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
2021-01-18袁爱华
袁爱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构建策略
从整体角度看,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若学生长期处在缺乏活力与生机的课堂中,往往很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更无法形成善于动脑思考、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较高,若始终沿用固定的“我讲你听”式教学,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情感抵触,还会影响其对语文世界探索欲,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言思维的发展。鉴于此,教师要发挥趣味教学法的优势,通过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读写能力。
一、抓住课文特点,组织角色扮演活动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诸多课文都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为了突出深入地展现趣味教学内容,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方式优化教学,运用信息化手段导入故事背景,使学生沉浸到课文场景、故事内容中。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故事场景,呈现课文的对话场景,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讲解“三顾茅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电视剧中相关片段视频,为学生们创设轻松、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在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挑选人物角色。在学生们遇到生词、生字时,教师可以导入生字、生词的语音,提示学生们进行朗读。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结组,为演绎小组播放课文的视频背景,开展逼真的角色扮演活动。最后,教师可以随机选取学生,分析不同人物身上的品质,熏陶其人文素养、个人品质。
二、融入闯关游戏,培养问题探究意识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心理性格发展尚不完善,对趣味游戏、娱乐活动充满着好奇心。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情,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闯关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意识。具体而言,在构建趣味课堂时,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求,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游戏规则进行闯关,使其通过层层关卡达成学习目标,并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地把控游戏活动,避免语文教学过于娱乐化。例如,在讲解“嫦娥奔月”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神话故事的开头有哪些特点?”“嫦娥是谁?为什么要奔月?”“文中三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后羿不吃长生药的原因是什么?”开展“我来抢答”活动。在游戏规则上,要求学生组建3-4个抢答小组,各个小组抽取问题编号,并按照序号讨论问题。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提问,迅速寻找和讨论问题答案。在限定时间内解答序号问题的小组获胜。通过开展抢答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沉浸到问题情境中,在同伴的帮助下克服困难,主动提问和回答,在趣味学习中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三、实施互助学习,共享优质学习成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分享成果,讨论高效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帮助其打破固定的思考方式,锻炼其阅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分享,发挥互助学习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让更多学生分享个人看法、见解,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例如,在讲解《青海高原一株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大家联想和讨论印象中的柳树,分享不同季节柳树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其后,教师可以设置探究类问题“为什么课文题目不是‘一棵柳树’呢?”“这篇文章的题目好在哪里呢?”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柳树特征、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通过网络搜索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柳树图片并进行对比,比如旱柳、垂柳、白柳、紫柳、云南柳、大叶柳、棉花柳等等,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既主动又快乐的学习。在各个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总,鼓励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分享,帮助更多同学感悟柳树在逆境中顽强的生命力,引起学生在情感层面的共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否在语文学习中主动高效的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取决于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是否感兴趣。构建趣味课堂环境、实施趣味教学也是优化课堂活动形式、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特点,恰当地应用教学手段、设计趣味活动,构建互动性强的语文课堂。所以教师可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布置闯关游戏、实施互助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不自觉地被语文教学主题吸引,自由地发挥个人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积极地与同学和教师讨论问题,在感受趣味学习氛围的同时,掌握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东芳.基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化小学语文课堂创设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8(11):211.
[2] 张秋月.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究[J].软件(电子版),20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