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18张鸿
张鸿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初中生发展极具指引作用。通过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有效提升育人效率和教学质量,对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为初中生构建一个个生活化情境,并在其中融入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让初中生在教学中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品味知识,从而不断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让初中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记忆所学内容。长此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将得到明显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品质也会有大幅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丰富多彩、内容多样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成为主体,为其构建一个趣味、生动、充满教育性的生活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生活的细微之处感受、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并以此为基准,引导后续的生活、学习。借助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健康、全面发展。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时刻关注他们在生活中的成长需求,通过对其生活经历、经验实施整合,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生动、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融入育人过程中,为此,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将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以此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过程,积极引导同学们更为主动地投身到对知识的探究与实践中去,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通过此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使其真正爱上道德与法治课程。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对学生评价时,也通常会以分数论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高低。生活化教学是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元素,能够有效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对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很多学校仍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这就导致部分教师迫于各类评比压力,在教学中选择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比如,一些教师让学生通过做大量习题或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希望借此提升他们的考试成绩。面对大量的作业、知识,很多学生只能埋头苦学,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甚至还会受到来自学校、教师、家庭的歧视,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很难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对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初中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鉴于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名合格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我国最新的教育动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善于将新的教学方式、思想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以此促使学生更全面发展。借助生活化教学,我们可以开展更为生动、丰富、有深度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有效拉近同学们与所学知识的距离,消除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恐惧感、陌生感,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触动他们内心的情感。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促使他们更为主动地投身到知识探究、实践中,引导其在课堂上开展个性化学习。当前,初中生对时事热点、社会热点等问题的关注逐渐加深,為此,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设计“社会传真”“新闻快报”等环节,让学生们主动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实例,保证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从课程设置入手,将丰富多样的生活案例引入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更为科学的引导。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让他们在不同的生活化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其能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对自己、他人的言行展开思考,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在开展“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的生活化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我校是寄宿制学校的实际,学生每天都要到饭堂排队打饭的生活情景,以增加同学们的学习体验感。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几名学生扮演食堂员工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打饭的学生。在情景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几名学生排队,而后设计一部分学生进行插队,在这期间,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设计一系列的对话。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插队给周围同学带来的影响,同时思考插队这种行为会对他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通过构建此类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展开深入思考。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活与课堂间的关系除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还能规范他们的日常言行举止,从而促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核心素养,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拓宽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例子更是源自日常生活,但只有这些书面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教师发掘更多生活案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引入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效果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引入教学案例,以此强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在开展授课前,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媒体视频、图片,并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在课堂中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教授“法律护我成长”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增强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我们可以在备课时收集大量的执法、普法的案例,选择较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之后通过整合收集到资源,用多媒体展示在同学们面前。比如,我们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视频片段,像“今日说法”和“天网”等节目的内容,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案例背后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以及违法者所要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另外,学生还可思考违反法律法规对他人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通过此方式,能够有效加深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强化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记忆与理解。通过拓展生活案例,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三思而后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自身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
(三)从生活案例入手,激发参与兴趣
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教学上,还应结合他们身边的种种生活现象对其进行引导,以此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将一些抽象的、静态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生动化、趣味化处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例如,在开展“同学·朋友”这部分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形式,比如,教师可组织一场讨论会,其主题可以设定为“我的朋友”“当我的朋友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时,我该如何做?”等。结合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你不和他做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你的朋友犯了错,你该怎么办?你还能做朋友吗?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关于这些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慢慢理解“朋友”的含义。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客观的评价。这里的评价是指,在同学们开展讨论时,及时总结同学们的意见,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保证他们不偏离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做法。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夯实所学知识
以生活为导向的家庭作业除了能增强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能将作业的教育价值更好地表现出来。以生活为导向的家庭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其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学习目标。生活化作业不能只是局限于书面作业,还可从实践活动、讨论活动、社会调查等层面入手,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我爱我家”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可布置一些实践活动的作业内容,让同学们通过实践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的生活化作业,让他们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实施大扫除,以此促使学生和家长开展更为积极、深入地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設计能够让学生不再觉得完成作业是一种负担,帮助他们更为高效地总结归纳知识,使其在完成生活化作业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深刻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美好,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风。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效果,教师可以从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引入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效果;从生活案例入手,激发参与兴趣;设计生活化作业,夯实所学知识等层面入手,以此在无形中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孙培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初中生活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2]王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李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合肥师范学院,2018.
[4]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