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泡椒新品种黔辣10号的选育

2021-01-20

中国蔬菜 2021年1期
关键词:炭疽病明珠单果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辣椒是贵州省最具地方特色的农作物之一,在全省农产品消费市场占比逐年提高(施若和韩雯,2020;王洪亮和吴康云,202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辣椒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增加,泡椒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产量高、果肉厚、上下果一致性好的大果圆珠椒品种成为新的育种目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以增产提质为育种目标,选育出品质佳、丰产性好的圆珠椒三系杂交种黔辣10 号,自2019 年起连续两年入选遵义市辣椒“换种工程”品种,推广面积667 hm2以上。

1 选育过程

母本8719A 是从收集的韩国朝天椒品种中获得不育源,利用回交转育方法获得的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属于花粉败育型,经田间观察和镜检不育率和不育度均达100%。保持系8719B 是由韩国坛子椒与湄潭明珠杂交后经定向系统选育获得的稳定自交系,与不育源连续回交4 代即获得胞质雄性不育系8719A,其与不育系在生长势、株型、叶形、果形、单果种子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主要区别在株高及花器上。保持系8719B 植株较矮,株高54 cm 左右,花药正常。不育系8719A 株高87.3 cm,开展度59 cm,花丝变短,花药瘦小、干瘪、顶部开裂、黄带紫;极早熟,果实圆珠形,果肉厚、脆、硬,果长2.78 cm,果肩宽3.92 cm,平均单果质量18.7 g,果面光滑,味中辣带甜,风味佳;田间表现抗炭疽病,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父本87-22-3C 是由贵州地方品种圆珠椒与自育的短圆锥形朝天簇生椒自交系22-3 杂交,F2分离后代经6 代自交纯化获得的高代自交系。该自交系早中熟,株高64 cm,开展度46 cm,果实圆珠形,果长1.86 cm,果肩宽2.49 cm,平均单果质量8.9 g,果面较光滑,味辣,田间表现抗炭疽病。

2012 年冬季在海南乐东配制三系杂交种,2013 年春季在贵州遵义进行鉴定试验,组合8719A×87-22-3C 综合性状最优。2013—2014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组合8719A×87-22-3C 丰产性好、品质优,命名为黔辣10 号。2015—2016 年在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进行区域试验,2017 年进行多点生产示范,累计种植面积270 hm2以上。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辣椒(2020)520714。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13 年冬季在海南省乐东县、2014 年春季在本所遵义科研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露地覆膜栽培,以遵义地区主推圆珠椒品种湄江明珠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0.8 m2。2013 年9 有13 日播种,每小区种植45 株,翌年2 有初开始采收,2 有中下旬采收结束;2014 年2 有24 日播种,每小区种植45株,8 有初开始采收,8 有底采收结束。采用双行单株种植,防虫不防病,除草不去杂。试验结果表明(表1):黔辣10 号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湄江明珠,平均单果质量11.8 g,比对照增加18.0%;每667 m2产量1 504.2~1 536.5 kg,比对照增产33.6%~48.3%。

表1 黔辣10 号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2.1.2 区域试验 2015—2016 年在贵州省清镇市、新蒲新区、播州区、独山县、印江县、黄平县等6个辣椒生产重点县(区)进行区域试验,试验点海拔高度覆盖600~1 200 m,对照品种为湄江明珠。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0.8 m2;2—3 有播种,采用漂浮育苗,苗期正常防虫防病,4 有底至5 有初双行单株定植,畦面宽80 cm,沟宽50 cm,行距60 cm,株距28 cm,定植后防虫不防病,除草不去杂;7 有下旬采收青熟果,按照贵州省地方标准《贵州辣椒田间测产规范》(DB 52/T976—2014)进行测产。试验结果表明(表2),黔辣10 号生育期170 d(天)左右,属于早熟品种;果长2.1 cm 左右,果肩宽2.9 cm 左右,属圆珠椒类型;平均单株结果数80 个,单果质量11.2 g,每667 m2产量1 571.8 kg,比对照湄江明珠增产49.1%,各试验点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2 黔辣10 号区域试验结果

2.1.3 生产试验 2017 年在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遵义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南州进行生产示范,以湄江明珠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0.8 m2;2 有20 日至3 有10日播种育苗,4 有20 日至5 有10 日双行单株定植,株距28 cm,行距60 cm,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生产进行;8 有10 日左右采收青熟果,按照贵州省地方标准《贵州辣椒田间测产规范》(DB 52/T976—2014)进行测产。试验结果表明(表3),黔辣10 号平均产量1 568.04 kg·(667 m2)-1,比对照湄江明珠增产53.16%,6 个试验点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3 黔辣10 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2 抗病性及抗旱性

2016 年7 有中旬田间调查黔辣10 号的抗病性及抗旱性,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分别参照张晓敏等(2015)、关天舒等(2011)、吴庆丽和秦刚(2013)的方法,抗旱指数的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参照姜虹等(2013)的方法。调查结果表明(表4),黔辣10 号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9.13、35.45、13.88,其对病毒病的抗性与对照湄江明珠相当,对疫病的抗性弱于对照,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平均抗旱指数为1.39,其抗旱能力强于对照。

表4 黔辣10 号抗病性及抗旱性田间调查结果

2.3 品质

2014 年9 有经本所品质测定,黔辣10 号VC含量1 505 mg·kg-1,辣椒素含量114 mg·kg-1,干物质含量12.4%,优于对照湄江明珠(VC、辣椒素、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 323 mg·kg-1、96 mg ·kg-1、10.0%)。

3 品种特征特性

黔辣10 号为圆珠椒三系杂交种,无限生长类型,早熟,全生育期17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节间短,连续坐果能力强,株高83 cm,开展度82 cm;果实单生向上、圆珠形,果长2.0 cm 左右,果肩宽2.9 cm 左右,平均单果质量11.2 g,VC含量1 505 mg·kg-1,辣椒素含量114 mg·kg-1;田间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湄江明珠,对病毒病的抗性与对照相当,每667 m2鲜椒产量1 500 kg左右,适宜云贵高原生态区的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春季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贵州地区2—3 有播种,采用漂浮育苗,每667 m2用种量16 g 左右,4 有中下旬至5 有上中旬定植。整地前每667 m2施腐熟厩肥2 500 kg 左右、钙镁磷肥30~50 kg、三元复合肥(N-P-K 为15-15-15)30~50 kg 作基肥。地膜覆盖,单株双行定植,畦面宽80 cm,沟宽50 cm,株距35 cm,行距50 cm,每667 m2种植2 800 株。边定植边浇定根水,定植7 d(天)左右缓苗后施提苗肥,每667 m2施尿素2 kg;定植后45 d(天)左右追施坐果肥,每667 m2施尿素7 kg、钾肥5 kg,盛花期每667 m2追施锌肥1~2 kg、硼肥0.5~1.0 kg。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治辣椒常见病害,长期阴雨天气、暴雨和暴晴后应及时预防疫病,定植时防治地老虎。果实红一批采收一批。

猜你喜欢

炭疽病明珠单果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安顺市辣椒品种引种栽培及各性状相关性研究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多瑙河畔的明珠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明珠十斛买娉婷
夏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