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地明理,树立人地协调观

2021-01-17刘振

红豆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核心素養初中地理教学

刘振

【摘要】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兼具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双重特征,核心素养当中的“人地协调观”就是针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协调能力而提出的,其满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要求,具备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绩提升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立足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深化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力度。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養;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于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当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很多章节都会直接提及关于人地协调这一理念。“人地协调观”所指的就是人类和土地资源关系的科学认知以及是否能够客观看待二者之间矛盾冲突的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初中地理学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是令学生成为全能型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当中老师必须要抓住地理知识教学的节点,尽可能融入“人地协调”这一意识的教育。

一、挖掘教材要素,建立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科归根到底是一门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学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必须要对生活有实际作用,也就是说,地理学科的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当中去,“人地协调观”就是要学生对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予以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人类的生存活动可能会对地理要素变化形成的影响、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何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等等。教学中,老师必须要深度发掘教材当中的“人地协调观”元素,并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和“人地协调观”之间关系的突破口,以期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比方说,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差异”(七年级)的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尝试引入“全球变暖”和“碳排放指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意义,并配合一些提问,如“气温升高会对人和动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避免全球变暖?”等等,让学生们意识到气候变化对生物产生的不良影响,深化学生对环境、自然生态的热爱和关注,这就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在课堂上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方式。

二、构建教学情境,深化人地协调观

在课堂教学当中,很多老师都会应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一些辅助措施构建教学情境,并参考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灵活变化教学情境的形式和内容,增加更加有针对性的案例等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理解情境和案例基础之上提升个人意识,给后续“人地协调观”培养创建良好的思想支持大前提。具体来说,这一环节当中,老师可以使用图像、音频和视频资源作为辅助,优化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们观察资料并分析思考,配合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形式探究问题,深化科学的人地关系思想体系。

以“各具特色的地区”(七年级)单元为例,老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分别展示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以及极地地区的地理面貌,同时展示这些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地环境等等,为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等奠定基础,理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不同国家的重要影响;再以“世界的居民”(七年级)为例,老师可以播放各个地区的人口分布以及资源开发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发达地区人口多、不发达地区人口少(资源、交通等等),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出具一些发达城市(国家)开发过度导致的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资源开发观念和环保意识,全面深化“人地协调观”。

三、鼓励实地探索,巩固人地协调观

讲解新课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以借助实践观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迁移到现实的地理现象当中,并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地考察环境的方式,巩固人地协调观念。学生则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在实地探索当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回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去总结地理环境特征,探究被考察区域的地理问题,逐渐学会总结并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老师和学生枯燥的讲述,符合初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由自身兴趣出发,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地理任务的探索和学习当中,促成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良好融合。

比方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八年级)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带到城市的郊区,观察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林业种植树种等等),并和当地的气候特征、水源分布等等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农业的“因地制宜”特征,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再比如,“地图”(七年级)知识教学完毕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为本地绘制一张地图,可以从交通网络方面绘制,也可以从地形方面绘制,还可以和当前“垃圾分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们在地图上标记本城市的垃圾分类点,具体形式不设置严格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询等方式,绘制一张独特的地图,色彩缤纷,既巩固人地协调观念,还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学科当中,“人地协调观”作为较为基础的一部分,是所有的地理教师都需要在教学期间重点关注和重点培养的任务。任何学科的核心素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单独的某种教学方式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它是长期且复杂的一个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持续渗透人地协调观念的深化培养,能够让学生拥有更理想的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国家发展起到推进力,这也是地理学科的教学根本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11):1-1.

[2]刘俊杰.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J].教师,20200(006):84-85.

[3]陈姣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5):42.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核心素養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多元目标的实施
历史与社会向更深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