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心理相“交”、与职业相“通”

2021-01-18王桔萍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迅速普及,信息化数字化加快推进,智能化环境对这些刚进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作为思政教师就要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通过心理相“交”、与职业相“通”的方法,转化“网迷”,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名健全人格的学生,具有积极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能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实现他们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心交”“职通”;职业生涯;发展之路

本校是以培养动漫游戏、平面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电子竞技等数字媒体专业群为主的學校。每年有不少“网迷”逐步入校。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迅速普及,信息化数字化加快推进,数字化环境对这些刚进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互联网塑造着学生们的成长环境,影响着其行为习惯,也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为此,学校采取与心理相“交”、与职业相“通”的方法,将这些学生引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青春期的“第二次断乳期”带来的挑战

16-18岁的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方便无障碍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学生沉迷网络,机不离手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其原因:

(一)“网迷”出现的家庭原因。

1、物质财富不断丰富,而与精神层面有所失衡,导致小孩缺少关爱。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至关重要的场所,对他们的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全天候学校”。然而,如今社会,高节奏、高强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使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另一面导致了很大一批学生家长忙于为养家糊口而日夜奔波,根本没精力也没时间用在学生的身上。加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工作压力,导致亲子间的沟通不够,只是一味的提供生活上吃好用好,很少真正的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感受,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孩子的孤僻、孤独、任性性格。

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高估和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作用,从而产生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教育亲子除了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之外,更需要通过不断尝试和孩子保持有效沟通。生活中的两种家庭,一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打、骂来“教育”小孩,形成脆弱、敏感、逆反的心理;一种是把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带入家庭,抱怨埋怨、恨世嫉俗的负面情绪,直接让孩子失去对家庭、对生活美好的盼望,出现叛逆、悲观、逃避等心理。

3、家长社会活动和交往不断增加,不可避免顾此失彼,导致子女监管缺失,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自顾本人玩乐,孩子成为了婚姻和家庭失败的累赘。这些家庭下的孩子无疑是可悲而又可怜的,无助、寂寞、孤独,无处交流自己的情感,只能在家庭外部寻求寄托和安慰。

上述多种家庭导致的不利影响,都最终反映在精神的缺失,孩子不得不通过网络、或提早踏上社会,去寻求精神弥补和感情寄托。

(二)“网迷”出现的社会原因。

1、社会上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片面、机械地理解,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日趋激烈的各种竞争,加上升学率的压力和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使得家长自掏“腰包”请“家教”或让子女参加“双休日”文化加强班,导致学生负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承受能力已近极限,形成了错误的思维逻辑,学习是家长的要求,大人的事,上网聊天游戏才是我想要的“轻松”生活。

2、信息化时代,手机游戏业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方便、丰富了休闲娱乐生活,另一面沉迷于电子游戏,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大影响。手机游戏等电子游戏的发展,是“双刃剑”。其积极意义是主要方面。但其消积影响也是很大的。沉迷于电子游戏被贬称为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子海洛因”,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根本无心学习,长期沉迷于手机游戏,对人的认知、情绪、行为都会带来消极影响,也会导致人格发生明显改变,会让孩子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有些青少年还会模拟暴力游戏中的场景,产生暴力倾向,喜欢用“攻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正是以上等原因,给我们中职学校的教育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如何使这些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使他们在迷惘中找到前进的方向,除了进行青春期教育外,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同时要有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形成合力,通过健全人格,正确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调控情绪,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未来、关注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把“我的梦”与“中国梦”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自觉提升职业素养,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二、与“心”相交的规划职业生涯

根据教育部规定,一年级第一学期,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针对中职生特点,分别通过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立、发展台阶构建、发展措施制定四个环节。引导中职生学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管理有利于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其实,每个数字媒体专业群的学生都有自己职业的梦想,问题是如何调适不当心理,逐步导向正常学习的校园生活,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与“心”相交的一门课程。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中等职业学校迎来国家奖学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等等,都为中职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现在,最要是在规划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标杆,增强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1、以培养志趣为先导,将“沉迷网络”转换为“职业兴趣”,打好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兴趣,他就能发挥出其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乐趣,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对某一事变得专一、深入起来;志趣,当乐趣与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就成为志趣,志趣是你取得成就的根本动力,是成功的重要保证。“网迷”兴趣是一把“双刃剑”,面对职业需要有网络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但同时一旦超越了专业发展,就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网迷要通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充分认识自己的数字媒体人的职业兴趣能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将“网迷”转化为数字媒体“迷”。这是一种精神力量,一个人若从内心喜爱所从事的职业,那么他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业绩也会更加显著,当然也会提升他的职业满意程度,自身价值也能得到更大程度地体现。为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我们必须不断地从职业和社会的角度认识和剖析自己,培养与拓展自己的职业兴趣。

由此,与“心”相交的规划职业生涯,必然会产生心动就是心中的理想、志向,心动是向往职业发展的远方,然后用行动走向远方,职业生涯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以职业生涯为目标,将“职校学习”转化为“职业规划”,制定好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第一步自我评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我是谁?”。自我评估包含评估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性格、能力、职业价值观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学生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

第二步寻求生涯发展机会。这里主要是探索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趋向、对应的职业工种……研究各种外界因素对自身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但所影响环境又各不一样。

第三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確立志向,没有志向,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并与之性格、兴趣、特长以及内外环境相互匹配,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第四步根据自身情况、学校课程安排合理制定一份能够提升自身学科综合竞争力学习计划,具体到每周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就是为了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以塑造职业角色为抓手,将“生涯规划”转化为“职业角色”,形成适应社会角色相对稳定的职业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优秀毕业生事迹的视频为教学制造情景和氛围,用学长们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性格存在可塑性,在日常生活、职业环境中磨练自己,改造甚至重塑自己的性格。同时利用一些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品的表演,演讲,辩论等。比如讲到求职技巧时,老师按小组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事先准备一些资料,上课时分别模拟面试官和面试学生提问及回答,包括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问那些问题、公司需要怎样的员工?如果你是应聘者你的言行举止应注意些什么、如何扬长避短的推销自己?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人的角色。

为了扩大学生视野,助力学生了解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具体工作内容,由学生处牵头,在德育处、教务处、校办的协作支持下,学校于2021年10月18-25日,组织了共计16个班级的21级新生参观14家对口企业及相关高校。本次班级涉及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艺术设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动漫与游戏制作、数字影像技术、艺术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竞技运营与管理等专业。

现场观摩生动刻画了从业员工应有的职业角色,职业角色心理是与职业有关的特定心理,是从业者在长期的职业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按职业角色的需求去工作、行动,因而必然打上了所从事职业的烙印,形成特定的职业角色心理。学生社会角色具有过渡性,多重性与多变性特征,就需要在学校教育的职业理想的与“心”相交,使社会角色的适应与转变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使其职业心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形成与“心”相交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三、与职业相“通”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导向

以本校的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为例,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网迷”,为此,教师首先通过定义“电竞”专业,中职电竞专业培养目标是电子竞技运营与管理,并不培养“网迷”,而是电子竞技内容营销与推广、电竞赛事舞台设计、电竞舞台灯光音响及机械控制、电子竞技赛事组织与运营等职业岗位,熟悉行业基本情况,掌握电子竞技运营与管理领域内必备的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此,老师引导学生顺势而为,在运用新技术、高技能技术型人才、拓展教学新模式上实现突破,加快体育与科技深度融合,把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渗透到专业建设上的每一个环节,搭建人生职业发展的新平台。

我校电子竞技专业的李某同学,曾经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网迷,从小学起就开始喜欢打网络游戏,初二的时候一度完全沉迷网络,因此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成为班上的反面典型。幸运的是家长偶然了解了我校的电子竞技专业,在跟小李沟通之后达成一致,将电子竞技作为小李中考的首要志愿。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动力和制约,小李重新将重点放回了学习中并顺利考入我校。经过一年多的电子竞技专业学习,有了一定专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我校专业老师通过因人而异的引导,结合小李自身运动神经不足但有创意天赋的特点,引导他将电竞策划和组织作为职业发展的主方向,从而一个曾经的“网迷”真正变换成了专业的“电竞迷”,已经可以有模有样的组织校内电竞活动,相信再经历校外实习和今后工作磨炼之后,一定能在电竞这个职业生涯中展现自我。这样的案例在我校学生中比比皆是,绝非个例。

在技术升级快,硬件与软件翻新迅速的电竞行业,不仅需要“网迷”,更需要的是大家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IMS天下秀商业集团、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数码互动娱乐专委会等专业公司的合作下,考察未来见习职业的岗位。职业教习考察使“网迷”豁然开朗,电竞不仅是娱乐,是在体育游戏中比智慧、比敏感、比体力、比技术、比知识的让人进一步发展的职业活动,是艺术智性、体育竞技智性的人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找到电竞专业教学的准线。

与心理相“交”、与职业相“通”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学生从“网迷”逐渐转化为数字媒体的准职业员工,他们认识到自己职业的发展不仅是谋求生计、获得归属感的需要,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寻求他人与社会尊重、为社会做出做大贡献的重要活动。尤其是疫情间的学生在家处于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造就、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从“网迷”成为数字媒体专业群的企业员工,是数字时代的挑战,新命题、新发展要求从业者进一步将自己操持的技艺与记忆转化为创造的力量,用一种感同身受的知识,一种创生性的、诗性制作的知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创造自己的职业未来,遨游在那充满想象力的奇幻的可能世界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

[2]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生涯规划》2020年8月第五版

作者简介:姓名:王桔萍(1975.06);性别:女,籍贯:上海,民族:汉族,学历:本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初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单位及邮编: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200126。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文献综述
300+,BOUBLE!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大艺术家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回溯与展望*
人生需要规划
法学院哪家最强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嗜血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