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纪天鸿的教育出版实践与探索

2021-01-19任伦

出版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出版资本

任伦

摘 要:本文结合世纪天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实践中的应用,在用户需求本质、产品属性、出版核心价值等方面对教育出版进行浅析,分享世纪天鸿用好技术工具、跟上场景趋势、善用资本的前期探索经验,并且结合出版现状对未来做出了合理的设想。

关键词:教育出版 本质需求 技术工具 资本

科技的发展助推出版融合,资本的进场为出版注入新活力。同时,消费场景的改变,用户需求、消费习惯的变化也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世纪天鸿是一家主营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图书策划、发行,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及提供教辅服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经过近30年发展,形成了覆盖中小学所有年级、九大主科及部分特色学科、主流教材版本的产品体系,构建了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多家知名出版社、新华书店、民营代理商、电商平台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关系和健全的渠道网络。公司以“志鸿优化”系列图书为代表,每年推出约3000个品种销往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7年,世纪天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2018年,推出鸿翼创谷·世纪天鸿创业孵化平台;2019年,在稳定发展教育图书业务的同时加大探索教育信息化领域;2020年,推出《高考蓝皮书》系列产品,并开展了一系列为省级、地市级定制的线上直播和培训活动。本文将结合世纪天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教育出版领域的探索与思考,从对教育出版的理解、世纪天鸿的业务探索经验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畅想做一些分享。

一、对教育出版的基本理解

(一)用户对于教育产品需求的本质在于“教学品质与效率提升”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出版物(图书)可以说是教育场景中接受度最广、验证最早的教学工具之一。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场景的升级,可用于教学的工具越来越多,出版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即便如此,图书依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教育出版,回归到用户的需求本质,可以理解为老师、学生所需要的不是一本具象的书、一种课程、一套信息化应用,而是“教学能力与效率提升”的解决方案。因此,教育出版物的产品研发要以这一需求本质为核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围绕“教师:教学品质、学生:学习能力”开展工作。

(二)兼顾商业属性与教育属性

教育图书在教学中的接受度最高、受众最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书是提升教学效果性价比最高的辅助工具”。以教育图书为代表的教育出版物,在具备商业属性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教育行业应有的普惠属性,促进教育公平。要打造多层次的产品与服务体系,让不同情况、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选择到合适的产品。

(三)出版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内容的筛选与组织

编辑(出版)的作用是将用户需求与主题认知进行有机结合,并转化为可用的产品。编辑通过调研以及与专家的交流,不断加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对主题(教学、考试)的理解。出版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内容的筛选和组织,这种理念不只体现在现有的服务产品上,也体现在一些科技产品在信息化领域的使用上。抽象来看,书就是一种“题库”,将编辑对内容的评判标准进行提炼,用数字化、代码的方式呈现。题库中的题目其实在于准,而不在于多,将相应题目精准推送,解决用户现下痛点,消除用户难题,最终提升用户效率。因此无论用何种形态去组织筛选产品内容,出版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不变的。世纪天鸿在信息化探索过程中,希望借鉴之前对产品内容上的高质量要求,进行题库建设、标签体系设计,把编辑对于图书内容的评判标准进行提炼,以数字代码的方式呈现。

二、世纪天鸿前期探索

(一)用好技术工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手段

技术进步推动出版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可以借助技术工具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增值资源和服务,也能为读者提供更方便的反馈和沟通渠道,并能更及时地响应这些反馈。出版不再是单一的输出过程,而是形成了良好的反馈闭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例如世纪天鸿的“现代纸书”项目,通过各种方式在基本内容载体上承载更多的资源和服务,为读者提供物超所值的购买体验。世纪天鸿也搭建了在线资源平台,不仅供老师、学生使用产品,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平台上进一步检索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另外,公司借助微信、QQ建立一系列的社群,通过社群运营的方式,与不同类型的读者(如老师、学生、家长)建立更紧密的连接。

(二)跟上场景趋势,提供更多样的产品形态

随着技术的进步,教学场景不断升级,出版物的产品形态也需要及时更新,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不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下,世纪天鸿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与扫阅技术和点阵技术的结合,推出一系列智能教育产品,目前已在一些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同时,世纪天鸿不斷探索课程音频、视频等形态的内容及产品的研发。未来是否会有新的场景,新场景又会如何,目前虽然还不能做绝对的判断,但及时了解新产品的特点以及用户需求是发展的前提。

(三)借助资本工具,助力企业发展

整体来说教育出版领域与资本的接触是相对较晚、较少的;教育的属性决定了教育确实不应将资本作为唯一目标,但适当借助资本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和提升服务能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2017年世纪天鸿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一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第一,要注意各方面的合规合法,比如业务、财务等方面的合规。第二,如果要资本介入来推动企业发展,除了做好业务,吸引关注,还需要走出去,主动与投资机构进行接洽,主动传递公司的业务亮点,让资本对教育出版领域更加熟悉。第三,资本同时也是对内助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既可以引入战略股东,也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来提升团队的向心力和动力。适当地借助资本的手段,是可以帮助企业向前发展的。

三、未来的发展畅想

(一)技术助力教育出版提升效率

世纪天鸿一直关注技术助力教育出版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否使用用户数据为内容筛选提供参考,二是能否借助技术手段提升出版业务链条环节效率。世纪天鸿目前正尝试在局部某些环节上,通过自动化技术来提升内部的作业效率,相信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工具可用,最终实现链条上各个环节的效益。

(二)线上与线下、产品与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从之前的新名词“O2O”到近两年的“OMO”,它们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机地进行了融合。这种融合也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如果把书定义为标准产品、把其他增值部分当作探索式服务的话,随着场景和技术的进步,两者会逐步融合。因此我们越来越难以界定其到底是一个标准“产品”,还是“服务”。比如说AI的录播课,它好像也可以被称为一个标准的产品,可以高效率地去分发,但是其还结合了用户观看过程中的互动、答疑等功能,边界逐渐变得模糊。相信未来教育出版还会有更多的功能融合。

(三)教育出版助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成长

教育出版企业并不希望产品仅仅用于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希望能向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方向发展。结合近期的发展,可以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强化校内的功能。目前预判的四个主要关注的主题是阅读、体育、艺术、科普。具体的产品可能也不会局限在是不是一定要有书,是不是一定是什么样的数据,而更多的是结合在内容筛选上的一些经验,以及对校内使用场景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全面成长做一些努力。

周总理在少年时就有一句激励无数后人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1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精神永恒。在建党百年的这一节点上,更加激发我们对这些优秀精神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作为教育出版人,我们将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做书”的精神而不断努力。

(作者系世纪天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教育出版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教育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互联网+”教育出版的实践探索
VR 资本之路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出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资本过热烧出伪需求更多O2O项目可能在下半年死掉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