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1-19宋炳慧
宋炳慧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型心脏疾病发展的最末阶段,具有一定的致死率,在接受治疗后还是存在易反复、预后差等特点,因此近几年受临床医学研究关注较多[1]。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抗病药物,在服用后对患者症状改善、治疗参数改变都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2名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研究两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研究组在此基础处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常规组男女患例比为15:11名,患者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0.58±5.12)岁;研究组男女患例比为16:10,患者年龄为47~76岁,平均年龄为(61.71±5.04)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在Ⅲ~Ⅳ之间,均符合院内诊断标准,并表现出相关症状;②患者意识清醒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协议;③患者无其他严重的脏器系统疾病或实验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其血管扩张、强心利尿等药物,观察疗效。对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J20190002)进行治疗,每次口服50 mg,1日2次,连续服用3个月,依照患者后期耐受情况及治疗指标变化情况适当增加药量至200 mg。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率
治疗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心功能分级改善在2级之上;有效为患者相关症状有改善趋势,心功能分级改善为1级;无效为患者无上述改善变化。
1.3.2 治疗安全性
通过临床记录统计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不良症状发生类型及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x2,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62%远高于常规组57.69%,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率比较[n(%)]
2.2 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概率为3.85%远低于常规组19.2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
3 讨 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强的治疗难度,目前临床常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虽然能起到一时的症状缓解效果,但随治疗时间变长患者症状会出现反复情况,甚至进一步加重,提高死亡概率,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治疗研究已成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安全性均要高于常规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目前临床上认为该疾病的引发与患者体内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活跃度异常有关,因此在治疗时只能通过采用相应手段限制水钠潴留、改善心肌收缩舒张情况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一些常规药物在服用初期虽然能很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但长期使用也会提高对患者心肌细胞的伤害程度,引发一些不适症状[3]。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治疗药物,其在进入患者体内能有效抑制脑啡肽酶活性,并相应增加因疾病降低的肽类水平,从而有效扩张血管,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起到症状缓解作用。将其与常规治疗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其降压租作用,从而减少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概率,适宜于长期治疗服用。
总而言之,通过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