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水先行,“三农”事业梦成真
2021-01-18田鹏祥
李 龙,田鹏祥
(1.临邑县水利局,山东 临邑 251500;2.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邑 2515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而水利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改善农村水环境、探索农村水市场、实现农村水价值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水要素”
1.1 水利是产业兴旺的前提条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简单可理解为村兴民富,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现阶段全县农民收入偏低,渠道单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直接导致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唯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利作为产业兴旺的前提条件、农业的命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全县农村水利投入,全方位解决全县农村水利瓶颈,是农民的期盼,农业的需要,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1.2 水利是生态宜居的构成要素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态新环境,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也是亿万农民的梦想。结合“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作”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实施全县农业农村水资源保护、河塘整治、污水治理、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等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临邑县先后创建了前杨、邢仙龙、后庞、东西张等一个个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样板村庄60 余个,构建起一幅幅现代城乡水利设施网络的新画卷,从而实现“水系连通、水质洁净、景观优美、生态宜居”乡村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3 水利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是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临邑县通过深入挖掘黄河古道文化和红坛文化,并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建成了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贸、度假为一体的临邑县红坛寺森林公园。通过水文化的挖掘带动传统文化的发扬,通过水文化的传承带动乡风文明的振兴,通过水文化的创新带动流域文明的进步,使乡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气象。
1.4 水利是治理有效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治理有效是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现代社会治理体制。水设施分布在田间地头,水环境融合于乡村乡风,和谐共生的水环境、水生态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共同治理。临邑县孟寺镇梦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探索建立体现公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体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组建起了内部组织机构健全、社员自主管理、互助自治管水社团组织,保障了农村水利设施有效供给,实现了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事务新效能。
1.5 水利是生活富裕的基础保障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都离不开水利的基础保障。依托沙河古道文化、水利基础发展起来的前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8 年的14 000 元增加到23 000 元,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起了乡村振兴学院、老人幸福院,乡亲们安居乐业,正朝着同心奔小康的方向努力前行。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水问题”
2.1 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低,节水意识不浓
临邑县总面积1 016 km2,辖9 个乡镇、3 个街道和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54.5 万,耕地面积6.4 万hm2,属李家岸大型引黄灌区。虽然在节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节水意识有所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大水漫灌模式还在继续,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还未成规模,田间水肥利用率不高,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节水型社会尚未真正形成。
2.2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饮水安全需巩固提升
全县主要干、支流河道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从根本上解决了洪涝灾害的威胁,但村级河道束窄淤积,断头沟、竹节沟随处可见,引排水能力大幅降低;坑塘消失或缩小,调蓄排涝功能散失;水工建筑物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呈现;人畜饮水设施落后,致使跑、冒、滴、漏水损严重,饮水安全现状堪忧。
2.3 水生态环境破环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据调查,全县90%的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其中排放地点为村内坑塘、河流的分别占65%和35%,雨污混流问题严重,导致部分河流、坑塘变黑臭水体。同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率较低,管网铺设不完善,加之河流、坑塘水量小、流速慢、自身净化能力不足、治理保护难度大等特点,人水和谐共生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水对策”
3.1 实施高效节水农业,推行农业水价改革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提高田间水肥利用率,积极推行农业水价改革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政策导向、市场监管、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宏观指导作用。通过政府政策上的引导舆论上的宣传,使“节水优先”真正深入人心。积极探索多渠道水市场,加强市场监管,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农业高效节水项目政府一手包办、村集体只争取不投入、农户只使用不管护的局面;健全农业水价机制、制度保障,落实节水优先、解决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问题,形成水价阶梯机制、实施计量收费模式,制定补贴奖励措施政策。
3.2 加大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临邑县加大投资力度,结合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统筹规划编制完成了《临邑县生态水系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田间沟渠279 条,治理长度697.5 km,逐步解决农村防洪设施不健全、标准偏低等问题;实施“河库相连,水系连通”工程,扩容开挖治理村级坑塘314 座,蓄水量已达1 130 万m3,增强河湖坑塘调蓄能力,变害为利;因村施策、因户施策,逐步实施农村饮水管网改造、水质检测等项目,努力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形成多元化投入与运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农村供水价格,实行阶梯水价、用水定额管理与超额累进加价等制度。
3.3 推动河长制管护全覆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推进“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全面推动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延伸进水面、进坑塘,推进农村沟塘水环境保护管理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最终实现所有水域全覆盖;推进农村水权确权登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承担辖区内水塘、沟渠治理的落实和督查;推进水塘、沟渠淤泥整治、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等水环境治理工作。从源头实现治水管水常态化,把农村水环境治理好、管理好、保护好,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最终形成临邑县系“一环四横五纵”的生态廊道骨架网,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