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2021-01-18叶新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习作小学语文

叶新梅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在教育的发展中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需要更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设计时增加生活化的程度,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加学生对语文的认知。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不能只是理论教学,要重视作文与实际知识的联系。教师可以用生活作为习作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源,学生通过习作加深对于生活知识的吸收,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象,用来进行学生作文习作的创造,让学生认识作文与生活的重要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进行自我思考,锻炼学生的写作与觀察。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

作文练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项目。提高作文习作的质量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实践生活是写作的来源,生活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教育和启发。改变现有的习作课堂教学现,。教师在教学时应观察学生习作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挖掘自我潜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需要的材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在作文过程中体现自己对生活的思考。生活化教学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探索。课本内容有限,生活知识无限,学生可以有更多写作模式。学生习作过程中会自主地创建思维,建立自己的作文写作技巧。

一、用生活实践为作文提供素材

小学写作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容易观察,方便思考,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生活,获得生活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来源,丰富的素材为写作提供参考。教师要主动发现生活中的习作素材,为学生提供鲜活的体验环境,引导学生把去看、去听、去想,写下自己的生活感受[1]。可以进行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真实体验,为自己积累写作素材。在习作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鼓励小学生的用书面形式表达想法,进行熟练语言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观察写作训练,指导学生练习把看到的现象进行语言描述。也可以通過阅读观察生活,讲故事、写故事,也可以扮演课文中描写的人物,提高表达能力。

二、用生活情景增加习作感受

学习需要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情景,通过感受情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的习作过程效率提高,促进学生思考自己的习作过程,寻找新的习作思路。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写作自己的家乡,需要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交流思考过程中了解文章的构思。学生通过交流学习,认识到每个人对家乡都有深厚的感情,再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特点,讲述让自己深有体会的家乡趣事。通过交流,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情感。鲜活的生活现象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校园生活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景色和事物。学生在作文练习时建立自己的写作方向,写作过程可以体现学生的个人特点。有些学生写校园的景色,有的写校园有趣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构建相应的写作思路。学生观察的事物都可以用于自己的文章写作,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有自我特点的文章思路,锻炼学生的熟练的习作能力。

三、深入生活体验,选择重点

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学生初步掌握了写作方法,但如何将素材更好地整合起来,如何让所写内容更富有生活味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我最崇拜的一个人”的写作中,虽然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自己所崇拜的人的特点,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还较为模糊。课堂讨论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所崇拜的人,看他(她)和自己所描述的特点是否相符。在观察中,有的学生发现,本来是计划写所崇拜的人的头发、眼睛、鼻子和耳朵,但其外貌中最突出的部分却是他的耳朵——很大,且会动,所以在写作中就可以将头发、眼睛、鼻子略写,而将重点放在对耳朵的刻画上。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确定好写作的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在“我学会了……”的写作中,有的学生选择了“我学会了游泳”,在讨论前,该生本来计划按照去学游泳前的状态、如何去的、如何学的、学了之后怎么样、有什么感悟的结构来写。但是,学生在深入思考后却推翻了原来的计划,开篇点题,然后重点写学游泳的过程,最后写感悟,整篇作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结合写作实践情况看,“记流水账”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问题,教师为此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确定写作重点,把不必要的、可以忽略的、不重要的部分省去或略写,从而突出重点。

四、注重营造生活场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营造生活化场景,让学生们可以发现更多的似曾相识的情境,在运用写作技巧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积极参与,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和教师进行互动。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的课堂导入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运用语言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音频导入等多种方法来构建生活情景。

例如,教师在对于美丽的校园进行主题写作活动时教师首先为同学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所拍摄的校园美景,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可以更加强烈的视觉传达效果。教师用富有磁性的声音去描绘静谧的图书馆、安详的大树、排放的井井有条的自行车、平坦的草地,以及在操场上挥汗如雨的同学们,然后进行讲解和点评。小学生们不由自主地会受到吸引,然后沉浸其中,教师再趁机提出本节课的写作主题——美丽的校园。同时指出相应的写作要求,如字数要求、段落要求,以及写作时间的要求。教师所构建的生活化教学场景会让同学们感到如痴如醉,同时也可以降低同学们的排斥心理。据一些教师的调查反馈得知很多学生对于作文写作存在抵触心理,认为自己的文字水平不高,同时没有生活积累。因此很难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教师所构建的生活化场景,首先可以让同学们沉浸其中,然后再进行渐进式的引导,从而降低学生的排斥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成果可以最大化,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协作效率。小学生们在写作时真正的做到了“言之有物”,以及“下笔如有神”。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实际体会才能掌握写作的技巧。生活融入习作的模式下,学生能够理解事物,学生可以参与到学习讨论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学生互相学习拓宽思路。学生会在课堂上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生活化习作练习,学生拥有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小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易到难,让每个学生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金龙.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J].教育研究,2021,3(12):168-169.

[2]魏玉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J].天津教育,2020(2):163-164.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习作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