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德育的渗透方式

2021-01-17罗方学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

罗方学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有着先天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教材中基础知识与德育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社会规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及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解读教材

引言: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个人品质和个人素养有着良好的培养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德育教学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层面的提升和进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深入解读教材,提升德育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知识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优秀的德育能力。例如在对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对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进行解析,通过内容的分析不难发现在这一章节渗透爱国情怀的教育不僅符合教学内容,更是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祖国成立的艰辛过程,随后可通过展示阅兵仪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祖国的强盛和发展的迅速,并根据阅兵活动中讲话的内容进行家国情怀的逐步构建,使学生在全国的联欢中感受祖国的魅力。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思考,在课堂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并通过融入德育知识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育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例如:在讲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全新的教学形式,结合当代多媒体科技手段,利用具象化的图片、视频等多方面的创新表达优势,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对小动物产生同情和喜爱的感情,再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保护小动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理性思维,教师把教学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来达到德育工作展开的真正目的。

二、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德育的实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不仅在于知识的传达,也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良好的素养养成,才能促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容就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因此,教师要重视该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实案例和真实的法治事件来论证理论知识的产生,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总结学习的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自身的导向作用,养成学生理性思考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本体的道德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着手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为主体的主观意识,善于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的层次递进,探索蕴含的德育理念,树立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校园生活真快乐》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展开课间游戏分享活动,游戏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游戏过程中要遵守哪些规则,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的教导学生在任何事情上都要遵守规则,注重自身安全,从小培养其树立规则意识。

三、挖掘德育素材,回归社会本真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与其它课程而言,更加把德育作为了教学主旨,积极体现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要素。在德育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在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掌握时代的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自身需求。众所周知,书本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和养成良好品行的基本途径,那么,挖掘教材资源来进行教学实践的结合就是基本途径意外的有效延伸,教师要牢牢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本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从中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和对于德育理念的好奇,尤其在面对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存在的一系列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行为,更加要做到理智、理性的引导和教育,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一些行为的不正确,从而更加实际的帮助学生理解本学科的教学意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清晰的认知德育重要性。

四、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进行知识的讲述,还应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行为的引导下逐渐进行模仿,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意义。例如在对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便可通过适当的行为进行引导,如见到垃圾时随手拾起、书本掉落放回原位、在上课前与学生互相问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鞠躬回应。这些日常中的细小行为看似并未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学生通过对教师行为的观察和模仿逐渐地能够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并对自身行为及言语等进行反思,逐渐提升自身德育水平,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获得良好的德育水平。此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对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进行监督,在学生进行了错误的举动或不良行为时应及时进行制止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行为的危害性和错误性。在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后教师应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纠正自身的行为,提升个人素养及德育意识。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都应十分注重自己言行的合理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提升学生日常行为素养。

五、结合学生生活,开展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着大量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其生活化的特质融入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及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及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趣味性,进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对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习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结合学生家乡的特产、风俗及人情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逐渐提高对家乡的热爱。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展开户外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对家乡的改变和城市的更新进行直观地了解,如街道的筹建、新建筑的规划、公园的修整、学校的扩建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外出拓展的经历进行写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在观察过的家乡变化中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或印象较为深刻的内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更深层次地进行情感的融入,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十分必要,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及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如同白纸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素养及培养个人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构建良好的行为基础及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任丽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35-36.

[2]高冬梅.浅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49-50.

[3]牟晓霞.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33-134.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