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德育教育力量让学生展翅飞翔
2021-01-17白继春
白继春
摘要: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但德育教育的力量却相形见拙,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流于空谈,德育力量不足,示范引领作用较弱。因此,在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中增添力量,增强榜样示范,少说多做,以德树人,将空洞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血肉”,必须抓好“四个落实”,是当下德育教育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德育;落实;力量;引领;成长
一、有效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将德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
制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深入推进的基础和保证。当前,德育教育工作跟风现象较突出,看见她人举办什么主题,就学什么,校园哪里有空隙,就见缝插针,要么贴名人警句,要么贴“二十四孝”,要么贴《三字经》,要么贴……让墙壁说话,是德育教育的一环,这是固然重要。但关键是如何让墙壁说话,把墙壁文化精华或其它德育内化为行动,养成习惯,需要制度作保证,才能捍卫德育教育的尊严。
一是德育工作制度要精而全,力求实用;如:计划是否贴近学生实际,实施是否有效,检查是否到位,总结是否深入,研究是否经常化;二是德育工作制度要有灵活性(及时性、阶段性和长期性),便于操作,有延续性;如:在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队会活动时,大多数学校采取“以本为本”单纯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学生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活动就结束了。三是德育工作制度要有严肃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在校园内触碰德育底线的,同等受罚,没有例外;四是德育工作制度要有责任主体,该整合时整合,该分步时分步,该班级时班级,该个人时个人,让督促成为一种习惯。五是德育工作制度要有前瞻性和人性化,不能一劳永逸。
二、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到人,将德育教育具体化
教育首先是一种精神引领,然后才是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落实德育目标,就是要“让每个生命都得到成长”为目的,使教育内容和行为贴近生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形成目标认同。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不容易达到,目标定得太低,学生没有兴趣,就从身边的环境入手,自身的坏习惯着手。如:每个学校的公共场所醒目的地方都写着“上下楼梯请靠右行”,相信每个学校的师生对这句话烂熟于耳,但在平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仍然我行我素,不屑一顾,原因在哪儿?在于目标落实缺乏具体化,缺乏感召力,长期以往“上下楼梯请靠右行”变成了一句口号,中听不中用。要使“上下楼梯请靠右行”德育目标活起来,落到实处,就是要将目标任务化、责任化,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师生个人头上,强行规范,养成习惯,才能在危急时刻发挥德育目标,德育习惯的救命作用。
三、有效落实内容,责任到人,将德育教育精细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说明,实施“立体德育”模式,势在必行,一条腿走路已不能满足德育教育的需要。也说明,德育不分大小,事事是育人的因子,事事皆须落实,方能彰显德育教育的魅力。因此,以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使德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的一切工作中,避免德育教育见几打几,临时凑合,检查应付的管理行为,才能让德育从言育、“行育”走向心育,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精细化。如:在抓尊重感恩教育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做到了没有,家长做到了没有,教师间直呼其名,甚至叫绰号,别人帮忙时忘了说声谢谢,在学生面前大喊大叫,只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何来教育学生尊重感恩他人。落实:一是落实教师的自律行为,树好榜样,用行为和形象感染学生,二是落实教师责任,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督促养成习惯。
四、有效落实方法,责任到人,实现德育教育实效化
在日常德育教育开展中“雷声大,雨點小”的现象较普遍,也就是上面安排什么,落实什么,就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往往依赖于说教。其实德育教育内容多姿多彩,我们应在内容上求真的同时,力求在方法上求新,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情感上、心灵上产生共鸣,让德育在学生心灵安家落户。如:在吃饭时,学生饭桌上下饭粒和垃圾一目了然。为了抓好吃饭卫生习惯,可以设置小饭桌,贴标签,让学生对号入座,待吃好后,逐一检查,不合格的安排其值日扫地,直到把坏习惯改变为止,出现行为反复的在加大值日力度的同时,设置行为规范曝光台,体验劳动的不易。
总之,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至关重要,但缺乏德育教育落实的力量,德育就显得惨白无力,毫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抓落实,用行动说话,用力量表达,以情育人,以情促人,给德育常规教育内容穿新衣,换新鞋,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信好习惯会永驻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