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德育 红色党史”乡土德育教学活动探究
2021-01-18张云鼐
张云鼐
学校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为指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走進学生心田,为学生的成长培根铸魂。
一、“绿色德育 红色党史”乡土德育教学活动背景
青少年阶段是学生的“拔节孕穗期”,立德是发展的前提。从我校调研情况来看,乡村学校德育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德育目标碎片化。学校各学段德育活动目标交叉错位、层次不清,缺乏有序性和完整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二是德育内容抽象化,形式单一。学校德育活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存在口号化、概念化的现象,多以开座谈会的形式开展,缺乏针对性,没有达到入脑入心,更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没有依托地域文化,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四是家庭教育中德育意识淡薄,德育活动匮乏。这些正是影响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瓶颈,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二、“绿色德育 红色党史”乡土德育教学活动目标
德育只有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为改变现状,让德育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我校树立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渗透德育的理念,以我国重大传统节日为时间节点,充分利用乡土德育资源,精心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思想进步、震撼学生心灵、让学生终生难忘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乡土德育清明节”研学活动。学校、家庭、社区充分合作,共同构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校本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乡土德育清明节”研学活动以清明节为契机,以深入落实“红色党史 绿色德育”为目标,以学生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通过组织学生欣赏校园美景、祭扫烈士陵园、参加绿色环保社会实践活动,达到教育和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的目的。通过“乡土德育清明节”研学活动,学校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
三、“绿色德育 红色党史”乡土德育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1. 研究、梳理理论体系
理论为先导,学校成立清明节德育活动领导小组,在深入研究各项德育文件的同时,充分结合“全景式课堂教学德育效果评估”(即全人、全息和全程),开发了多样化的德育研学活动。另外,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文献,学校梳理了国内外乡村小学德育活动课程,为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的经验借鉴。研究发现,德育活动要与农村当地的地域特色相结合,以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而获得丰富的课外学习方法。通过推行“体验学习”活动,学校建立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网络,进一步明确了清明节德育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意义和创新点。
2. 开发贴合实际的德育活动
经过充分调查、持续观察、论坛思辨,学校德育小组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低年级学生和中高年级学生设计不同的德育活动。学校将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活动场所定在校园内,低年级学生喜欢儿歌、游戏等灵活有趣的学习形式,因此,学校通过让学生眼观、耳闻、手触、口唱、心想、体动,在校园开展趣味性强的德育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理性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学校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为中高年级学生设计了校外祭扫烈士陵园、参加绿色环保社会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道德讨论、体验道德情感、实践道德规范。
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校充分开发校内资源,渗透德育教育。学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花草树木近50个品种。清明时节,校园里树绿花红、鸟鸣虫跃,美不胜收,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校园。校园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更是学生学习的宝库,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植被资源,通过科学引导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校园是开展德育活动的最佳场所,也是最便捷、最能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人文之美的德育课堂。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学校充分开发校外资源,拓宽德育活动途径。学校所在的罗村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德育资源,罗村镇是爆破大王马立训和革命烈士刘志霞的家乡,河东惨案纪念馆也坐落在此。坐落于中国传统村落大窎桥村的古建筑群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历史文化展览馆及古建筑群,拓宽学校德育活动途径,丰富学生的德育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环境,拓宽德育活动途径,从学生视角设计活动实施方案,以不同主题,设计出了适合低、中、高三个学龄段学生的《清明德育活动实施方案》。
3. 有序开展德育活动
我校以“校园踏青童心向党”为主题,将学科知识与德育活动相结合,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春天,进行与春天相关的绘画和书法创作,初步感受校园的春光美。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歌舞表演《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唱春”,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他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再次是“寻春”环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在柳树、玉兰、竹林处进行猜谜活动,学生热情高涨,谜底也让学生对爱大自然、爱国、爱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次是“颂春”环节,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歌颂春天。如,在柳树旁让学生猜一猜树龄,量一量树围,估一估树高;听教师讲亲手栽种柳树的故事,从中感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让学生齐背《咏柳》,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在竹子旁,组织学生说一说关于竹子的精神品质;讲一讲党史人物的故事;一起吟诵《竹石》,感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忠贞与气节。在玉兰树旁,组织学生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讲一讲毛泽东主席的读书故事,感悟伟人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最后是“展春”环节,通过开展模仿小蚂蚁走路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团结的力量;通过“小鸟换新衣”游戏,让学生发现和感受春之美,游戏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相互合作与分享中成长。
我校在清明节时期组织中年级学生前往罗村镇刘志霞烈士纪念碑处,开展“重温红色经典,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此次主题活动以中队为单位进行开展。在前往纪念碑之前,各中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有的中队做纸花、扎花圈,有的中队组织师生共写挽联,师生都以各自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先烈的敬意。在前往纪念碑的途中,各中队组织学生一边欣赏初春美景,一边吟诵关于春天的古诗,体会经典诗词的魅力。祭扫烈士墓时,师生庄严肃穆,活动有条不紊,校长讲话意味深长,饱含着对学生的深深嘱托。三(1)中队宣读《学党史知行合一》倡议书,三(2)中队朗诵《“罗小”少年说》铿锵有力,三(3)中队讲述刘志霞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声情并茂。三年级级部共同朗诵《中国少年说》,展示少年自信,告慰烈士英灵。在回校途中,通过组织学生捡拾垃圾,把对英雄的敬意化作绿色环保行动。回校后,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国家相册》《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让学生从宏观角度学习党史,致敬英雄。
学校还组织高年级学生前往河东惨案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中国公益在线的志愿者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他们沿路护送师生,并为师生讲解了河东村百年的变化,学生从中了解到志愿团体荒地造林、协助抗击疫情的事迹,理解了幸福要靠奋斗得来的含义。参观纪念馆时,全体师生肃立,为烈士敬献花圈并默哀,寄托对革命烈士的哀思。随后,师生还聆听了河东村党员的入党誓词,感受他们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区镇村各级领导与少先队员代表一同参与了“纪念烈士魂 同种一棵树”活动,为学校的德育教学活动助力。
学校通过一系列家庭德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参加以下活动:在家庭中种花、植树;参加“罗小红领巾”志愿团队,跟随志愿者捡拾垃圾;参加淄博日报小记者清明节祭扫活动。
四、“绿色德育 红色党史”乡土德育教学活动的成效与反思
学校德育主题活动,从组织到落实,从设计到实施,井然有序,学生深受教育,此活动被淄博日报、淄川区电视台、大众新闻网等媒体相继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学校德育活动充分结合乡土人文资源,将德育目标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使德育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指导。
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归功于学校对学、思、悟方面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细化完善活动方案及制订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细化每一个小活动,寓优秀传统文化于德育活动之中,创新活动载体,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加强宣传,努力引导社会关注学生德育,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社会新风尚做出重要贡献。
德育成就千秋業,润物无声芳满园。如今,我校德育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德育管理模式规范,德育活动案例经典。学校将逐步开展其他德育实践活动,培育花木般蓬勃生长的阳光少年,德育工作将更加异彩纷呈。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