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育中哨音发声原理探究

2021-01-20张晓霖

轻音乐 2021年1期
关键词:哨音声带张力

张晓霖

一、概述

哨音存在于美声与通俗唱法之中。如美声作品《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和通俗作品《歌剧2》,一个是女声哨音,一个是男声哨音。哨音被媒体戏称“海豚音”。提及“海豚音”一词,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可是如果从专业角度(生理机理)来解读海豚音的发声原理,及从方法(怎么做)上学习其发声技巧,也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笔者抱着虔诚恳求大家批评指正的求学之心,旨在为当代声乐教学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做出一点自己的尝试。

(一)国内外例证

1.通过流行歌曲传入国内

2000年12月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里一位俄罗斯小伙演唱了一首名为《歌剧2》的流行歌曲。因此首歌曲在副歌部分的高音中达到了国际谱#C6,也就是唱到了女生谱的high#C,故而在俄罗斯流行乐坛引起轰动。而他独特的发声方法也被媒体称为“海豚音”,这位男歌手是维塔斯。六年以后维塔斯便受邀来中国开演唱会,参加各种晚会与表演并大获成功。“海豚音王子”维塔斯,被贴上了一个戏剧化标签。在当时笔者也天真地认为这种神秘而震撼的高音就是他发明出来的。三年后笔者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始了对声乐专业化的学习。经过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对声乐的深入学习,对声乐理论有了基本认识,并对哨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从它的源头开始了初步探索学习。

2.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的最高音

在2003年来自澳大利亚的亚当·洛佩兹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了男性最高音D7后,仅用了两年便打破自己的创下的世界纪录,高音达到了#C8,频率为4435赫兹,被吉尼斯认证并记入档案。百度词条介绍亚当·洛佩兹为:“世界第一男高音,拥有7个8度音域。”可人类嗓音机能的进步并未停止,随后来自巴西的女流行歌手乔治亚·布朗成功打破亚当·洛佩兹的纪录,最高音达到E8,频率达到5588赫兹。

3.我国的最高音

当吉尼斯在中国盛行之初,国内媒体把吉尼斯和“基尼斯”混用,后来渐渐统一。“基尼斯”便成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与吉尼斯在中国签约,即吉尼斯在国内的代理,依然保留“基尼斯”这个名字。后来“基尼斯”逐渐商业化,和吉尼斯精神相违背,便于1996年被吉尼斯取消了代理资格。再后来,迫于压力,“基尼斯”不得不承认其只代表国内的纪录,并不代表世界纪录。“基尼斯”总部设在上海,又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成立于1992年,与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都有合作关系。卢兰青,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神秘声乐研究者,在1999年参加“基尼斯”获得了“世界基尼斯之最‘声音最高,音域最宽,歌唱最高’的演员”荣誉称号。具体纪录为:“音域5个8度加1个大6度。即bE--#c5”。为此《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媒体均对其作了深入报道。2018年1月20日,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中,一位中国达人王晓龙以5243赫兹的成绩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里来自澳大利亚的亚当·洛佩兹所创的“男性最高音”的原有成绩,最高音达到E8,比原纪录高了三个半音。

(二)哨音的类型

哨音发声原理的本质是声带的部分闭合技术。如果说头声或者说假声是声带长度的23位置闭合,余下13振动的话,那哨音就是声带长度的56位置闭合,余下16振动。当然此不是绝对的,根据每人个体差异不同略有误差。此外,在哨音种类方面,哨音还分两种:一种为普通哨音;一种为混合胸声哨音,即气哨。

1.普哨

第一种哨音发声方法使用最普遍。如亚当·洛佩兹、乔治亚·布朗、维塔斯、卢兰青、王晓龙、张靓颖、迪玛希等,使用的皆为此种方法。据笔者经验,此种方法也比较容易练习,在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训练,大多数人是很容易发出哨音的。在此用一个普通的“普”,加以区别,第一种即为:普哨。

笔者理解的“普哨”哨音技术的含义是:声带拉紧,关闭大部分声带打开小部分声带,经稳定气压下的气流吹动打开小部分声带,此小部分打开的声带发生完全振动而发出高频声音。但不是整个长度上声带的完全振动,而是声带56闭合,剩下16完全振动。详见(图1)白色虚线部分为振动区域,由于声带参与振动部分长度极短,且为完全振动,所以发出的哨音音响明亮、尖锐,具有穿透力,共鸣集中。因其空间感特点为小而极亮,通俗点讲比较像烧开水壶滋滋叫的声音。

2.气哨(气声哨音)

第二种哨音发声方法难度比第一种更复杂,音响效果更加特别,故而会的人比较少。当今世界乐坛只有玛利亚·凯莉(MC)在演唱中使用得游刃有余,难逢对手。

笔者用“气哨”来命名第二种哨音,意在表达“气哨”即气声加哨音,或者说是漏气的哨音。

笔者理解的“气哨”哨音技术的含义是:声带拉紧,关闭大部分声带打开小部分声带,经稳定气压下的气流吹动打开小部分声带,此小部分打开的声带发生边缘振动而发出高频声音,同时,融合胸声共鸣色彩。

其与前者的不同为:气声与胸腔共鸣的加入。气声,换句话讲就是漏气的声音。比如说:头声与假声之区别就在于一个漏气一个不漏气。其次,气哨就是加入胸腔共鸣的哨音。其本质是:调节吹动声带的气压,调节声带的张力,调节共鸣腔,将胸腔共鸣混入哨音发声的共鸣之中,由于加了胸腔共鸣,气哨在共鸣腔使用的数量得到增加。其原理即为:声带56闭合,剩下16边缘振动,详见图1,白色虚线部分为振动区域,同时调节共鸣腔加入胸腔共鸣。胸腔共鸣其本质是通过舌位、舌形、喉位及喉腔形状的变化来调节共鸣增加或减少共振峰。同时,气哨还需通过呼吸技术调节腹内压,改变原有吹动声带的气压。因为胸声的混入,使原本尖锐刺耳的哨音音色变得柔和,更有空间感和沧桑感。特别是演唱者从哨音过渡到混声时则更是显现出沙哑的音色,客观上增加了声乐艺术表现力。胸声使普通哨音混入了一种听起来哑哑的音色。正是这种来自多元技术融合的哑音听觉效果的使用,使气哨有了一种漏气的听觉效果,空灵、神秘的音响色彩使其艺术表现力倍增。

图1

(三)两种哨音的比较

不论是普哨还是气哨,其最基本的技术支持离不开声乐基本功。例如气息,即吹动声带的气压的调节能力、稳定性。声带闭合,即声带主体拉紧发出的真声、声带主体放松,边缘震动的假声、声带主体拉紧,边缘震动的头声。共鸣,即诸共鸣腔的使用、切换、配合等。

二、技术解构

(一)气息

在练习哨音的初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熟练掌握气息的控制。气息控制能力强,则能使气息如针一样穿过声带,用极少的气也能使声带均匀振动,从而发出哨音。在这之中,最难的就是控制。如果气吸多了,就会僵,就会控制不住。控制不住,气息冲向声带就会过强,力量过大,使两片声带出现猛烈的贝努力效应而贴合、紧闭、如急刹车般抱死。就像汽车一脚跺住刹车,车就突然停止,不能缓慢行驶了。当然这是在谈声带放松的状态下气息的使用,将来再配合拉动声带的力量与感觉,就能稳定地发出哨音并使用哨音唱出音阶。

这里要解释一下关于贝努力效应在哨音气息练习之中的正确运用。哨音最初练习的起音特别像女高音唱高音的极弱起音。气息量小密度大。量小为吸气少。密度大为控制气息的能力强,使气如高压水枪般集中且持续吹动声带。在此补充一点,即便量小与密度大都做好了,也不能忽略对声带的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对能控制声带的肌肉的控制。回到哨音的领域看,我们可以借鉴女高音发highD的极弱起音。当女高音利用好气息,则出现贝努力效应。此时,要配合对声带张力与闭合程度的控制才能发出此音。也就是说,贝努力效应在歌唱中的应用有前提。而前提就是对声带的控制(拉紧与放松、关闭与打开)。我们总是拿两张纸来示范贝努力效应,却很少用手去拉住每张纸的上下两头,去感受贝努力效应对两张纸产生了多少张力。这个“张力”很重要。因为它能间接体现出在人体喉器中的声带在承受张力作用时产生的力。当然,声带长在喉器内,本身就长着,放松也连着,可能有人会说不用考虑它照样在那儿。可是那是中低音。当在发哨音时,如果我们还是放松声带,那么,只要控制气息成功完成,即产生贝努力效应。此时发声就会出现声带彻底闭合。发不出声了。为什么?因为声带张力不够,拉不动声带,则发不出极高的音(假设女高音)。此时降低音高,直到可以发出音了,说明此音是你的声带张力的临界点,以后练习重点就是这个音。两种可能,如果自己并没有感觉使劲,声带处于完全放松,那么这个音就是你该使用拉声带技巧的临界点。又如果你感受到自己在使劲,声带在拉,那么就是你气息控制太强,腹内压太高,贝努力效应产生的力大于声带本身的张力导致声带彻底闭合抱死,就像汽车刹车抱死。此时可减轻腹内压,来迫使贝努力效应产生的张力减小,直到声带张力与贝努力效应的吸力产生平衡,均匀地震动则产生稳定的音响。

所以说贝努力效应吸力一定要绑定声带张力从整体角度看配合。贝努力效应核心是气息练习。关于气息练习有诸多方法,已经被古今大师们写得很详细,很全面了。声带张力的核心则是连接喉器内外肌肉的控制力,属于医学为主,物理学为辅的声乐艺术外延交叉领域。医学管的是:认识肌肉,找到肌肉,锻炼肌肉。物理学管的是:哪个肌肉拉动哪个骨头或软骨,而骨又通过关节的连接被肌肉向什么方向拉动。杠杆原理、声波在各种形状的共鸣腔内反射产生的共鸣色彩等则是物理中力学、声学领域。

男性因为声带多宽粗,在练习哨音中则更需要加强声带张力的练习。根据男女声带差异,我们可以发现窄长的女性声带比宽粗的男性声带更易于拉动与闭合练习。因为声带张力会导致声带变薄,就像拉皮筋,细的拉细易,粗的拉细难。女性声带细拉细容易,男性声带粗拉细相对难度大。此外,女性力量先天又小于男性,故而在控制气息方面,男性则变得容易,女性则变得困难。根据人体性别先天差异,女性气息练习为难点,男性声带张力为难点。当然,根据各人的特殊性,个别差异也需辩证看待,需根据个人特点选择辩证应用练习方法才是科学的。

练习者如果能发出哨音后,会发现随着音的升高,气息基本不变,控制增强显著,声带拉力、关闭程度占主导。

在气息控制之中,有两个重要技巧:

首先,通过鼻子把气息缓慢吸入后背,如做得夸张会有后背岔气的感觉,此为趋近正确的现象。期间要保持胸部的挺拔,不能窝胸。之后控制住,有种憋气的感觉,此为吸气与控制住吸的气。

其次,在控制住气息的基础之上,缓慢呼气,发出哈字,发音不要起在气泡音上为关键。呼气时除了上述控气技巧之外,要充分利用小腹的回缩力量。小腹使用还需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不能用蛮力猛来。用小腹回缩把气从横膈膜推出去,同时保持背部的扩张感,也就是拉住横膈膜,这是一种非常灵巧、科学的控气方法。除了哨音,在美声唱法中女高音极弱、男女高音在高音区软起首和高音渐弱技巧上都使用得十分常见。在练习中,小腹回缩能力强者十分少见。可以加以强化练习,例如吸肚子。像跳肚皮舞或杂技缩骨功一样,把小肚子往回吸,吸到前胸贴后背的极限之后放松小腹。如此往复练习,每天练到肚子酸痛。一个月左右,小腹收缩能力可明显提高。此法归根到底是腹腰诸肌的使用。此法难点为:正确使用腹肌的同时配合后背的张力,因为后背较前胸横膈膜处更加难以感受到。后背与前胸整个横膈膜圆周的膨胀产生的张力能维持一个稳定的腹内压,从而保证气息压力均匀通过声带,在正确控制声带的前提下,哨音即能稳定成音。哨音在超高音域发声,频率高,气压并不大,因为响度即振幅并不大,其特点在声带控制上。因此,盲目扩大音量致使过大的气力发大声导致过大的腹内压是错误的。我们往往会因练习的熟练度增加后而感受不到力量过大,想要加力量,再加力量,就像天天绑着沙袋走一公里后取下沙袋感觉身体轻了。其实不是身体轻了,而是肌肉激活了、用力了。而我们在练习气息过程中因为熟练度增强,就常会犯此类错误,领悟不到力量在随着熟练度增强而越来越大、与日俱增。因此我们需要在气息练习的过程中,客观地感受逐渐增长的肌力。越熟练,越适当做减法,取平衡。哨音对气息的要求很特别,越是高,声带张力越大,喉周肌肉群张力越大,气息量反而要求稳定且较小。

(二)喉位

在哨音练习中,如果声带闭合技术熟练掌握,那么在高喉位、中喉位与低喉位下,哨音是均可发出的。笔者在练习过程中发现,中低喉位比较容易发出哨音,且共鸣圆润。但如果是起音发出哨音后用哨音技术唱上行音阶,那么随着音的升高,喉器是微微向上运动的。所以,中低喉位为相对稳定的喉咙位置,以便与主动压喉相区别。同时,相对稳定喉位还意味着喉头位置不是绝对稳定,而是会随着音的增高而向上运行。

喉位的变化幅度还跟整个喉器的个体差异有密切关系,例如声带长度、会厌弧度、甲状骨体积等。例如有时我们会发现,声带先天窄长的男生在发哨音时就明显比别人喉器提高幅度大很多。我们仔细观察即可发现迪玛希在唱哨音时喉头上提到几乎看不见,同时喉头下方凹陷出一个正三角凹陷,而他在放松状态下喉头也是很明显突出的。这充分说明喉头位置是相对稳定的,不是绝对静止或向下、向上运行的。

通过分析歌手们的视频资料后,笔者发现:在哨音发出时,偏下或稳定的喉头位置可以帮助练习者发出哨音。但如果练习者已经可以轻易发出哨音后,那么会发现哨音越高,喉位越高。在哨音音区中的低音区喉位相对稳定,在哨音音区的中高音区,音越高,喉位越高。

从整体看,喉位的高低在整个发声过程中是在调节共鸣。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改变共鸣腔管长度、粗细,在连接了鼻腔与口腔后,在舌的辅助下进一步调节集合共鸣腔的共鸣共振峰。当其与其他共鸣腔配合协调则共鸣效果增强,当其与其他共鸣腔配合失调,则破坏共振峰数量,影响共鸣效果。所以喉位要与其他器官的造型相配合相协调,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性。

从单方面看,喉位自身的调控技术熟练程度,也决定着以后与其他器官相配合的效果。例如提高喉位可以练习茎突舌骨肌与二腹肌后腹,当然下颌舌骨肌紧缩也可以使喉器提高。

1.2.2 肝素使用方法 低分子肝素(江苏万邦;国药准字H20020247;5000IU)皮下注射,用法为:低分子肝素5 000 IU,每12小时皮下注射,连续使用7天。

除此之外,环甲肌的松弛与紧缩也会影响喉位的高低。因为环甲肌连接甲状骨与环状骨,而甲状骨与环状骨又以甲状骨下角的关节与环状骨后方相连形成类似于合页门的合页结构。环甲肌紧缩便产生拉力,甲状骨则被拉向前方,喉位下降,连带将声带拉紧。例如我们发u母音时可以明显摸到环甲肌紧缩鼓起,喉位下降。反之不发声喉部放松时则环甲肌松弛声带亦放松,甲状骨回原位,喉位亦返回原位。

由此可见喉位的高低跟诸多因素相连,而技术难点为:了解、控制喉位的诸多肌肉,并用各种手段去锻炼这些肌肉,最后达到最大程度用脑力去支配这些肌肉的运动。例如林俊卿博士在其咽音练声法中关于张大口练习,就是一个训练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的有效手段。

同时,笔者认为:利用医学中喉部解刨学书籍、网络影像资料做了解、认识层面的学习,用嗓音治疗学中诸多病例论文与影像资料中的发声练习来练习喉部各肌肉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控制喉位的诸多肌肉当中,可触摸到的喉外肌占大多数,所以练习过程中可以细心矫正,可谓看得见、摸得着。而除喉外肌之外,喉内的例如甲杓肌、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等肌肉对声带、会厌等器官的作用更可谓看不见、摸不着。学习了解控制难度则更复杂。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与努力,把能看见能摸到的肌肉了解透,练习好,最后大脑控制好。这样就为内部更复杂更抽象的肌肉练习排除了不必要的外部错误,提高了练习内部肌肉控制的成功率。

通过上述,我们回看迪玛希的哨音肌肉运作,每到唱高音时,迪玛希的喉部都会凹陷,凹陷程度随音高升高而加大。这说明在他在发高音时,充分使用了茎突舌骨肌与二腹肌后腹等肌肉提拉以舌骨为顶楼的喉器建筑。同时,其他连接在胸骨、肩胛骨的如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等肌肉也间接参与拉拽动作并承受张力作用。如果说喉器是一个热气球的篮子,上方有气球绳索拉拽,下方有地面绳索拉拽才能稳定停放在地表,而上下任何一方的绳索失去拉力或者说断掉则都会影响甚至导致热气球失控,放飞或坠落。而这些上下拉篮子的绳子就是人体喉器上的肌肉。回到上面的茎突舌骨肌与二腹肌后腹,它们在拉动时,下方肌肉或多或少也参与了对抗拉动运动,只是没有上方拉力那么强。但因为也参与对抗拉动的过程,故而也有紧缩。所以我们能观察到下方肌肉如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在紧张状态下微鼓被拉动所形成的“正三角形凹陷”。

同时,迪玛希的成功演唱也证明了:发哨音时喉位的上下移动是以完成哨音发声为目的的。在喉位移动过程中,以喉器为中心的上下方肌肉均参与运动才是客观科学的。不是要放松某一方就彻底放松某一方,紧张某一方就彻底紧张某一方。而是某一方在放松中有一点紧张,另一方在紧张中有一点放松,所谓相对调谐。还如某一方在放松中有一点紧张,那“一点紧张”在笔者看来,很重要。拿迪玛希来说,他的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紧缩向后上方拉动喉器时,下部分如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的“放松中的‘一点紧张’”也许就代表了:内部例如环甲肌、甲杓肌与环杓诸肌正利用这外部微微的张力所带来的力在控制着声带。

通过诸多哨音演唱者的影像资料,笔者发现基本都有此种肌肉运作现象发生,说明此种肌肉运作原理并非偶然现象。相信在今后的科技发展中,哨音技术在解刨喉器学领域并喉器声学领域的科学实验、论证一定会揭开此特殊发声方法的神秘面纱。声乐艺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实验,从实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验设备的高科技技术更新换代需要时间。但在等待中学习准备,是未来研究成功的基础保障。

(三)舌位

在声乐中,舌的作用是极大的。因此在哨音领域,笔者也着重强调舌位的重要性。舌位顾名思义就是歌唱中舌头的位置。它是哨音乃至整个声乐技巧领域的初级阶段。包括前后、上下。而其难点在于练习、控制舌形的变化。腔能成音,舌能成字。在自然的舌位下发声是哨音发声的舌位练习的旨归。什么是自然的舌位?自然的舌位就是放慢说话时说出每个字时的舒服的舌位,或者说就是说话时的舌位。舌位技术,就是控制舌头在自然舒适范围内做上下、前后运动。

五个基本母音的构音是舌位研究的初始。声道内构音的三要素[1]为:舌的主要收缩位置、在收缩位置上舌的收缩程度、唇的收缩。例如日本香川大学依照人类发声原理制造的发声模型,此实验主要使用可控机械就是模型舌下方有一串能分阶段推动舌及唇的电动机关,通过声道三要素的机械调控,准确清晰地构成了五个元音。充分证明了声道构音三要素的科学性。也间接证明了舌位在构成元音中的重要性,当然也离不开唇的作用。

舌在构音(母音)过程中,通过改变前后位置与高低位置来调节共鸣,形成字,这是本能。充分了解本能,是为了能快速分辨歌唱者是通过本能形成字还是更高阶的声乐技巧性调节形成字的。下面介绍一个本能构音的舌位图供大家参考,见图2。

图2

由上图可见,例如发i音时,舌位即靠前,并提高。研究发现,舌位的上下与第一共振峰的关系成反比,即舌位越高第一共振峰频率越低。这就说明,为什么唱高音时舌向后向上顶的歌唱演员缺乏共振峰频率。舌位的前后与第二共振峰的关系成正比,即舌位越前第二共振峰频率越高。这是为什么我们在唱高音时,舌要向前运动的有力可靠依据。在此以F1、F2分别代表第一、二共振峰,见图3[2]。下图为男性与女性实验数据。由图可知不同性别、年龄的实验人员元音共振峰标准略有不同,但实验原理趋向大致相同。

图3

上述主要解析了舌位在构音过程中的作用及特点。但在声乐领域这只算对舌位的初步了解,即构音。换句话说构音就是说话,说话是唱歌的基础。了解说话原理,掌握说话构音技巧,是歌唱的前提。在进入声乐领域后,构音就变成构成音符,需要有共鸣色彩,以说话的震频、振幅就远远不够了。音高提高、声要变大,就需要加入不同的技巧,舌位与唇的作用就不像在说话当中占主导地位了。因为咽部、喉部肌肉的加入喉、咽部腔体造型,例如林博士讲的“倒悬瓶口”,改变了腔体形状、改变了声波的反射点、调节了共鸣。所以口腔内的舌、唇与其它腔体的肌肉们构成合作关系。这里要注意的是,如《心的歌声》作者凯萨利讲的必须要咽部咬字并不代表就不用舌、唇调节了。只是咽、喉调节为主,舌唇调节为辅了。在声乐研究中,就算我们公认某技巧为辅了,也要尽最大努力研究透,因为为辅不代表彻底不用,这是两个事。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时候对一个不起眼的小技巧的不理解、不熟练、不重视,一直会影响我们的学习进步。所以,唇位的调控在喉、鼻、咽三腔调控中也不可小觑。

歌唱与讲话的舌位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反。例如发i母音时,说话的舌位为前高后低,而唱歌的舌位则为前低后高。唇形则是说话状态唇贴近,而唱歌状态嘴张开,可见都是相反的。

通过对舌位在说话与唱歌两种状态下的对比,可以加深我们对舌在声乐发声技巧中的全面客观认识。从而指引我们对不同人发声舌位的对错进行迅速判断。纠正错误的、延续正确的,为之后的主要腔体的调节所谓咽部咬字等共鸣肌肉调节手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介绍一下舌内肌。因为舌外肌在咽音领域被广泛训练,练习手段也相对成熟,可见林博士《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而舌内肌解析相对较少。舌内肌共有对称四对,由舌根到舌尖,分别为:上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下纵肌组成[3]。其中,使舌变短、变宽的是:上纵肌和下纵肌;使舌变窄、变厚的是:舌横肌的收缩;使舌变薄、变宽的是:舌垂直肌。此外,使舌尖和舌侧面卷曲的舌内肌是上纵肌。可见我们追求的面包似的舌、凹下成沟的舌,分别跟舌横肌与上纵肌有关。找到了这些肌肉的准确位置既能帮助我们理解高深的机理解析,同时在练习过程中也加深了我们的感受与认识。比如知道它在那儿,就不用靠感觉去心理暗示,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地直观感受了。查过每块肌肉在哪?啥样子?看过解剖的肌肉,也许就像有导航。凭经验,凭感觉,也许就显得主动。仿佛凭着回忆感觉找路,现在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很容易迷路。

结 语

哨音仅为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中沧海一粟的一个共用技巧,其原理多为两种唱法中美声唱法中的高音技术部分提炼。笔者兼交叉其他学科进行原理解构,在物理力学、喉解刨医学、物理声学领域的诸多研究还只是表面研究,存疑甚多属于初探层面。很多需要大量实验与计算的技术手段尚且仅能通过影音、书籍等手段获取。因为此领域尚未形成学术研究焦点,因此还有很广阔的探索空间。笔者在学习探究过程当中,深知此领域需要极高的数学造诣以攻克声学、力学计算,或解读前人的精彩实验结果。还需极深入地去研究歌唱机理和医学解构,以攻克解刨学,对医学尸体解刨的视频、图片,甚至观摩医学院的喉部解刨课程等,都是此研究的准备功课。哨音是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技巧领域中的一个亮点,因其超高的音域、复杂的声带调控技术、少用于美声唱法中花腔女高音的作品而被蒙上了神秘面纱。在媒体炒作之下,却以一个“海豚音”的新词被媒体炒热,在当代国内流行音乐界成为高音歌手们追求技术的终极目标。此外,哨音在嗓音治疗学领域也被运用,只是可考性资料匮乏,有待进一步探究。由此可见,哨音发声原理与技术探究,在声乐发声技术中具备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对哨音的研究与未来研究的完善与成熟,相信学者专家们可以对人声音域进行更全面的、更科学的技术创新,拓展声乐学习者们的音域、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保护声带。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结构的深入研究与高精尖声乐技术的普及宣传,笔者认为哨音定会名正言顺地进入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之中。

注释:

[1]黄昭鸣,黄鹤年,陈玉琰.喉功能临床测量和嗓音治疗的新理论与新技术[M].第22页.

[2]黄昭鸣,黄鹤年,陈玉琰.喉功能临床测量和嗓音治疗的新理论与新技术[M].附录第2页.

[3][英]梅丽贝丝·邦奇.歌唱动力学第四版[M].韩丽艳,蒋世雄译.中国广播图书出版社,2010:116.

猜你喜欢

哨音声带张力
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张力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巧测水膜张力
春天吹着口哨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论张力
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