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融合发展趋势
2021-01-19王扬邓杨
王扬 邓杨
摘 要:2021年5月2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审议通过,“双减”改革拉开了序幕。教育出版产业一直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立足该改革对我国教育融合出版发展可能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对“双减”改革深入落实后教育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展开预测,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 教育出版 融合发展
2020年5月2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审议通过,万众瞩目的“双减”改革拉开序幕。
“双减”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所做出的事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推动重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教育出版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响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号召,争取继续为学校师生奉献优质的教育内容与配套服务。鉴于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长期规划与发展态势以及当前“双减”改革展现出的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媒介的融合发展可以说是教育出版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既符合我国教育发展对教育出版的外部期待,也契合教育出版自身对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需求。
一、“双减”改革对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影响
“双减”改革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核心思路可概括为: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生活的需求与向往;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全面修复教育生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发展。[2]对于教育出版而言,“双减”改革的落实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双减”改革给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
1.提供学生发展所需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学习资源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双减”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教育出版融合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根据《意见》精神,教育部门将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的学习资源。在此方面,教育出版大有所为,比如可以为区域性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教材、课程视频等内容资源,为学校提供内含其日常教学所需教材、课程资源的定制化知识库等。对于“双减”之一的作业问题,娴熟的作业设计经验和自适应学习技术的不断成熟将让教育出版能更好地满足学校个性化教学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需求。
2.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学习资源与教学工具
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双减”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所必有的人才资源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向来是教育出版的核心议题,将最新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以便于传播和使用的媒体形式提供给教师,是教育出版除了教材教辅生产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双减”改革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教育出版可通过制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数字教材和课程,搭建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流平台等方式,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提供支持。此外,随着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深化,教育出版还可提供便捷好用的教学资源,如教育媒体库、教育内容编辑制作软件、学情分析与管理软件等,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与教学质量。
3.提供家庭素質教育所需的数字内容与知识服务
减轻家庭教育经济负担,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双减”改革修复教育生态的题中之义。尽管《意见》规定学校要减轻家长负担,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就要被边缘化或轻视。恰恰相反,“双减”改革是要在重新界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因此,教育出版可加大对家庭教育相关内容产品与服务的投入,并且要更加注意体现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大体而言,学校教育侧重于帮助青少年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练就社会生存本领;家庭教育则更加侧重于生命与生活教育、道德教育、挫折教育等素质教育。[3]“双减”改革意在引导家庭教育的关注重心从外部的考试分数结果重新转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与人格培养,相关教育内容的需求也将随着改革的深化落实而大幅扩增。教育出版可进一步增加素质教育内容的比例,比如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符合学校要求的素质教育课外读物,向家长提供家庭素质教育主题的书籍、课程、知识服务等。
(二)“双减”改革给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带来的挑战
1.对数字教育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双减”改革对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的规制虽说会削弱培训机构在教育资源供应市场中的主体优势,给主打内容生产的教育出版企业腾出更多空间,但是校外培训规模的缩水和“双减”改革对学生作业的限定政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教辅材料的需求,因此对于教育出版企业而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会随着“双减”改革的推进而减轻,高质量的教育内容产品仍将是教育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双减”改革下教育部门对教育资源的要求将更加严格,而数字教育内容的审核和质量保障往往比纸质资源更复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多模态性,除了传统的图文,还包括音视频、动画、3D模型、链接和二维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二是合规标准的多维性,需要同时符合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内容技术处理、严禁商业广告等多方面的标准与要求。综上,教育出版企业必须具备更强的产品与服务质量管理能力,才能从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
2.对教育知识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双减”改革下,无论是区域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还是基层学校教学,都需要教育出版更加及时而准确地输送教育内容与相关服务,其中的挑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的平衡问题。各地方与学校对教育内容与服务的需求参差不齐,所谓个性化服务并非为每所学校、每位师生从零打造完全与众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服务,这既会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也会给双方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由此教育出版企业在满足差异化客户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研发效率和经济性问题,尤其在数字出版投入回收期较长的情况下,更应该精打细算,争取“一次投入,多重回报”。其前提是教育出版企业在锚定目标市场后,能够厘清哪些是可以一次性满足的共性需求,哪些是可能需要额外投入才能满足的个性需求,进而筛选出最优化的产品与服务组合。二是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与适用性。随着数字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学校更要加强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是数字教育资源最为人称道的优势之一,然而何时更新、更新哪些内容还需视现实情况而定,这就需要教育出版企业能够更加敏锐地洞察“双减”改革引发的教育市场变化,加深对“双减”改革逐步落实后各级教育部门、师生和家长等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的理解,以便调动一切可用的内容生产、渠道与技术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三是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融合问题。“双减”改革虽说将进一步推动数字资源在学校教学中的运用,但是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教材、教辅材料和教具。由此,如何保障线上、线下渠道畅通,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相互配合,将是教育出版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现《意见》中特别强调的广告问题。
3.对教育出版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双减”改革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将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升级,软件方面,从简单的多媒体向强调互动的富媒体和复杂教学系统升级;硬件方面,则是在移动设备普及和网络性能提升的基础上,从简单地将数字化设备引入教室到全面打造联通学校、家庭、社区乃至城市物联网的泛在学习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无疑将给教育出版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具体来说,需要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正确处理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媒体形式与功能的日趋丰富为教育出版企业提供了更多吸引客户的选择,然而越是复杂的教育媒体所需要的研发成本越高,并且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其适合与不适合的呈现形式,因此需要教育出版企业更加理性地权衡与选择。二是正确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教育媒体日益增强的互动功能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中的沟通方式,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继续引发教育领域人机交互与人人合作方式的深度变革,因此需要教育出版企业在制作多媒体教育内容,构建虚拟现实、智能导学等复杂教学系统时,更多地考虑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态度、行为能力与实际影响,在应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领域社会关系网络与文化建设。三是尽快解决技术资源获取与效用评估问题。如前所述,教育出版融合的整体技术水平仍有待提升,“双减”改革还将敦促教育出版企业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投入,除了老生常谈的抓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合作,还需加强技术投入的效用评估,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投资方案,处理不良技术资产提供依据。四是解决技术标准缺失或不统一问题。
二、“双减”改革下教育融合出版的发展策略
(一)紧跟政策导向,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度
出版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教育出版是出版产业的核心部分,承担着把握导向、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教材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遵循,是“反映国家认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不断增强阵地意识,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级各类教材出版工作,是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保障。
在“双减”改革背景下,教育融合出版要紧跟政策导向,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条红线,融入教材选题、编校、出版、销售等各个环节,抓好网络出版意识形态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视学校基层,打造校本课程与知识库
“双减”政策规定要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學内容的重要载体,以其目标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作为特色化办学的突破点,承载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功能和意义。[4]基于此,教育融合出版要更加重视学校基层,以学校为本位,打造具有针对性、独特性、适切性的校本课程与知识库。目前尚在使用中的全国各级学历教育教材约19万种,其中基础教育类教材约1万种,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类教材约8万种,高等教育类教材约10万种。[5]过去出版社对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服务关注得较少,更多关注的是教材教辅出版。未来出版社应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提供完整的校本课程资源和课程服务解决方案。
(三)优化内容结构,促进教育内容多元发展
“内容为王”是出版业永恒的主题,打造精品化、多元化的内容结构是推动教育融合出版发展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双减”改革下对数字教育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融合出版今后应该更加注重加强内容资源研发,使内容表达更加多元,助学功能更加完善,多维开发视、听、读产品,做到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种产品形态的高度适配和有机统一,提高数字产品的精准性、适用性和可拓展性。[6]以互联网思维对优质选题进行立体化开发,向基于图书、品牌的周边产品,延伸图书产品链的纸电纸网融合书、智能化教育产品、创意活动、在线课堂、在线服务、教育培训业务等方面发力,优化供给内容,升级优质资源,提升数字教育内容个性化服务能力。
(四)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教育资源供给效能
“双减”改革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在内容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将进行升级,教育融合出版要积极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产品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研发、生产、运营服务和管理向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全面提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水平,保证教育出版向着“高、精、尖”的方向推进。[7]“融合”的核心,不是用技术强化传统教学,而是用技术创新教学,引领教育体系变革。教育融合出版应通过技术来扩增量、提质量、优布局,提升教育资源供给效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EB/OL].(2021-05-21)[2021-09-15].http://www.gov.cn/xinwen/2021-05/21/content_5610228.htm.
[2]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1(9):20-26+49.
[3]明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责权边界[EB/OL].(2021-03-24)[2021-09-17].http://tour.mbatrip.com/tour/2021/0324/25492.html.
[4]林琳,李丽辉.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及实施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8):120-123.
[5]施歌.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 推动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J].中国出版,2021(4):33-37.
[6]张彩红.着力关键点,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9(11):70-72.
[7]苏雨恒.把握新时代教育出版新要求、新趋势、新特征[J].中国出版,2018(9):11-13.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