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1-01-19张桂英

求知导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善于优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4-0079-03

作者简介:张桂英(1974.2—),女,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

引 言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其知识学习乃至品德培养的黄金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教师要以呵护成长、德润心灵为基础,围绕核心素养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从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理论知识,而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彻底摒弃了以往“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发现其缺陷与不足后施以有针对性的再教育,以达成“教学生学”的教学目的[2]。

以“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就生活中的规则予以讲述,学生不仅没有认真听讲的兴趣,相反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方法,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引发学生思考,能使其对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规则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可在课堂伊始,将学生课后最为喜欢的游戏作为新课导入问题,并询问学生:“如何对输赢进行界定?规则又是什么?”在学生共同回忆与畅谈中激发其兴趣。然后,教师继续说道:“游戏中都有规则存在,生活处处存在着规则,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下本课内容。”以此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出“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主题。随即,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过马路、篮球赛事、售票厅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再由组内代表详细描述小组观点及看法[3]。学生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于内心深处深植规则意识,有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就校规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与遵守等展开阐述,强化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方可使生活及社会秩序更为井然有序和平安稳定。

二、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与中学生、大学生不同,小学生尚未形成自我认知观念,故教师更应重视其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养成[4]。正所谓“身教大于言传”,以往以知识背诵为核心导向的理论型教学模式在当下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教学环境中已不具优越性。为使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可将思想道德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开展体验活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爱心的传递者”教学为例,关爱他人在道德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大多有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然而教师仅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助人意愿,但难以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感受。因此,教师可开展关爱社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使学生收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成就感,并长久保持传递爱心的动力,塑造热心助人的良好品质。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当一天义工,以切實的行动为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使之更为深切地明白敬老、孝顺应从口头落实于行动,以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5]。在活动中,教师可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对真诚、耐心与老人交流,设身处地为老人考虑和服务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树立学习榜样,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共同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应将雷锋精神贯彻于教学始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雷锋演讲比赛,以使学生对雷锋事迹有更多了解,对信念的力量、进取的锐气及大爱的胸怀有所感知[6]。

三、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予以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沟通中,促使其形成丰富认知,深化道德观念,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处理矛盾的能力[7]。

以“当冲突发生”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将预先准备的冲突调查表发放给学生,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冲突画面,要求学生将冲突发生的经过、处理方法等填写在表格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冲突发生时站在对方的立场进行思考,以真诚的态度与对方进行沟通,避免冲突加剧。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如两位同学在羽毛球练习过程中因不遵守先来后到的顺序而发生冲突的视频,引导学生探讨和交流处理冲突的方法,使学生在明白遵守规则重要性的同时,学会冷静、理智地与对方沟通,并持宽容谦和的态度,不让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此外,教师还可挑选适宜的绘本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如小羊与小狗相互请客的故事绘本中,小羊在邀请小狗吃饭时按照自己的喜好为其准备了青草,而小狗在请小羊吃饭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以上好的排骨招待小羊。虽然它们的用心都是好的,收到的反馈却不理想。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能够明白站在对方立场进行思考的重要性,学会更宽容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

四、重视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班级的人数在50人左右,而缩小班级规模是不切实际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并将此作为分层教学的载体与基础。

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性格、彼此间的情感联系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小组调整,使学生始终处于最适合自己的小组合作环境中,以使分层教学切实有效开展。以“同学相伴”这一内容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同学相伴的快乐,明白同学相伴的重要性,从而乐于与同学进行合作与分享。教师可依据教学重点预设相关习题,并对学生疑惑点与薄弱点等进行强化训练,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其感同身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教师可引导小组就同学间相互陪伴的事情进行交流和分享,同时可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感知相互陪伴的意义。比如,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圆圈充当脸部轮廓,随后各小组各出五人,在相互配合下完成五官的绘制,由一人蒙上眼睛负责画,另一人负责指挥,其余三名则起到监督另一组的作用。在游戏结束后,全班学生一起选出五官位置画得最好看和最准确的一组。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对“同学相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知[8]。在相互陪伴与帮助中,学生不仅可以展开多人游戏,还可以开展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教师可通过讲述《七彩音符》小故事,引申出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同伴的珍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在小组合作中提升综合素质。

五、合理进行课堂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素质及法治意识的提升是教学宗旨,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授课时,教师应合理进行课堂设计,以丰富有趣、多元化的授课环节,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对课本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锻炼并提升其思考能力与反思意识,从而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

以“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一内容为例,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已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从学生较为熟悉的食物入手,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资料,以鼓励其相互交流,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课上,教师可出示一些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阐述其由哪些农产品制成,并在学生回答后,给予其及时评价。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衣服、被子等生活物品是由什么农产品制成的。在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就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同时向学生讲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经由上述探究,学生对农业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对工商业、交通及建筑业等的影响,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使学生深刻认知农业为很多行业提供原材料。最后,教师升华主题:“各行各业均离不开农业。对农业及农业劳动者,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及尊重。”以此纠正学生错误认知,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利用情境创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为知识的讲解提供依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建立更深刻的学习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各种生动直观的图片及视频素材,快速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基于这些情境展开知识解读,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所学内容,达到知识教学预设的目标。

例如,在“快乐过新年”这部分內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及春节的多种习俗,还可以在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团体游玩活动,在游玩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及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些节日礼仪等,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含义。学生在看视频片段时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当看到街道上舞龙舞狮的画面,以及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很快就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可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这节课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深化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七、优化课程融合,丰富学生学习收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学科之间的融合,透过课程整合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整体的学习收获。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和语文、历史,乃至美术、手工等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良好的教学融合,不仅会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活动方式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课程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以“我爱我们班”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相信大家都非常爱自己的家。与此同时,我们所有的同学也有一个共同的大家庭,那就是我们的班级。大家在班级内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个家也需要大家用爱心来呵护。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以往的快乐时光,帮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班级”为主题,自主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学生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制作一个剪纸或者简报等,这样就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和美术课进行了融合。这种课程融合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这节课的学习印象。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促使其形成基本的法律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体验式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有机融入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促进其健康、茁壮成长,进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培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07):55-56.

[2]高晓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34):8-9.

[3]马旭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措施[J].文理导航,2021(12):85-86.

[4]陈白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21(35):137-138.

[5]靳大众.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分析[J].新课程,2021(47):146.

[6]张丽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47):147.

[7]高海燕.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J].新课程,2021(47):195.

[8]周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33):103-104.

[9]孙楠.基于生活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小学生,2021(12):1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