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编辑大数据应用能力浅析

2021-01-19何欣

出版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图书编辑数字时代

何欣

摘 要:数字时代,大数据已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否能驾驭数据,洞察数据中隐藏的秘密,发掘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潜力,已成为出版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图书编辑除了掌握传统能力以,还应具备并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数据采集和筛选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利用大数据的选题优化创新能力、新媒体宣传营销能力和对读者反响的调查分析能力。

关键词:数字时代 图书编辑 大数据应用

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便利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手机软件、穿戴设备等的发展,社会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首次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并驾齐驱。[1]是否能驾驭数据,洞察数据中隐藏的秘密,发掘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潜力,已成为出版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呼唤也要求处于出版流程中核心地位的图书编辑不断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当代的编辑除了要掌握政治把关能力、综合文化能力、编辑加工能力,还应具备并不断提升以下几方面的大数据应用能力。

一、数据采集和筛选能力

随着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大量数据逐渐沉淀,能为出版实体图书提供大量的参考数据。从图书策划、编辑排版、装帧设计到营销设计、销售监控,编辑人员皆可通过数据采集和筛选做好数据分析应用的准备。

图书编辑可从专业提供书业调查服务的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连续跟踪监测系统”中,也可以从购物平台、社交平台、互联社区等来源采集数据。对各平台数据,既可通过自己设定的模型进行采集,亦可以通过协作、购买、交换、共享等获取。

挖取数据的操作方法,首先可通过VBA软件设计程序或Python数据挖掘工具,将认为有需要的所有栏目,如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定价、畅销榜排名、动销数量、动销时间点、动销集中区域、好评率等数据,全数下载成excel文档,为数据的筛选做好准备。

现实中收集到所有读者消费行为数据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可以通过领域的选择、区域的划分,从大众最倾向使用的平台,如当当、京东、淘宝等主要网络书店中,收集到相关数据。也可以通过合并两家以上数据的方法,求得更全面的资料。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始进行书业大数据分析。2021年3月22日,京东图书首次发布《京东文学月阅读报告》。从这份来自消费大数据的报告中,可以看到閱读文学图书的人群类型、地理位置以及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类型。

另外,编辑采集到的数据可能会存在诸多问题,如重复、缺漏、乱码、异常等,故必须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可通过分析,剔除问题数据,提高数据质量,为数据分析做好准备。

二、数据分析能力

大数据应用在选题策划上,可为扮演经纪人的图书编辑提供有效选择:编辑通过分析图书市场现状、甄别图书类型、预判热点风向,对目标读者进行定位,进而有针对性地打造产品。图书编辑经纪人的角色是否成功,很关键的一点要看编辑对数据的选择和分析是否有效、高效。高质量的数据才可以有效地帮助编辑判断市场,寻找最适合的作者,预判图书呈现形式,评估消费潜力,为图书选题的正确决策提供指导。因此数据分析能力是编辑应学习、掌握并熟练操作的重要能力。

1.数据预测能力

在数据分析能力中,对市场需求的分析预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相反,它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

国内目前最大的儿童数字阅读平台“KaDa故事”已从线上走向线下,其2018年开设的麦芽糖绘本工作室,就是依托其线上平台的数据反馈进行选题策划。编辑可以根据数字平台上目标作品浏览、点击、阅读及付费的数据情况,对作品进行改良,并对是否要进行纸质出版、预期销售情况等进行分析和判断。“麦芽糖”依托线上大数据分析、孵化、开发选题,出品的第一套系列图书“童读”——《中国民间故事》《世界经典童话》等,销售码洋达1500万元,其版权还输出至东南亚,并与企鹅兰登书屋达成版权协议。之所以选择中国民间故事,负责人杨波说,“除了社会效益的考量,也有平台上数据反馈的因素在”,“选题确定从来不靠编辑的直觉”,“每一个选题的制定,都有着大量的数据支撑”。

可见,编辑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及技术,对用户的类型、心理、行为、习惯进行细致剖析,进行严谨的辨析、定位与策划,找到与之匹配的路径。这样才能准确预测、成功制作出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

2.数据创新能力

事实上,大部分编辑不具备如“Kada故事”平台所拥有的数据条件,而想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就需要编辑用创新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进行大量的试验与探索,通过“事件间的关联”分析,预测数据走向,从而使得每一次的行动都能收获有益的结果。

福建人民出版社《作文智慧》一书出版后,笔者设计了几项营销活动,并通过营销活动所带来的销售变化,进行数据收集和观察。

例如,《作文智慧》第一次网络宣传为一篇题为“他完全可以登上北大的讲台!”的帖子。文章题目中这句话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冕对作者王立根的评价。这篇文章同步在10多个读书社群转发,7个小时即达到破万的浏览量。因为帖子文章内容实在,有“干货”,帖子后跟着当当、京东、淘宝购买链接联动,图书销售评论在一周内超过千条,获得了超预期的效果。这项营销活动令这本书在当当平台的“语文作文类”图书中,只用了一周时间,就从200多位逐步上升到榜单第一,从而带动了第一次销售热潮。

通过此次营销,编辑收集到过百条长评数据,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到了这本书的销售痛点,如“作家写考场作文”“作文在于思想”“作家的写作经验”等。后对这些痛点再进行了多次营销试验,如将书中内容制作成“大作家小作文”“名家指点高考作文”等营销帖,定时发布,继续对销售进行数据跟踪与分析,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鉴于可以使用的公开数据有限,编辑应善用“开发数据”,包括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部分营利机构提供的非盈利数据,除此之外,应通过各种方式,创新搜集数据来源的方法。

同时,编辑也要善于利用各种大数据应用软件,如Domo、Teradata Database、Statistica等市面上较为成熟的软件。这些先进的应用软件功能较为完善,可以为编辑分析数据、预测市场、判断决策提供有力支持。[3]

三、利用大数据的选题优化创新能力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读者需求日趋多元与细化,图书市场愈来愈重视精耕细作。良好的作品内容,需要对市场进行精准定位,方能从大量产品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编辑利用大数据,优化选题、创新选题。

1.选题优化能力

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应不断对选题进行优化,更应利用大数据,突出选题的销售卖点,提升选题的暢销能力。

《作文智慧》曾在2004年初版,有过一段时间的热度,但随着作者热度的下降及知名度的地域局限性,如果再版,需要对选题进行优化、创新,找到书稿与当下全国市场接轨的热点。责任编辑在选题策划、市场预判、宣传预热、发布发行等环节中都通过对大数据的筛选、分析、判断,以提升出版效率。通过对北京开卷公司的“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连续跟踪监测系统”中数据的观测与分析,对相关领域畅销书、热点选题、热门作者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从与这本书有关的几百个“作文因素”中,找到了几个可能性最大的畅销、常销卖点,如“曹文轩” “孙绍振”“叶永烈”“九大著名作家和学者”“高考作文”“没有差生”“张扬个性”“评卷”等,通过几位能影响不同年龄学生群体的作家,以及作文图书中容易出现的高频问题,提升图书的被搜索热度。

《作文智慧》再版后一周即登上细分门类图书畅销榜第一名,证明了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选题进行优化的良好效果——这是“老调”选题重新焕发活力的“重弹”良方,也是图书选题从“找不到市场”到“走好市场”的良方。

2.选题创新能力

随着图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图书在架时间越来越短,如何跟紧市场,让传统内容焕发新面貌,重新占领市场,是选题策划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大数据在这一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参谋作用。

中信出版社的《西游记绘本》就是运用大数据在公版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成功案例。作者狐狸家调研市场后发现,“西游记”这个大IP虽然同类产品众多,但令人满意的版本基本没有。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存在最多的问题是“内容删减”“绘画粗糙”“色彩俗艳”“儿童不买账”“审美过时”等。狐狸家根据这些最突出的问题,重新设计了绘本的审美、分镜和细节里的童趣,做了一套《西游记绘本》,出版以来销量破100万册。

四、利用大数据的新媒体宣传营销能力

数字时代,读者表现出一定的群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依赖互联网与新媒体、追求阅读潮流、阅读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参与意识强烈、注重图书营销活动等。[4]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图书内容的新媒体宣传扩散,成为摆在编辑面前的必做功课。

1.建立信息流通渠道

一本书发布前后,为了促成消费实现,编辑必须有能力建立符合消费群体的信息流通渠道。编辑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提取技术,分析出相应产品的用户更有可能聚集在哪些群体中、依赖于哪些信息来源渠道、消费沉淀在哪些平台,通过不同渠道所产生的效益,抓大放小,用最小的渠道建设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宣传效果。

2.制作信息流通内容

编辑要利用大数据分析生产制作出针对不同群体的信息流通内容。新媒体传播形式越来越丰富,比如电子书、有声书、音频栏目、长(短)视频节目、广播剧、情景剧、在线课程、论坛等。但并非使用了新媒体,就一定能抓住目标读者。扩大产品影响力,还必须让真正有需求的读者了解产品,从而产生购买动力。这就需要积极利用大数据,生产制作出针对不同群体的信息流通内容。

3.提高内容传播效率

编辑可以通过大数据找到热词、热点,提高内容传播效率。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当前热搜,通过“蹭热点”,让信息传递给更多潜在群体,亦是编辑不得不直面和学习的技术能力。做好营销宣传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事半功倍,甚至是几何级地扩大消费群体,令宣传营销“不盲目”“不撒胡椒面儿”“有效覆盖”“有针对性投放”,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图书编辑需要熟练运用各类新媒体编辑工具、发布工具,在工作中积累多种新媒体发布渠道,并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找到信息接受对象,将产品信息有效传递,从而产生有效的消费转化。

五、利用大数据对读者反响的调查和分析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下,读书具备了“分享”功能,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渴望,使得大量的阅读感受通过数据形式留存。这为编辑做好对读者反响的调查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1.对读者反响的调查

图书编辑可以从多渠道积极搜集相关数据,如当当、京东、淘宝的读者评论及星级评价,可以简单对图书的好评、差评率进行分析,对各网站的读者类型进行分析;或从像豆瓣网这样聚集较多图书长评的网站,全方位了解读者的喜恶;或读书社群中的读者回复等,对所需评估图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分析,从而优化同类型选题策划,或对已出版选题的再版重印做好修订工作。

2.对反响数据的分析

如果想审读利用评论数据,可以利用数据挖掘软件分析已搜集到的评论文本,再对这些文本做出编辑自己的评论分类与分析。如果能搜集、使用到对图书有较全面和深刻的评论,对编辑在选题策划时产生的作用也会比较大。编辑不仅可以对读者的需求有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更能催生、促发出新的选题思路。

未来将至,无人知道确定的路,但手握数据,善于分析,我们对未来才更有把握。这是数字时代编辑所能倚赖的重要路径,是编辑能做出畅销书的自信来源,也是图书编辑利用大数据最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杰棠,刘露瑶.交易模式、权利界定与数据要素市场培育[J].改革,2020(7):17-26.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

[3]刘晓.大数据时代哲学图书编辑“编辑力”的提升策略探讨[J].传媒论坛,2019(16):136.

[4]崔明,姜亚磊.互联网时代畅销书的精准营销策略探析[J].出版科学,2015(4):61-65.

(作者单位系福建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大数据应用图书编辑数字时代
大数据与图书馆管理创新
科学大数据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大数据分析实例研究
美军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