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理念与教法新模式 实现绘画与手工高质量

2021-01-19黄献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新模式高质量

黄献林

摘要:教育部出台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其对学生知识掌握和适应社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培智生由于生理缺陷,学习困难较大,教师采取了弥补学生生理缺陷,探索教学新法,促进教学高质量。

关键词:新模式  绘画与手工  高质量

引言

绘画与手工课程是2007年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般性课程,旨在通过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艺术手段完成作品的制作,促进培智学生的手眼协调,培养其视觉、观察、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其审美情趣,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由此可见,这门课程的开设,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不仅能弥补学生生理缺陷,还能增长学生知识和发展学生技能,为学生走向未来生活和工作起到“架橋”的作用。因此,该学科十分重要,不可小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想落实好学科目标与要求,实现教学高质量,让每个孩子都大有长进,着实面临不小的挑战。我通过多年的尝试、探索和研究,为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

一、课程教学提出的目标与要求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6年底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其中包括了绘画与手工部分,明确规定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与普通教育课程标准相比,培智学校课程标准要求有所降低,具体有以下三个维度:一是课程教学要注意与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相结合,与学生的心理情绪教育、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相结合;二是增强对审美能力与情趣的培养,培养相互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注重学生个人特长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责任感和社会情操,具有一定的应用艺术手段进行休闲的能力。教师要注重构建绘画与手工课程体系,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结合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设定了三个分目标,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分别将三个对应部分修改为“提高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尝试使用适合的绘画与手工材料进行绘画和制作,初步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及“参与造型活动,体验活动过程的乐趣,调整情绪和行为”。因而,绘画与手工教学既有核心任务,也有附属目标,教师要达成课标要求,必须创新模式,统筹兼顾,科学施教,方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同进步,师生情感、素养共成长。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校培智部共有18个教学班,178名学生,学制从小学到高职,年龄从6岁到20岁都有,从影响绘画与手工学科学习的注意力、言语沟通、动手操作、学习习惯、知识记忆等五个主要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经梳理综合,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主要为以下五大方面:

一是上课注意力难集中、易分散,学生学习持续时间较短,专注度和认真度不够,很难静下心来倾听,甚至在课堂出现相互干扰和随意走动现象,教学秩序、纪律不是很好,知识难于传授,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是语言及信息交流能力总体欠佳,有的还因智力障碍导致言语障碍,学生自身表达难,与他人沟通难,这样导致教学难,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三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有的五指不灵便,严重的出现手指紧拧、互扣,无法展开,更谈不上执笔绘画和手工操作了。智障生大脑与手的相互协调能力欠佳,如在绘画教学分层涂色和剪裁图案边界等方面都很难做好,导致完成教学任务能力不足。

四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学生学习姿势不端正,喜欢趴在桌面上绘画;有的握笔不规范,影响学习效果;还有的边画边讲话;甚至有的还相互推搡、嬉闹。

五是学生知识记忆时间短、保持效果差,对上节课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回顾、运用,导致每节新课都要花很多时间复习旧知,帮他们唤醒记忆,慢慢地打开思维,再“小步子”开展教学,这为教师教学带来不小难度,影响制约了教学进程和质量。

三、创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培智生在绘画与手工知识学习方面面临很多困难。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大脑发育的缺陷,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不同步,学生智力发展参差不齐、行为异常不一,某些功能的短板使他们需要更多的体验感受,并需要开展系统性训练。面对学生智力水平和实际状况难以改变,教师只有在手段、方法上予以调整,更新理念,创新模式,实施“靶向”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开放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美术学科教学目标达成度因人而异,由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无法设计针对全体学生都适应的教学总目标,但可以在较高目标指引下设定恰当的分目标,根据学生能力层次差异,设计2-3套教学内容和要求,采取课堂教学分类实施、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我将班级学生分为A、B、C三类,以人数较多的B类学生为主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开展教学活动,让他们“吃得饱”。在此基础上,对A类学生提出拔高要求,不仅要求其掌握好绘画与手工学科知识,还提倡其合作、交流,逐步与社会融合,促进他们更优发展,保障他们能够“吃得好”。而对于相对学习困难较多的C类学生,则降低目标要求,舒缓教学“坡度”,从培养良好习惯着手,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训练基本功,慢慢让他们走上“正规”,确保他们“吃得了”。教师理念的开放性,催生了实际教学的灵活性,实践结果证明,把学生的特殊性融进教师理念的开放性之中,各类不同的学生都各得其所,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二)个性化与集体学相统一

通常情况下,在绘画与手工课堂上,教师教一下,学生就学一下;教师不教了,学生就不学了。智力障碍学生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智力年龄、生理缺陷、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等来确定教法,引导他们愿学、想学、乐学。在教学中,我尝试独立式教学活动,其教育效果远高于集中讲授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差异,能独立完成的采取个体学习,其他的分组集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主要为“集体+个体”,“集体”即面向班级所有学生统一教学,开展常规知识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与手工常识内容,掌握基本方法;“个体”即针对不同学生,教学上为他们“开小灶”,依据所难、所缺、所惑、所疑,教师分门别类地进行所帮、所供、所解、所释,“个体”教学主要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解决个性问题,促进教学过程畅通,教学活动有效。我在绘画与手工课上,经常为喜欢音乐的学生放音乐,让他们舒缓心情,渐入学习佳境;有的学生不合群,就让他们在教室一隅静心练习;有的学生需要家长陪伴,就举办“亲子活动”,共同绘就。

(三)层次性与结构化相渗透

教师要善于寻找绘画与手工教学的切入点,依据智障生认知规律和层次,从身边最常见和熟悉的物体开始,把衣食住行融进教学,结合家庭和学校所见,设置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创设富有审美情感的生活环境,如校园花坛、窗外小树、路边高楼、家庭布置、精品陶艺等,将绘画与手工教学生活化。通过手工制作、日常观察、视觉欣赏,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意识,促进培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发展。“层次性”要求学生观察和练习要掌握要领,把握近、中、远的层次,习得每个层次特点,提高艺术水平。“结构性”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感觉,注重景物内外架构和周围布局。课堂实践中,我精心引导,强化训练,学生逐步建构了层次与结构意识,艺术水平大幅提高。

(四)统一性与差异性相融合

智障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体特征很突出,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对A类学生还要拔高学习层次,提出更高目标要求,提高其技能、水平,还要为其将来参加工作和融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主要是提升绘画与手工能力,弥补生理缺陷,为他们融入社会积累最基本的经验。在“统一性”中,追求课程教学大目标是一致的,每个学生都要在学科教学中,朝着三维目标迈进,这是学科赋予教师的职责,也是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差异性”不是一味地降低要求,而是需要着重考虑怎样调整方式、灵活应对,使B类和C类的学生都能尽快赶上来。我十分注重鼓励学困生,让他们迈开自信的步伐,大胆尝试,对他们不作差评。对胆子小的学生,我主动走到他们身边,温和地询问、指导,给予温暖和关怀。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从最基础的教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多循环与叠加练相配合

美国教育家凯伯认为,人的行为发展是从肌肉活动开始的,之后才是知觉、行为、语言、概念等高级行为。所以通过反复肌肉活动等基础训练,能建立其知觉—动作的协调性,发展知觉与行为的配对能力。课堂教学教师要多精讲、学生要多训练,这样就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实施“多循环+叠加练”教法,加强单元循环和主题循环,强化实操和巩固,在强训和多练中巩固旧知、习得新知。受智力障碍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度不够,导致接受的信息仅在大脑皮层浅表层面,很难固化知识,更难形成能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而实施绘画与手工教学“多循环+叠加练”必不可少,它是针对弥补学生生理缺陷而采取的补救性措施,实践结果证明,此法运用效果好,为学好绘画与手工另辟了一条蹊径。

(六)好环境与新理念相促进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破除智力障碍孩子防御心理的基本手段,教师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动听的声音、温婉的语言、优美的动作、真切的情感等尊重和关爱学生,让孩子内心有安全感,始终浸润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心理学家认为,处在恐惧和不安定的环境里,不论是学习、工作,其效率会大幅降低,质量很难得到保障;相反,当一个人处在优美的氛围里,心情愉悦,其办事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两个环境”,外环境积极鼓励、赞美学生,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内环境保持学生心情稳定,不刺激、烦扰他们,不打击、怒斥他们,让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学习。由于教师理念的调整,从对比的角度发现,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就是让学生享受到了心灵的鸡汤,逐步实现跨越障碍,学习上得到长足发展。

总之,培智学校的绘画与手工教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依据课标要求,努力弥补学生生理缺陷,扬长避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方法和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实现绘画与手工教学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东升.智力障碍儿童绘画技能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

[2]周旭德.提高培智學校绘画与手工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7,6(4):137138.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新模式高质量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场活动预热 凝聚区域高质量发展共识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