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表现与临床诊断
2021-01-18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表现与临床诊断。方法:随机抽取59例疑似颌骨肿瘤患者,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均给予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检测结果。结果:金标准检出阳性57例,阴性2例。放射影像学CT检查准确度88.14%、敏感度87.72%均高于普通平片检查45.76%、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阴性患者例数较少,不能进行特异度对比,仍需进一步探讨。结论: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临床诊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放射影像学CT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以及敏感度。
上颌骨病变中,受解剖结构因素影响,骨质重叠较多,常规X线片检查,难以准确显示病灶,对病灶区域骨质破坏以及范围等均难以确定,而CT则能够准确显示破坏区域,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CT检查,明确病变范围。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59例疑似颌骨肿瘤患者,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均给予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纳入患者男28例,女31例,年龄47~67岁,平均(55.23±3.67)岁。
1.2 方法
放射影像学CT:使用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T机,硬件设施达到扫描颌面骨的标准,重建间隔2mm,螺距为1.5mm,扫描时间1.0S,扫描电压140kV,扫描电流200mA,扫描层厚度2mm。必要时给予病灶薄层多平面高分辨扫描,包含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重建扫描参数,采用数字多平面重建,同时缩小扫描视野,精确观察。
普通平片:使用山西康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射线机,对患者进行正位、侧位以及斜位等拍摄颌骨平片。
2.结果
放射影像学CT检查结果、普通平片检查结果与金标准比较,详见表1。
3.讨论
颌骨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明显表现,临床根据基本体征以及特点等,可有初步判断,但具体病灶变化仍需影像学检查[1]。颌骨肿瘤X线片表现,主要表现为肿瘤边缘有清晰的X线透光区,部分可有分隔,呈膨胀生长;或有团状快骨性肿块,病变区呈均匀高密度团块状固化影;肿瘤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不清,有骨皮破坏缺损[2]。上颌窦囊肿主要表现为,上颌窦腔内呈半圆或圆形,边界清楚,突入含高密度影,部分囊肿较大,可导致窦腔扩大,窦壁变薄。CT表现,主要为一侧或双侧上颌窦内圆形、半圆形囊性肿块,边缘较薄,且锐利光滑,囊内呈水样密度,上颌窦壁无骨质破坏[3]。
表1.放射影像学CT检查结果、普通平片检查结果与金标准检测结果比较
颌骨肿瘤种类较多,术前除上颌窦囊肿较为诊断外,其余均有一定困难,读片时,应注意识别肿瘤表现特征,以便临床诊断。造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骨质透亮,颌骨呈囊状,根据结构信息,可分为蜂窝型、单房型和多房型这3种类型,其中蜂窝状表现为,房室呈卵圆形,形状不规则但边界清晰,内部结构为不规则网状,房隔较厚,内有点状钙化区,之间有明显的透亮区;单房型的临床表现为,房室呈卵圆形或标准圆形,边缘与蜂窝状相同,但有分叶切迹,瘤体较大,有完整包膜,骨壁可出现骨质凹陷,因此边缘出现切迹或边界锐利单囊状改变,周边可硬化:多房型的临床表现为,房室与单房型,边界和间隔相互重叠且清晰可见,内呈大小不等之分房状且透亮。在肿瘤表面,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呈嵴隆起状,形成大小不等的多方性状,且在进展的过程中,可出现周边硬化,影像学可显示高密影。
牙根侵润型肿瘤,其牙槽骨蜂窝状透亮,在肿瘤出现浸润后,可观察到牙根浸润征。颌骨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在对骨质造成侵犯后,可导致软组织感染,促使其局部出现肿胀,在肿瘤生长过程中,骨破坏与骨形成可交替进行,最终导致骨结构破坏,进而形成新生瘤骨,引发骨针状瘤骨出现。肿瘤细胞在入侵骨质后,可形成不规则的骨质破坏,此类肿瘤可呈现冲蚀状、斑片状,边缘模糊,且不整齐。早期颌骨肿瘤,颌骨边缘较为模糊,局部骨密度较低,且骨小梁出现侵蚀现象,使用薄层高分辨CT多方位扫描,可对颌骨肿瘤早期病灶及时发现,因此是临床诊断疑似颌骨肿瘤的首选方式。受体位多因素的影响,X线片对颌骨肿瘤早期的病灶诊断效果较差,难以发现长管骨中骨膜反应,对细小病灶检出率较低,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放射影像学CT检查准确度(88.14%)、敏感度(87.72%)均高于普通平片检查(45.76%、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因阴性患者例数较少,不能进行特异度对比,仍需进一步探讨。证实放射影像学CT在颌骨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下颌骨病变中,常规X线即可对病变区域骨质改变状况,可准确对骨质破坏大小以及范围进行显示,CT对其骨质的破坏显示,与常规X线片显示准确性相似,但CT检查能过三维立体的显示出骨质破坏情况,通过旋转以及减影促使影像更为直观,可准确显示病灶周围区域残留的正常骨质量,以便临床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CT检查能够较为理想的现实下颌骨表面结构以及位置等,促使医师能够准确判断骨质破损与颏孔关系以及颏孔改变情况,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在上颌骨病变中,受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的因素影响,骨质重叠较多,在实施常规X线片检查,难以准确显示病灶,对病灶区域骨质破坏大小以及范围等均难以确定,而CT则能够准确显示破坏区域,准确性高于X线片检查。CT检查通过切割与多平面旋转,能够细致置管的现实,骨质破坏范围,尤其在眶下壁以及腭板部位的骨质破坏情况,CT检查优势显著。对颌骨病变良恶性的判断,CT密度分辨率更高,可更为准确地显示出较小骨质破损情况,对破损区域的病理组成成分的显示更为敏感,更具有优越性。CT检查能够区分病变组织内是否出现液化滑丝,增强扫描显示则更为清晰,同时还能够准确显示病变内钙化以及瘤骨,以便临床对病变定性进行确定。在张炳等[4]人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成釉细胞瘤及2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结果显示,成釉细胞瘤以多房型多见,颊舌侧的膨胀更明显,且多向唇颊侧膨胀,常见邻牙牙根截断状吸收;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以单房分叶型多见,易沿下颌骨长轴生长,少有牙根吸收,提示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各自具有一定的CT特点,CT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陈通[5]报道中,通过对行CT及普通平片检查诊断颌骨肿瘤的4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结果15例(31.3%)患者肿瘤位于上颌骨左侧,7例(14.6%)位于上颌骨右侧,14例(29.2%)位于下颌骨左侧,12例(25.0%)位于下颌骨右侧,证实临床诊断中将影像学CT与普通平片相结合能全面仔细的观察患者颌底骨,准确定位颌骨肿瘤的位置,通过观察分析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及浸润程度有全面认识与把握,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今后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明确放射影像学CT检查表现,掌握颌骨肿瘤影像学特征,以便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及分型准确性。
综上所述,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临床诊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放射影像学CT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以及敏感度。X线片检查可作为首选方式,对有表现征象的患者,可再次CT检查,明确病灶大小、范围以及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