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

2021-01-20郑丽冬

散文百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纸飞机烧杯鸡蛋

郑丽冬

浙江省临安区昌南初级中学

一、研究的背景

1.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农村中学探究活动的现状。

教师的功利性太强,重应试轻素质,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习题的反复强化练习,这就是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的深层次的思维,没有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连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概念理解都不透彻,为了应试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强化练习上,而在探究活动上用的时间少得可怜,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及时的培养。

二、初中科学开展探究活动的意义

1.落实知识,“强”根基。

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设计方案,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从实践中获取事实证据,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以获取知识和智能的发展、培养情感体验的学习方法。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助于对科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理解,有助于基本知识的落实。

2.能力提升,“散”思维。

探究活动是在明确主题、精准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项教学活动。而探究活动集合了大脑、手等多种感官于一体,在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科学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习体验感,而且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是支配学生行动、操作的指南,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活思维是前提,同时,在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有问题引领,还会涉及到分析推理、合作探究、交流沟通等,既是思维碰撞的阶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

3.目标达成,“落”素养。

初中科学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学习方法以及科学技能、科学能力等素养。但是,在传统科学教学中,教师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完成新课标的育人要求,而探究活动教学法的运用就不同了,是基于学生为学习主体展开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切实参与、动手操作、探究学习,在经历科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认识科学本质,使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科学问题有新的认识和看法,不仅可以培养创新素养,还可以完成新课标要求,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初中科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的探究活动,是一项有计划、目的、有结果的活动。为避免探究活动中形式大于实效的问题,在开展探究活动的时候,要遵从启发引导的原则,重视有效问题的情景设置,在层层引导、发现、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课堂活力,激活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方法、科学学习态度和科学学习精神,让学生在经历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促使创造思维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和培养。

2.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教和学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新课标理念下倡导师生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此,在初中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做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在合作探究、平等对话、和谐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前提条件。

3.新颖性原则。

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的较弱,所以农村中学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选择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情,有实际应用价值;探究活动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要适宜,随着活动开展的进行,难度逐渐增加;内容要新颖,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出发,让所有的学生都愿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提高科学素养的机会。

四、有效开展探究活动,驱动创新思维提升

1.通过模型探究,激发兴趣,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

没有对科学的兴趣,何以谈科学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模型探究就是学生对已学知识,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动手实践,用具体的实物制作模型的过程。如制作等高线模型、地球仪模型、植物细胞模型等,通过模型制作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案例:植物细胞模型的制作:

(1)画出细胞结构,使学生在制作模型时有所依据。

(2)准备好从家中带回细胞结构的各种物品,物品尽量是现成的,不需要另外购买,不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学生制作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也可帮学生树立信心。

上面就是其中几位同学的作品,虽不够精致,也不完美,但学生所用的材料很丰富,有橡皮泥、泡沫、透明塑料袋、绿豆、板栗等,这说明学生是经过思考的,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远比单一的、机械的记忆或反复的强化练习要有趣。既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

2.开展疑问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激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一个伟大的创新都是从一个疑问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疑问探究就是在学习科学基本原理和概念时,学生会存在疑问,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此问题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而开展探究活动。

案例: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师演示往同一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水,观察到橡皮膜的凸出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问: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哪些物理量发生变化?学生很容易就观察到水的深度、重力都在变化。再问:水的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你这对结论有疑问吗?学生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是水的重力越大水的压强越大?这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重力对液体压强没影响,不仅不能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而且会扼杀学生心中萌发质疑的种子。请学生设计方案来探究水的重力与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反而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更深层次,学生设计出如图方案,在粗细不同的玻璃管中加入相同深度质量不同的水,观察橡皮膜的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橡皮膜凸出程度相同,证明水的重力与液体压强大小确实无关,请同学们再把书本上的实验方案修改,使其与结论更符合。学生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在实验中把等质量的水加入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观察到细玻璃管的橡皮膜更凸出,就得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确实与水的重力无关。通过探究解决了心中的疑问,还完善了书本的方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书本、质疑权威的能力,使学生敢于提出探究的问题,能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活动进行探究,加深对科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完成课标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激活了创新思维。

3.通过探究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活动中,选择一些有多种方法或常规方法不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书本的分组实验有现成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学生往往会按照书本去做,缺乏自己的思考,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把实验对象或实验器材变更一下,创设情景再让学生重新设计探究方案,既可以完成分组实验的基本任务,又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没有电流表怎样用电压表测电阻?怎样用天平测一捆细铁丝的长度?七年级密度分组实验中的石块改成鸡蛋,使学生更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鸡蛋容易破,会让学生的操作更细致,鸡蛋的体积不能直接用量筒排水法测,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案例:测鸡蛋的密度的设计

要求:从天平、量筒、大小烧杯、细线、水等器材中选出仪器较精确的测出鸡蛋的密度,完成方案设计。

讨论:鸡蛋的体积怎样测量?

量筒和大烧杯在测量体积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怎样选择合适的仪器让鸡蛋既能放进去,又能教精确测出鸡蛋的体积?

方案甲:

(1)用天平称出鸡蛋的质量为m。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鸡蛋放入大烧杯中并在烧杯上做上液面位置记号,把鸡蛋用手取出。(学生先用细线绑住鸡蛋,发现不容易绑住,放弃用细线取出鸡蛋)。

(3)量筒中量取100mL水,把量筒中的水倒入大烧杯直到记号处,读出量筒所剩水的体积为V。

(4)用密度公式算出密度。

鸡蛋的密度( )56 48 52 52 1.08鸡蛋甲的质量(g)量筒中所剩水的体积(cm3)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cm3)鸡蛋的体积(cm3)

讨论:

方案中用手取出鸡蛋时会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水带出,会造成倒入的水的体积有什么样的误差?引起密度有什么样的误差?能不能把测鸡蛋的体积变“加进去”为“流出来”减小体积的误差。

方案乙:

(1)用天平称出鸡蛋的质量为m。

(2)把大烧杯底部一部分垫高,往大烧杯中加满水。(发现水从烧杯四周溢出,才想到把杯底垫高,让水只从烧杯尖嘴一个地方流出)。

(3)把鸡蛋慢慢放入大烧杯,水慢慢从大烧杯的尖嘴流入小烧杯。

(4)把小烧杯中水倒入量筒测出体积为V。

(5)用密度公式算出密度。

鸡蛋的质量(g)鸡蛋的体积(cm3) 鸡蛋的密度( )56 51 1.1

讨论: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有残余液体留在烧杯,会造成鸡蛋的体积有什么样的误差?小烧杯中的水的体积还可以怎样测,才能减小上面方案中的误差。

方案丙:

(1)用天平称出鸡蛋的质量为m1。

(2)用天平称出空小烧杯的质量为m2。

(3)把大烧杯底部一部分垫高,往大烧杯中加满水。

(4)把鸡蛋慢慢放入大烧杯,水慢慢流入小烧杯。

(5)用天平称出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算出水的体积。

(6)算出鸡蛋的密度。

鸡蛋的质量(g)空小烧杯的质量(g)小烧杯和水的质 量(g)水 的质 量(g)水 的体 积(cm3)鸡蛋的密度()56 23.3 74.6 51.3 51.3 1.09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过实践发现自己方案的不足之处,能从问题出发用不同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方案,使自己的方案更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4.生活探究学以致用,创新思维的得以提升。

初中科学新课标指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思维、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探索生活、认识生活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生活探究就是把科学探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探究活动。学校要举行年级纸飞机直线距离比赛,为参加区的比赛选出人选,所以把纸飞机直线飞行距离作为探究活动的一次内容。

案例:纸飞机模型飞行直线距离与飞机的长度、机翼宽度的关系。

要求:A4纸一张,不能把纸裁掉,折法不限。

制作: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把A4纸,折成纸飞机。

试飞:由一同学统一试飞(便于试飞过程中速度、高度、角度的控制)

讨论:观察飞的较远的纸飞机与自己的纸飞机外形上有什么差异?纸飞机直 线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1)可能跟机翼的宽度有关。(2)可能跟飞机的长度有关。

设计方案1:纸飞机直线距离与机翼宽度的关系。

同一种折法控制长度相同,机翼宽度不同折成不同的飞机,试飞比较飞行距离。(从窄到宽编上1-5的数字,同一人,要求飞出的瞬间各种要素基本控制成相同)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1号模型 7.41m 7.25 m 7.32 7.32m 2号模型 8.53m 8.34m 8.23m 8.37m 3号模型 6.18m 6.01m 6.27m 6.15m 4号模型 6.40m 6.22m 6.18m 6.27m 5号模型 3.50m 3.42m 3.70m 3.54m

得出飞行距离与宽度的关系:2号模型的宽度飞得最远,宽度要适宜。

设计方案2:纸飞机直线距离与飞机长度的关系:

控制机翼宽度相同(选择方案一中2号纸飞机的宽度),折成不同长度的飞机,试飞比较飞行距离。(从长到短编上1-5的数字,同一人,要求飞出的瞬间各种要素基本控制成相同,5号飞机,多次试飞,飞出去,都会往回偏转,基本落在起点,所以取了4组有效数据)

飞机模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1号 7.09m 7.04m 7.35m 7.16m 2号 7.70m 7.32m 7.65m 7.56m 3号 4.10m 4.5m 4.32m 4.31m

4号 4.7 5 m 4.8 4 m 5.0 2 m 4.5 4 m

得出飞行距离与长度的关系:2号模型最远,长度要适宜。

这次探究活动虽然只探究了一种折法,但学生能把探究方法应用到实际练习中,能折出各种各样的飞机,用控制变量法找出自己的飞机合适的长度和机翼的宽度,和飞出时适宜角度、速度等,在不断练习中找出飞得最远的折法、飞出的角度、速度等。在这次活动中大多数同学的纸飞机的直线距离有很多进步,两个班中有19人获得学校的奖项,图片1中的男生表现尤为突出,文化课成绩在年级中倒数,在年级纸飞机直线距离比赛中竟然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这次探究活动中,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很大的提升。

五、成果与反思

通过问卷调查,多数学生认为科学探究活动能加深科学知识的理解,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体会到科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

问题(任教的两个班48人) 是 否不 确定是的人数科学探究活动对你的科学是否有帮助? 46 1 1 46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是否提高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47 1 0 47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是否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45 3 0 4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是否锻炼了动手能力? 46 1 1 46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疑问是否会提出来? 39 9 0 39是否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40 8 40是否愿意继续采用科学探究活动这种教学方式? 47 1 0 47

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纸飞机的直线距离的探究活动时间远远超出了我们原计划的时间,怎样处理好时间与效果的关系,将是今后科学探究要深思的一个问题。让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纸飞机烧杯鸡蛋
疯狂纸飞机之旅
特别的“冰袋”
会旋转的纸飞机
纸飞机飞到哪儿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纸飞机掠过的夏天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