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的实践分析

2021-01-19胥加翠

求知导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为了生动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应选择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向学生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多元培养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4-0073-03

作者簡介:胥加翠(1982.12—),女,江苏省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生动、直观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让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案例,从而解决问题。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教师应选择与教学主题、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还要确保教学案例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1]。这样的案例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辅助功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选择典型案例,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教师可以从教学主题出发,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地解读理论知识[2]。在生活经验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往往难以透彻分析一些社会现象,难以对一些案例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引用一些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案例,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搭建桥梁,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在引入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案例,更好地掌握知识[3]。

例如,在教学“绽放生命之花”一节时,初中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没有经受过太大的挫折。这导致他们难以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对此,教师不妨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调动学生内在情感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教师可以引入案例:“两名矿工在矿井下作业,突然发生事故被困井下无法逃生,他们在没有食物供给的情况下依然坚定求生信念,最终被成功营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矿工为什么会创造生命的奇迹,并引导学生探究求生欲望、顽强意志与心理极限的关系。结合这个案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也认识到在极端环境下只有怀着坚定的信念,才有可能创造奇迹。这个案例让很多学生的内心都产生了触动,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引入如下案例:初中生李某因病抢救无效离世,父母强忍着悲痛捐献了儿子的器官,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希望。面对这个案例,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且感到十分矛盾,经过分析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李某的父母十分伟大。教师可以对这个案例进行进一步延伸,让学生明白他们都是幸运的,有着很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更应珍惜当下的生活,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习中,成长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选择正面案例,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案例,确保案例对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涉及大量关于法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4]。在讲解相关内容时,教师要确保案例能够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备课阶段,教师应有效筛选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利用案例促进教学的高效开展[5]。

以“做守法的公民”教学为例,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选择一些社会负面新闻作为教学案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但由于接触较多负面案例,一些学生会对社会产生片面的认识,甚至产生极端心理。因此,教师应调整筛选案例的思路,选择更多积极的正面案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爱国英雄、守法典范、劳动模范等具有“正能量”的人物事件,让学生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认识到做守法公民的重要价值,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选择生活案例,组织学生展开积极探讨

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案例来辅助教学。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包含着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渗透知识教学[6]。生活化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选择相对复杂的生活案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在教学“法不可违”这一主题时,为了更深入地引导学生解读学习主题,教师可以针对“孝敬父母”与“依法办事”之间的矛盾引入案例:“小丽在路上被一辆车撞伤,肇事司机逃逸,小丽被好心人送往医院救治。小丽的同学小敏无意中听到了父母的对话,发现爸爸原来就是撞伤小丽的肇事司机。小敏此时感到非常困惑,如果向他人告知实情,爸爸会受到处罚,自己就是不孝敬父母;但如果隐瞒实情,自己又对不起同学。”听到这个案例,学生立刻展开了讨论。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划分为“告知实情”和“不告知实情”两方,然后让两方展开辩论。学生之间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学习热情高涨。随着问题被层层剖析,学生逐渐对案例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学生达成了共识,在这个案例中,小敏应该说出实情,这并不代表小敏不孝敬父母。在解读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思维能力。

四、利用案例解读化解教学难点知识

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一些教师仅讲解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这时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思维,调整教学策略。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其中融入知识,让学生在解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入挖掘案例中的知识点,从而透彻掌握知识[7]。

在教学“公民基本权利”这部分内容时,这节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容易将知识点混淆。对此,教师可以引入案例,为学生讲解财产所有权的知识:“张某从父母处继承了房产,搬进去住,这是行使了财产占有权;张某在别处另外购置一套房产,将此处房产出租给个人,这是行使了财产使用权;张某每月向承租人收取2000元房租,这是行使了财产收益权;若干年后,张某去世将房产留给儿子,这是行使了财产处分权。”这一案例形象地解释了财产所有权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概念,使学生逐渐形成法治观念,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五、利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反思意识。当前,一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导致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学生可能会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8]。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主题,利用案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理性地分析自身行为,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教学“认识自己”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教师可以呈现一些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中的人物分析自己是否有同样的行为,并思考以后应如何做。教师可以呈现一些常见的错误行为,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分析彼此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些生动形象的案例会带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使学生能够主动改正自身的错误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案例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充分发挥案例的积极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教学案例,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9]。在引出相应的案例后,教师应设计相应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对案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挖掘案例蕴含的问题。在这样的案例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回顾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案例教学能够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增添活力,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师生之间”时,教师可以以“我的老师我的爱”为主题,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教师可以以“了解—走进—沟通—发现爱”的顺序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各科教师的访谈活动,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对学生的期望。此外,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是否与教师发生过冲突,是如何化解矛盾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与大家分享。比如,有一位学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和教师发生的冲突,总结了自己是如何和教师逐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师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出发,分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这个环节中感触颇深,体会到了来自教师的关爱。这样的案例探究活动与教学主题相契合,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六、利用案例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案例教学的合理使用,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从而发现问题背后的道理。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自觉践行良好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如何利用网络。这些案例中的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当学生以客观的视角解读案例时,才能真正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能够在使用网络时有意识地约束自身行为,利用网络获取更多学习资源,从而真正让网络成为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工具。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递更多正能量。教师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解读案例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又如,在教学“生命的思考”一课时,初中生的人生阅历有限,难以深入理解关于生命的知识。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案例,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解读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命”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杰出人物的事迹,给学生介绍郭明义、屠呦呦的事迹,让学生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们为社会带来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探寻人生的价值。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主题情境,再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如在公交车上为孕妇让座,在家长的陪伴下捡拾公园里的垃圾,对身患重病的困难人士伸出援手,等等。这些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活化的案例能够被学生所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 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实施案例教学,选择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芸,袁成,卢志.道德与法治学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对A市调查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6):90-94.

[2]李学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3]邵秀芝.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案例选择的艺术:以《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利》为例[J].考试周刊,2018(88):135.

[4]项贤聪.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11):62.

[5]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6]钱芳.基于创意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案例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1(10):16-17.

[7]赵文洁.案例教學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14-115.

[8]沈文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具体程序[J].家长,2020(36):39-40.

[9]柳全东.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0(23):136-137.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