古兽,人们是保持着一颗敬畏的心来看待的。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敬畏心理是人的本能,但人们通过臆想,将古兽分成凶兽和瑞兽。自然,瑞兽成为人们祭祀祈福参拜的圣物。在最开始,人们将瑞兽供在屋宅内祈福辟邪。因此,宫殿上、官宦府邸前常有瑞兽做吉祥物以求平安。之后,一些巧匠们将玉石、贵木等材料雕成配饰,方便人们佩戴在身上驱邪避灾用。

福州地区的寿山石自古便深受雕刻家、收藏家的喜爱。因寿山石温润的质地易于篆刻,于是寿山石雕文化便蔓延开来。寿山石雕的品类繁多,古兽雕刻更是能够成为精品的雕刻形式。深受古兽中瑞兽的福泽作用,自寿山石被发现以来,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尝试将瑞兽的形象作为雕刻的题材。自此,古兽雕成为帝王贵胄、文人雅士的文化象征。

寿山石古兽雕刻通常是以钮雕和手把件的形式出现。无论是镇宅祈福还是作为印钮,古兽雕刻都以其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对古兽的喜爱其实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信仰,在对于鬼神之说深信不疑的古代,对古兽的信仰体现了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以及对祈求强大物体保佑的精神寄托。

二、寿山石古兽雕刻的造型演变

寿山石古兽雕刻已经形成独具风格的一个门类,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演变,从神话传说到写实,再转变为世俗化。古兽的形象从最开始诞生的时候,便带着神话传说浓浓的神秘感。它的形象源于自然界,但又与自然界大不相同。寿山石雕中的古兽通常是龙、凤、狮、虎、螭、鳖等题材,它们都是威猛、凶恶的形象,但却是庇佑祈福、驱灾避难的至高无上的象征。

1.狮子

狮子是在汉代由印度使节带到中国,并将其作为贡品奉献给朝廷的,自此狮子才传入中国。后来在佛教的影响下,狮子成为中国的灵兽。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过程中,狮子由最开始的具有异域风情的人狮相斗的形象,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狮子戏球。作为中国象征的传统神兽之一,与龙、凤、螭等古兽一样,皆有辟邪、祈福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狮子雕塑出现在东汉时期,那时的狮子形象还趋于神化,狮子长着翅膀,头上长角,整体形象较为粗糙。南朝时期的狮子趋于华丽,造型秀美。到唐朝时期,狮子的形象逐渐写实化,并且出现了蹲坐的造型。

传说中的狮子最早是在舜时代以图腾的形式出现,那时的狮子形象是凶猛、威严的,但如今作为寿山石古兽题材雕刻出的狮子憨态可掬、简单朴素、趣味横生。

2.虎

相传,螭虎是龙子之一,且只存在于古代传说之中。作为异兽,螭虎这个形象常常出现在战国后的玉器上,代表权势、力量以及王者风范。螭虎的形象比较细长,雕刻出的作品多为动态。古兽雕刻极其讲究神情的“态势”,螭虎作品注重细致的面部雕刻且身体没有雕刻,腿部和尾部的线条雕刻要注意细节的把控。而虎的动态雕刻则必须突出胸部与脖颈向后收拢,以及与头部之间的力度把控,前后腿要呈水平线张扬开,才能够形成动态感十足的线条,使虎这个雕件能够呈现出活力的一面及极具生命力的形象特征。但若是物件的比例不协调,则会使这个本该具有生命力的雕件失去活力,古兽的形象从而大打折扣。在现如今的市场上可以看到,有部分古兽印钮“缺乏”某些部位,使作品整体显得枯燥、没有活力,这方面就要考验雕刻家的功底和创造力了。

3.鳖鱼

自古就有鲤鱼跃龙门会变成龙的说法。传说,上古时代有只鲤鱼准备去跃龙门,但因偷吞龙珠,最终变成了龙头鱼身的形象,后人称之为鳖鱼。

作为古兽之一,鳖鱼在寿山石古兽雕刻中呈现出的形象是龙头鱼身,头顶长角,鱼鳞布满全身,并且长有双翼,尾部呈分叉状向两端弯曲蜷缩,抑或呈狮尾状。

三、寿山石古兽雕刻的艺术价值

由于寿山石资源的日渐枯竭,导致近些年来寿山石的价格在收藏市场中暴涨。商人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大量消耗寿山石,使寿山石雕作品商品化,这更加使得寿山石资源的消耗愈发严重。批量化生产的寿山石雕作品造型千篇一律、没有风格特点,原本异常珍贵的寿山石原石失去能够体现出其应有价值的机会,从而使得因寿山石雕的艺术附加值降低而遭到文化艺术界人士的漠视和冷眼。

自从古兽融入文人的生活后,逐渐形成一种稳定且成熟的表现形态。经过艺术的熏陶与提炼后,古兽超越了原先神话传说赋予的神秘感,不但成为镇宅辟邪之物,还可佩戴在身上以及雕刻成艺术品把玩、欣赏。原本古兽凶残、粗狂、暴躁的外表形象,逐渐走向符合大众欣赏标准的风格。

中华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各式各样的民间文化也形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巨大的中华文化资源宝库。如果艺术家们能够建立起一种意识,并且能够从中汲取知识,能够开阔眼界、获得灵感,那么,中国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生命活力及文化张力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雕刻家只有秉持艺术风格、艺术个性的多样化,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创新之路,才能永远保持与促进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四、寿山石古兽雕刻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艺术品逐渐得到国际的认可与青睐。寿山石古兽雕刻,是具有典型中国风格的中国传统艺术。随着寿山石雕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渐提升以及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石雕作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石雕作品的价位也在不断攀升。

寿山石的古兽雕刻艺术,保留了远古时代留下的印记,风格迥异、技法多变、巧夺天工,使寿山石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寿山石古兽雕刻艺术,证明了寿山石艺术格外注重传统雕刻艺术的传承。不论是传统的通过师传徒、父传子的教学方式传授雕刻技艺,还是现如今系统化的、经过理论总结过的教学方式,寿山石雕刻一直在坚持走继承传统艺术、发扬中华美德的路线。

寿山石古兽雕刻艺术是建立在高质量的寿山石原石的基础上的。因此,一个优秀的古兽雕刻作品需要一块品质优良的寿山石原石。但众所周知,寿山石经过近千年的开采,资源急剧下降,濒临枯竭。在现如今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寿山石古兽雕刻艺术的发展受到限制。只有在保护寿山石的前提下,将寿山石古兽雕刻技术继承与发扬下去,古兽雕刻技术才不会遗失。

期待寿山石雕能够迎接昌盛繁荣的新时代的到来,期望寿山石雕能够成为国际顶级艺术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宝艺术。

猜你喜欢

瑞兽寿山寿山石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远道而来的瑞兽
——狮子
瑞兽祈福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不灭的初心(节选)
鎏金瑞兽钟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