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模块化培训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研究》
2021-01-18蔚佳彤孔春花
蔚佳彤 孔春花
关键词:1+X;智能网联;人才培养;模块化培训
一、研究背景
现代的科技日新月异,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1+X证书制度模块化培训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就业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综合了高职的课堂教育和校企合作的技能教育。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先进的控制器、车载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置于智能网联汽车中,结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X,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大数据云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能够实现复杂环境感知、动作智能决策、机器协同控制的功能,可以避免人类的安全疏忽,实现车辆节能行驶,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了大势的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职类院校的大势所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研究上,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是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英国有相对比较完善的职业资格等级体系,英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美国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具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规定、守则和章程等指导性文件,并且都有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程序和实施标准;澳大利亚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结合,根据不同行业对岗位需求能力的标准进行整合而形成不同的模块,学员通过者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三、建立1+X证书制度
将1+X证书模块化培训分三个步骤推进和完善,包括初期课程体系培训、中期师资力量培训和后期合作教学培训三个内容。
(一)1+X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增设智能网联专业课程
以汽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A为例,将智能网联汽车教学内容分为:智能传感器、智能座舱和底盘线控三个课程进行选课,通过一学期的考核观察,与学生沟通并改进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使智能网联汽车1+X证书制度模块化培训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为后续的证书考核奠定基础。
(二)师资力量建设,1+X模块化专业化师资
以汽车电子教研室为例,团队成员里有W,H,M三名老师,分别将智能网联课程的智能传感器、智能座舱和底盘线控三个课程内容分配给三位老师,结合现有的智能网联平台进行模拟操作,实现“课+证”融通的目的。在寒暑假期间,三名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新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进修培训和总装厂实习,撰写培训和实习心得。通过对课程的探索与改革,可以初步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1.网联汽车中的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和检修
2.智能座舱在网联汽车中的应用和检修
3.自动驾驶底盘线控技术的应用于检修
(三)1+X证书模块化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提高学生网联汽车知识技能
跟踪汽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A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总结,对教学内容的三个方面:通过征求学生意见和教师观察结果,将学生分配到智能传感器(CGQ)组、智能座舱(ZC)和底盘线控(DP)组进行校企合作和模块化培训。依据学院现有的资源和基础,与吉利集团、比亚迪集团、长城哈弗、上汽荣威等汽车厂商进行合作交流,将三个组的学生分别输送到不同的厂商进行校企合作,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教学成果,也提高了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
四、结论与展望
智能网联专业是冉冉上升的一个新兴行业,高校作为学生迈入社会门槛的前一个学习阶段,将新行业的专业技术技能掌握的程度会决定他们未来的工作前景。因此,通过1+X证书制度模块化培训融入课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同时掌握汽车与计算机行业的知识,培养他们在网联技术方向的专业技能,对高职学校和工作企业都起到了弥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臧利国,文少波,孙海燕,等.基于工程化项目教学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2):3.
[2]伍毅.关于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技术开发项目的管理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2):2.
[3]邵名果,李传伟.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學报,2019,35(6):5.
本文系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编号:2020XHY115题目:《1+X证书制度模块化培训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