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关爱弱势群体思想的融合

2021-01-17邓廷强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小学语文

邓廷强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关怀,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起小学生内心中潜藏的智慧和品质,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校环境和教师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实现。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与关爱弱势群体思想融合的积极作用,并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即提出将二者进行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弱势群体;关爱思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关爱弱势群体思想的重要作用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通常是一些对文章的解读和对诗词的分析,在学习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学生们本身就会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和人文思想,经过长时间的熏陶能够塑造学生自身的性格。而教師作为学生们的榜样,自身的一言一行也需要时刻注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的关怀,更有益于关爱弱势群体思想的融入。在温馨而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集中精神对课程进行情感层面上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也有利于让学生更有自信,乐于去展示自身的特长,在课堂上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关爱弱势群体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能够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塑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绝大部分的时间都需要教师的教诲和引导。而关爱弱势群体的思想融入不单单是依靠课堂上结合一些课程内容来进行解释、说明、倡导,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的角度让学生们感受到关爱的力量。因此,只要教师能够意识到该类思想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内在价值,那么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将会得到明显的优化。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尊重学生,而学生则在感受到温暖的情况下更加依赖教师,喜欢与教师交流,并积极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还能够做好学习辅导以外的心理疏导或家访等工作,则更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爱弱势群体思想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思想落后,认识不到位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当适当添加人文关怀的思想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意识不到此类思想融合的重要性,没有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思想的落后直接影响着教育手段的运用和教育形式的选择,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那么整个教育流程可能变得得不偿失。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加之现在社会中还有一部分家长缺少对孩子的陪伴,那么小学生仅凭自身的能力很难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如果语文教学只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很难发挥思想教育的最大效力。

(二)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课堂管理当中,教师通常扮演的都是一个严格的形象,课堂的主体也往往更偏向于教师,这样才能够在班集体中树立起身为教师的威信,也能够让学生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理论知识上。虽然,教师在班集体当中树立威信有利于纪律的管理,但是这样的管理方法已然不再适用于当今时代。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小学生的思想也会比较成熟,具有相较过去更加敏感的情绪,传统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爱弱势群体思想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完全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同理。而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关爱思想的教导,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有的学生可能只需要为其讲述关爱他人的重要意义,该学生就能够通过一些语文阅读材料或教学资料而感受到这种思想的内涵;而有的学生可能则需要为其展示更加生活化的实例,只有让他亲身体会到他才能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师的因材施教不仅应体现在知识教学中,为不同的学生设定稍作区分的教学内容;在思想教育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使得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正确的品格塑造。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玩手机和看电视,这个学生的父母说这个学生经常玩手机到深夜,每天到学校上课效率也不是很更高,为了可以让学生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我常常与这个学生经常交流,告诉这个学生长时间玩手机会对眼睛不好。刚开始这个学生并没有听从我的意见,于是我坚持每天都与这个学生进行谈心,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对我产生了信任,在我的引导下,这个学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了自己的问题,在

学习过程中也更加的积极了,出现溜号的次数变少了,在最后的考试中,这个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兼顾整体学习能力,使其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塑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便会乐于参加课堂,乐于与教师积极互动;如果课堂气氛不佳,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分散,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课堂导入阶段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与学生探讨,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趣味性强的视频,这样就能够在课堂初始激发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主动询问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状况,或者主动为学生解答一些问题,这样都能够从心底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学生,那么学生也会以关切的心情去关心他人。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效力,就需要注重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教师不仅自身需要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同时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还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牢固关系。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并让课堂变得愉悦高效,帮组学生建立自信,而且还能够为思想教育工作开拓道路,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与关爱弱势群体思想进行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赵宝红.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如何关爱学生[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92.

[2]冯秀梅.基于特教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分析[J].学周刊,2020(05):66.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小学语文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