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装置改进

2021-01-18衡科学

新校园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解笔芯氯气

衡科学

一、教材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

苏教版、人教版、鲁科版电解氯化铜实验装置均采用U形管装置,需要用铁架台进行固定,电源一般采用220 V转低压可调的直流电源,比较笨重,不便于携带且存在触电隐患。阳极产物为氯气,为有毒气体,吸入量达到0.2 ppm就会引起身体不适,该实验一般要求在有通风设备的实验室里进行。教材实验装置氯化铜溶液用量较大,因石墨棒离得较远,电阻较大,需要6 V~12 V电压电解较长时间(2~3分钟以上)才有现象。按教材的实验装置无法在普通教室进行分组实验,即使在有通风设备的實验室进行分组实验,因分组多,仍然不可避免地闻到刺激性气味。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演示实验,需要携带较多装置,比较麻烦,演示时不能移动展示,不少教师不愿演示该实验因而将其改为播放实验视频,实验效果不佳。本课实验对电源、电极、电解容器均进行创新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只需很少用量、很低浓度的氯化铜就能完成,且实验所需时间短、现象明显,产生的氯气能有效控制。

二、改进实验装置

1. 实验仪器和药品

废弃电蚊香液空瓶(带盖)、2.0 mm自动铅笔芯、9 V方电池、9 V电池帽、导线、小鳄鱼夹、1%氯化铜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蒸馏水。

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3. 实验步骤

(1)连接导线两端的小鳄鱼夹和9 V电池。

(2)用酒精清洗蚊香液空瓶,再用水清洗。用锥子在靠近瓶口的方向钻两个对称的孔,孔径和2.0 mm铅笔芯的直径相当。

(3)插两个笔芯电极,向瓶中加入浓度1%氯化铜溶液,用鳄鱼夹分别夹住两个笔芯电极,扣上9 V电池连接盖,几秒钟就能观察到阳极表面产生气泡,阴极可以观察到红色物质出现,断开电池连接盖,电解即停止,将阴极笔芯向上抽出液面,红色物质更明显,用镊子夹取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拧开瓶盖,很快就能观察到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4. 实验条件优化

由表1可知,氯化铜溶液浓度不宜过大,浓度越大,蓝色越深,浓度大不利于直接在溶液中观察红色铜析出现象,且会造成电解液浪费,本实验装置只需采用0.5%~1%的氯化铜溶液就得到理想实验现象。电压越大,电解速率也越快,在浓度较小的氯化铜溶液,本实验选择3 V~9 V电池都可以较快完成实验。

三、实验改进亮点

1. 整套装置为微型实验,比较环保

该实验装置采用废弃电蚊香液空瓶,体积小,瓶子本身透明,很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电解消耗的氯化铜浓度和体积均较小,节约药品。电解时瓶盖一直处于密封状态,氯气不会泄露,检验氯气时,只需拧开瓶盖,在瓶口放置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微微压瓶身让少量氯气溢出,就能观察到现象。笔者尝试在教室进行分组实验(10组),教室内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本改进装置适合教室内进行分组实验或者演示实验。

2. 电极、电源及开关改进

实验装置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仪器,便于学生课后在家进行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常用自动铅笔芯有0.5 mm、0.7 mm、1.0 mm、2.0 mm几种规格,选用笔芯时太细容易断且不容易夹持,也不利于瓶上打孔,最终本实验选用2.0 mm的笔芯。因本实验电极离得比较近,采用低压9 V电池就能完成实验。电池电压低,无安全隐患,容易携带,成本低。此外,学生还能直观感受到电解电源是直流电源。本改进装置也拉近了实验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了实验趣味性。

3. 实验时间短

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或者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约10秒就能透过透明的瓶身观察到红色物质析出,避免红色铜转化为亚铜离子导致观察不到的问题,同时在阳极也能观察到微小的气泡生成。因为实验时间短,实验现象观察到后断开电池扣,电解就停止,因此污染小,消耗能源少,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电解笔芯氯气
没铅为何叫“铅笔”
义助逍遥子
水电解实验探究及装置创新
构建“素养为本”的化学智慧课堂——以“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为例
批改作业一年用掉百根红笔芯,武汉老师别样“护送”学生高考
负载于三维镍网上的磷化钴纳米珠链阵列的高效水电解性能研究
不定方程讨论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无污染氯气制备贮存装置
氯水的组成及应用
曹天叙电解理论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