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高中生早恋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
2021-01-19郑秀娟
郑秀娟
摘要:在聋校,听障高中生早恋现象普遍,且学生思想和行为随意性大、盲目性强、自控性差、耐挫性弱。究其心理原因,有青春萌动、内心空虚、互相攀比、外界影响等方面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先跟后带,与学生“共情”;先情后理,让学生“知情”;先小后大,教学生“定情”;先近后远,使学生“长情”等策略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听障高中生 早恋 心理
在聋校,听障高中生早恋现象普遍,问题较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针对听障高中生的早恋心理特点,适当地加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一、听障高中生早恋特点分析
(一)随意性大
听障学生有听力障碍,其认知能力有限,对人和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人生观也有一定的局限,在异性交往方面则表现出随意性大的特点,即便是正常的异性交往也常常表现出超出正常异性交往的行为和举动,恋爱时又表现出“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现象。
(二)盲目性强
听障学生有沟通障碍,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心理年龄要远低于生理年龄,他们还未真正懂得“爱”,更不懂得“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理解的“爱”其实更多的是对异性的好感,甚至只是一时的好感,有的只是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他们早恋的动机及在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三)自控性差
听障学生的意志力相对薄弱,自控性较差,恋爱过程中的言行常常只考虑个人的感受,逞一时的痛快,未考虑可能造成的影响或后果。在食堂喂饭的有之;在操场牵手的有之;在公共场合搂抱、接吻的有之;未经家长、教师同意,相约外出闲逛的有之;更有少数甚至偷食了禁果。
(四)耐挫性弱
听障学生的性格相对偏执、倔强,当恋爱受挫时,往往不能正确面对,从而陷入痛苦、悲伤、抑郁之中,无心学习,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处理,如喝酒、抽烟、自残等。面对三角恋的时候,学生会表现得更加易怒、冲动,动辄争吵、斗殴,甚至出现恶性事件。
二、听障高中生早恋心理分析
(一)青春萌动
听障高中生多是十七八岁,甚至是二十几岁,相较于普通学生来说,年龄偏大,虽然心理上还比较幼稚,但生理早已发育成熟。听障高中生对异性有着自然的亲近和好感,其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是青春萌动的自然现象。
(二)内心空虚
听障高中生往往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缺乏生涯规划,其学习动机弱,学习兴趣淡,学习主动性不强;而其生活空间狭窄,课余时间多且生活又单调,内心常处于“无聊”“寂寞”的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听障高中生男女交往过密的现象。
(三)互相攀比
听障高中生群体常出现一个班级的半数学生都在“恋爱”状态,或处于男女关系的“纠结”状态,没有找到“伴侣”的同学则表现出无限的落寞,时刻都在“寻寻觅觅”的状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模仿,心理上存在攀比,觉得早恋也是自己炫耀的资本。
(四)外界影响
一是电视节目、网络节目的刺激。现下,电视节目、网络节目中关于情爱的画面出现得比较频繁,而上网时黄色网站更是主动跳入学生视野,这让生理上成熟、心理上还很幼稚的听障高中生陷入迷茫,盲目地模仿成人的行为。二是家长的忽视。听障学生家长因沟通障碍,对孩子缺乏了解,也缺少对孩子的陪伴与关爱,对于孩子出现的早恋问题常常听之任之,也有学生家长支持孩子早恋,希望孩子能在学校找到“另一半”,这便让学校教育陷入“孤军奋战”之中。
三、听障高中生早恋引导策略
(一)先跟后带,与学生“共情”
先跟后带,即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先表达理解和认可,然后再进行教育和引导。
学生处于“恋爱”中,或有早恋倾向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前提便是理解和尊重,与学生共情。一是真诚表达,向学生真诚地表达“喜欢一个男生或女生,这是正常的”,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信任;二是耐心倾听,倾听学生“爱恋”异性的理由,并通过点头、重复学生的话,对其表示肯定;三是适时引导,向学生提出一个最可能回答为“是”的问题,如“你一定希望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更配得上他,是吗”等,让其形成肯定的言语习惯,再提出希望和要求,将学生“带”到教育引导的轨道上。
(二)先情后理,让学生“知情”
先情后理,指的是先调动学生的情绪,再和学生说理。当学生处于“热恋”中,教师一味地说理,学生并不领情,这就需要等待一个时机,让学生自己的情绪被诱发、被激活,这时教师再说理,便会事半功倍。而活动便是调动学生情绪的一个有利契机。
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不至于整日“你侬我侬”,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恋爱中的双方从“彼此”走向“大众”,不至于“我的眼里只有你”,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观。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心中的他或她”,知道“爱”的理由,懂得“爱”的内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当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全面地“知情”之后,教师再进行“爱的引导”,很多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先小后大,教学生“定情”
无论是学生承认自己正在“恋爱”,还是表示只是“好朋友”“兄妹”,教师都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并进行正面引导,提出改进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一定是从“小而具体”入手,先小后大,使学生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当学生坦然承认正在“恋爱”中时,教师要将这份“爱”引向良性的方向;而当学生表示只是“好朋友”“兄妹”之间的互相帮助时,教师就不必刻意阻挠、“棒打鸳鸯”,而是给学生提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例如,不能有超出同学关系的亲密举动;在某次考试中考到多少分;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融入班集体,为集体做出小贡献;等等。当然,这些目标是和学生协商达成的,是学生“承诺”可以做到的。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教师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制定下一个目标,并最终完成教育的“大目标”:懂得“爱情”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是使彼此更加优秀、使生活更加美好的一份感情,而不仅是“好感”或“倾慕”,更不是生理上的冲动,此所谓“定情”。
(四)先近后远,使学生“长情”
面对学生“恋爱”受挫时,教师一定要表示理解,先就近论事、加以开导,再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帮助学生稳定情绪、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情感挫折,告诉学生不能因为一次不成熟的早恋而影响未来的生活,可谓“长情”。
如何使学生“长情”?一是同伴帮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同伴成为其人生中的“重要他人”,而同伴的帮助、朋友的劝慰,往往最能让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打开心结、豁然开朗。二是家长支持。特殊学生极其渴望家长的关心和理解,当家长给予孩子关心与温暖,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和长远的发展。三是心理辅导。当学生沉浸在恋爱困惑或失恋的情绪中,可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帮助学生缓解或解决情绪危机。
总之,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恋爱”问题,精心呵护美好的感情,使之在恰当的时间开花结果,方能甘甜芳洌。
参考文献:
[1]王偉忠,杨燕晴,胡芳.听障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07(10):47.
[2]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