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阅读是根
2021-01-18张丽娟
张丽娟
古人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读书是千百年来学习的优良传统。在读书中学习语文,更是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这一传统曾被弱化,而今天,又被重新认识——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部分,都把读书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从“总体目标”到“学段目标”,都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重视阅读,这一最朴素的做法,是学习语文最根本、最基础的环节,也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阅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识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传递。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锻炼思维,是提高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办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打开广阔的认知空间,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创新、实践。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上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阅读兴趣是关键。然而,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多教师经常给学生分析、讲解,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带着一定的模式来读书、带着老师的影子来读书,导致逐渐在阅读的黄金阶段失去读书热情、失去自己独特的感受。只有让学生自我阅读、自主感受,带着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去读书,他们才会产生真知灼见,一千个读者才真正会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要有阅读的兴趣。多年来,我把读书作为自己语文教学的特色。从参加工作第一年开始,我就坚持每月至少买一本书,至今已有近千本。语文教材涉及的一些作家的作品,是我必买的;看完后根据课文内容,再随时借给学生看。学生都叫我“读书老师”。同时,在班里建立图书角,开展“每日一诗”“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并将学完课文后的延伸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特色。此外,上课时,我经常带一本书,并将其作为奖励送给学生。学生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读后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鼓励、尊重学生有创意地阅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一定与作者原意一致,且不同学生对同一作品的理解更具多样性。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有创意地阅读,进而做出自己独到的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生成新的意义,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等等。总之,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让其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年冬季,我都会带学生去老舍纪念馆,讲老舍的创作生平,并现场和学生一起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身临其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学生甚至读完了老舍在济南创作的所有文学作品。
教學完《清平乐村居》后,我在班里开展了辛弃疾作品诵读会。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广泛收集了辛弃疾的诗词作品,不仅积极诵读,还根据部分作品制作了手抄报。
教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和学生一起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并在班里开展读书交流会。
教学完《春日》这首古诗后,我在班里组织了“春天的古诗词大会”。学生不仅背诵了大量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还讲解了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等。
延伸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爆发出的能量是巨大的,甚至超出我的想象。好多学生会背诵《滕王阁序》《诗经》《离骚》等大段的古诗词作品,还有学生阅读了许多中外经典名著,并且边读边做批注。学生在写批注时注意力趋向集中和稳定,心无旁骛地专注阅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欲望非常强烈,萌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并将自己的批注和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阅读中,我和学生一同进入一扇扇文学的窗口,和学生一起走进作家的心灵,共同感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与马克·吐温笔下的老人交流,我们与聪明伶俐的海蒂玩耍,我们与小英子一同感受童年,我们也和汤姆索亚历险……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人类的思想精品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他们的视野开阔起来,兴趣高雅起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帮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而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过程就是积累过程,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期,记忆力也正处于训练、养成阶段,最适合“熟读”成诵。孩子们熟诵于口,濡染于心,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志,增加智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学会做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枫景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