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急腹症治疗中电子腹腔镜的应用
2021-01-18王勇,陈岩
王 勇,陈 岩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近年来,普外科急腹症患者愈发增多,其病发因素与患者自身内脏器官密切相关。患有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具有发病急、疼痛感强等特点。因此,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基于此,本文选取了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60患者进行研究,以探究将电子腹腔镜引入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实际效果,具体内容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随机选择16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在对照组中,有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集中于20~71岁,平均年龄为(55.9土4.6)岁;在实验组中,有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集中于22~69岁,平均年龄为(53.2土2.6)岁;本次研究将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他合并症患者以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且经比较后,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组数据极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施行传统的剖腹治疗法,即对患者施行麻醉处理,再于切口部位使用腹腔镜探查患者内部脏器,探查完后及时缝合创口,并做好止血工作;而实验组则引入电子腹腔镜治疗法,即完全确定患者病情后,对其实行全方位的评估,充分做好手术准备。以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麻醉工作,并运用腹腔镜检查患者腹腔脏器,看是否存在病变症状。值得强调的是,在探查前必须排净腹腔内部血液及渗液。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各项体征情况及切口感染情况,并将其施行对比,其中各项体征具体包括手术用时、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长。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 P S S 2 0.0施行数据分析,使用“꿹±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体征情况
施行电子腹腔镜治疗法的实验组患者手术用时(60.24±12.27)mi、术后排气用时(5.32±1.14)h、住院时长为(7.67±1.24)d,施行传统剖腹治疗法的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75.43±15.25)mi、术后排气用时(7.25±4.15)h、住院时长为(10.35±1.54)d,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更短,且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体征情况
2.2 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
施行电子腹腔镜治疗法的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3.32%,施行传统剖腹治疗法的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12.25%,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且2组数据相比,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腹症是临床医学中一种颇为常见的疾病,但是由于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加大了对该疾病的诊断难度[2]。因此,采用腹腔镜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将电子腹腔镜引入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实际效果明显,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长,降低切口感染概率,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极具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