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科情景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1-01-19彭育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情景化教学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

彭育锋

【摘要】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核心素养”是最为基础的一项素质能力,它不仅对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是顺应当下社会时代发展需要且必要的一项基本素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自身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正向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的生成,在学生品德自我完善以及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过程中也同样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需要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努力大胆地对整体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创新,学会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去为学生开展教学。下面以八年级学生为例,探究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情景化教学的具体路径,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核心素养下情景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情景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体现出巨大的教育意义,这也是大多数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将情景化教学元素融入课堂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相关情景的构建,能够将那些较为抽象、难以直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更直观、更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学任务和缓解自身教学压力。而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体验,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注意力进行集中,不仅可以进一步帮助自身理解与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而且对于自身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的强化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优化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化情景解读课程相关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对相应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则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需要转变原有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努力去适应与聆听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学会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新型技术来帮助自身去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具体如,教师可以在课中适当穿插一些时效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头条案例或者法治案例,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 “点燃”。尝试以那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案例为引,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使得学生通过真實的生活化案例,能够做到换位思考、置身于内地去对整个案例情景进行剖析,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速率与实际学习成效。

例如,在《走进社会生活》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相关文字、图片、短片等资料的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人的发展成长是离不开社会的,并且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绚丽多彩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维护以及相互制约。教师可以提前去准备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并且能够体现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精神品质的视频短片放映给学生,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其观后感进行讨论,选举出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对于“社会生活”的新见解。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前就自行准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资料,初中学生在搜集资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能力,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而且这样也能保证课堂教学中教师构建出的生活化教学情景更符合学生的口味。

通过这样的情景化教学方式,不仅凸显课程教学的主题内容,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话题讨论活动中去,而且还让课堂内容丰满起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思维拓展、思路总结的过程中体会社会生活的深刻内涵,进而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互相关爱、团结协作,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人,为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承担起个人应负的责任。

三、借助情景案例,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实施情景再现教学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与探知也不单单局限于报纸、杂志及电视这几种方式,互联网的普及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人们生活进行改变的同时,给部分青少年产生的恶性影响也随之而来。

初中生对一般生活中的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与理解,但他们仍然还是处于身体与认知发展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各种新鲜事物仍然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并且自制、自控能力并不强,进而导致出现部分学生会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误入歧途的现象。对此现象,教师需要加强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要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养成的过程中指明正确方向。

例如,在《做守法的公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去搜寻一些典型案例引入到课堂当中,如,“小明父母离异,常年跟着体弱多病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平时生活无人负责监管,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还经常和校外的不良青年混迹,进而养成了暴力、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当自己没钱的时候会萌生偷窃的不良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典型案例,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依次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评判分析。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回归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式的还原再现,再对后续故事进行补充,将小明“蜕变”情节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而且也逐步体会到“犯罪皆有因”的内在道理,通过认知到问题的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强化自身的法律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情景教学丰富化的元素,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情景教学法的认识与看法。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只有做到与生活建立联系、更加贴近生活,学生才能更好地去进行知识理解和应用,才能进一步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在实施情景教学的时候需要时常进行总结反思,依照学生的课堂反馈真实情况,将情景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瑞勤.“情景剧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11):56-57.

[2]王博.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曹丽萍.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高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8).

[4]李静,何慧,李玉刚等.河南省校园足球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研究——以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3):149,151.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情景化教学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
初中英语的情景化教学研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高中语文情景化教学的快乐课堂构建机制分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情景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化学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