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2021-01-17刘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刘勇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只是理解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能力。但要对知识的掌握、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解题策略的形成等,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本文主要从在“点”上突破;在“趣”上调控;在“巧”上探索;在“展”上延伸等几个方面探讨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数学课堂练习  创新技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形成创新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利用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量和度。具体要做到:

一 、在“点”上突破,提供创新机会

所谓的“点”。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现状出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作几种练习形式:

1 、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提供创新机会,再进行验证,在学生的自主的验证中掌握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想,提供创新机会,然后让学生用画画,算算的方法进行验证性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2 专项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性练习,提供创新机会,而不能平均使力气。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体重的“单位1”的量,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的量进行专项性练习。

二、在“巧”上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的练是低效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的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多大区别,而实质上有区别的内容。这是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一本故事书12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1/6,还剩多少页?

“一本故事书12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1/6页,还剩多少页?通过这类对比练习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2、变式性练习。这种练习是指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

如:由基本题:地球赤道大约长4万千米,光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长度的7倍还多2万千米,光每秒传播的距离是多少?可变为光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30万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长度的7倍还多2万千米,地球赤道大约长多少万千米?

学生可通过变式题进行比较,抓住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排除思维定势,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发现式练习 就是一些数学知识通过学生计算后,能发现规律、性质、等式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独立去总结规律、性质等。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加减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习题的计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自己总结、自己總结出的规律就记得更牢。

4、反馈性练习 把学生在练习中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非常有效。不是简单重复的练习,而是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 在“趣”上调控,插上创新的翅膀

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重复的,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应设计一些新颖、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产生厌学情绪,结合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理解,我对教材的练习进行重新加工,让学生进行抢答,拿圆珠笔当练习的素材,学生一下子就“乐”了,增添了练习对学生的“亲和力”。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先出两个基本题——6支圆珠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8支圆珠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于是我顺水推舟问,“这个盒里10支圆珠笔,如果我想送你整盒的1/5,那么应该送你几支呢?剩下几支?如果我想送你剩下的1/2,那么应该送你几支呢?如果我想送你剩下的3/4,那么应该送你几支呢?如果我想送你剩下的单位“1”,那么应该送你几支呢?”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使学生变知之为乐之,也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

四、在“展”上延伸,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参差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一题多变练习  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有拓宽了解题思路。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出示:

(一)班有54名学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提出一些问题:

(1)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2)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3)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4)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

(5)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6)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这6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单位“1”都不相同,通过这种相同题境的局部变化,训练学生从“变中”把握’不变”.掌握本质,从而正确解题。

2、开放性练习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而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

因此,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以四人一小组填表,今天这节课你组自己打几分(总分10分),然后请你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得分情况。出示题目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去填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民主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求出总分以后,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其实后来对自我得分的分析,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自我的教育,这样比我们上课花很多的口舌去教育方法更好。

总之,练习不再是单纯地做习题。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大胆、勤奋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加强“精品”练习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让学生身处“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未尽”的情趣中,那么我们的课堂练习就能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参考文献

[1]陈世元,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4年07期.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2004年7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第49页.

[3]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第320页《创新教育的维度》.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基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七步教学法研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