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切入,挖掘人性美

2021-01-17纪秀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拉达人性美雨果

纪秀丽

本文选自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中“美与丑的看台”板块,这一专题寻求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中,增进学生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作为一篇将近六千字的长文,笔者在授课时采取长文短教的方式,在简要梳理文章情节基础之上,以“泪”、“水”为切入点,直击要害,剖析文章的深刻意蕴,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扣题入文

师:“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红楼梦》中黛玉来到人世,只为“还泪”,只为“报恩”。人的眼泪是弥足珍贵的,或为伤心、或为感动、或为惭愧、或为……,而就在法国,在雨果,也有这样的“还泪说”,今天就让我们进入学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二、“一滴泪”、“一滴水”内涵的解读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所想象的牧羊犬的任务,学生一定要自己喂饱自己”那么如何让学生自己喂饱自己呢?就要让学生自己找到“点”,找到引领文本的指针。

师:在文章哪一部分具体写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生:58-67段

师:(齐读第62段)在62段中,“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留下来”,那么这“一滴泪”有怎样的内涵呢?请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生:感激的泪,只要艾丝美拉达给他水喝

生:伤心的泪,因为群众对他嘲笑,副主教对他置之不理

生:自责的泪,前晚受副主教的唆使,想要拦路抢走艾丝美拉达

师:那么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深刻含义,“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中的“第一次”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以前他未流过泪,是个蒙昧的,未开化的人

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标志着他人性的觉醒,这“一滴泪”还是人性觉醒之泪。

师:对的,这“一滴泪”不仅是感动的泪、内疚的泪、伤心的泪,还是人性觉醒的泪。而“一滴水”又象征着艾丝美拉达的善良,象征着人们对伽西莫多的救赎,充满了人性美,正是这一滴水的滋润,才有了人性的觉醒,才更加深刻的体现雨果的“人道主义”创作理念。

三、讨论探究标题

既然,因“水”而“泪”,笔者不禁想到,此前各种译本的译题有四种:李玉民《一滴眼泪报一滴水》、陈筱卿《为一滴水而流出一滴眼泪》、管震湖《一滴水,一滴泪》、陈敬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文选用的是陈敬容版本。但是关于此译题仍然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学生,可能会顺理成章的认为,先给了“水”,后流了“泪”,反而前几种说法更有说服力,为此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认为原标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好,还是“一滴水换一滴眼泪”更合适,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语文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生动的,所以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会得出原标题好,它意味着只有人性的觉醒复苏,才能够换来他人的包容,而在反复的讨论中,学生会对于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矛盾处理

对于文本的初步赏析,学生不难理解主旨内涵,而通过分析矛盾冲突,却会更加深入的解析雨果的人本主义,所以笔者以觉醒之快来切入,以此来分析“不现实性”,来品读雨果的理念。

师:文章中,伽西莫多觉醒了,留下了生平第一次的眼泪,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人也覺醒了?

生:围观群众

师:为什么说围观群众也觉醒了呢?

生:“观众也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师:这些观众对伽西莫多态度一直是这样吗?

生:不是

师: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生:嘲笑他、咒骂他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地方有点问题?

生:转变的太快,不太现实

师:对的,这就是雨果的浪漫主义的体现。雨果的核心要义是创作要同时表现大自然和人性中的美与丑。雨果笔下的人物充满张力和生命力,因为他创作中始终坚持的人道主义追求使得这些人物始终有向上、向善的意识,想让那些愚昧的癫狂的缺少同情的盲从者、可怜人也感到人性的伟大,企望他们的“丑”与“恶”“畸形”与“黑暗”能在艾丝美拉达的“美”与“善”、“崇高”与“光明”下被照亮,希冀这一颗眼泪能温暖化开他们人性中的“恶”,让良善回归人的灵魂。所以才有小说接下来的描写――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接着,幻灯片投放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恶滑稽’藏在‘典雅高尚’里面,恶与善相共,阴影与光明相共。”一句话,让学生来找出本文中的对比。

如果对于文本的探究止于此,也不失为一堂完整的语文课,但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而文章当中,作者力求展现出人性的美丽,紧扣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结合现实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爱的感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自己生存的社会,国家有更深刻的认识,能用更加成熟,更加博爱的情怀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而不在偏激。人性美是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质,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因此对人性美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人性,人性美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和肯定。具体说来,人在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都可以称为人性美,如慷慨的爱、无畏的牺牲、无私的奉献、怜悯与同情等都是人性美的具体体现。这在我们苏教版必修二教材,第专题珍爱生命中“陨落与升华”板块中的一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老贝尔曼为友情甘愿牺牲,奉献生命的人性美。而欧·亨利小说中注重描述在生活重压下落魄、挣扎的小人物,虽身处艰苦的求生环境,他们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做出难能可贵的牺牲。例如,在《麦琪的礼物》中,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时时处处体现着他著名的写作手法———含泪的微笑。他通过对小说整体结构的巧妙设计,展现出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生活画面,在泪水中写出他们的不幸,在欢笑中写出他们的快乐,通过这些向人们揭示出令人憎恨的社会实质,使人们对这些小人物的凄苦生活产生强烈共鸣的同时,又为他们深沉而又纯洁、苦涩而又甜蜜的爱情感叹良久。

基于此,笔者在讲授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题目是:发现生活中的人性美。让学生自由讲述他们所认为的人性美,并结合社会中的现实案例,进行剖析,自己在生活中所要坚持的爱的准则,宽容的心态。以此让学生来重视自身存在的自私、狭隘的问题,教育学生用爱,用包容的姿态,用宽广的心态来迎接、应对生活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地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小说教学不应该就书本谈书本,应该真正重视“鉴赏和探究”,真正让学生进入小说奇谲的人性世界,通过探究挖掘作者在文字背后,人物设置背后的真正意图,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纷纭复杂的人世,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而将文学作品的主旨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相联系,探究其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拉达人性美雨果
拉达秀
雨果剃发
通情达理的人性美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小鼹鼠拉达
小鼹鼠的家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性美探究
温暖的绝望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