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流雅趣 一枕幽宜

2021-01-17秦欣欣

收藏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圆形纹饰诗文

秦欣欣

《说文解字》有载:“枕,卧所荐首者。”我国古代的枕最早由天然石料制作而成,后来逐渐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质,而陶瓷枕是古代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寝具,易于保存,留存最大。河北省出土的一件瓷枕上有诗文曰:“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可见,陶瓷枕是古人夏日纳凉用具,“清凉沁肤、爽身安神”。除此用途之外,有些较小的陶瓷枕还可作诊脉之用。

我国的陶瓷枕最早出现在隋代,流行于唐代,宋辽金元时期发展繁荣,明清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陶瓷器制造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陶瓷枕也广泛出现并被人们所使用,这一时期的陶瓷枕形制丰富,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椭圆形、腰圆形、银锭形、豆形、云头形、鸡心形、花瓣形等,也有雕塑成婴孩、侍女等人物形,卧狮、卧虎等瑞兽形。枕面装饰题材和图案来源广泛,大多是普通人的日常现实生活,装饰简洁明快,生动写实,用笔凝练,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写实画面,枕面纹饰有花卉纹、动物纹、婴戏人物纹和大量的诗词、吉语等文字纹。两宋时期枕面上的纹饰直观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三彩花卉纹腰圆形枕(图1)

此枕陶制,通高11、长28.5、宽20厘米。枕呈腰圆形,枕面以篦划5条弦纹分成两个部分,内区半圆,刻划花草纹,点黄、绿彩,形成绿叶、黄花之意境对比,背景化妆土白色罩透明釉为地,外区刻划卷叶纹。枕墙靠下及底部不施釉,素胎。腰圆形枕由圆梳形枕发展演变而来,流行于北宋至元明时期,因枕形使用舒适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宋代三彩器虽然没有唐代时的富贵华丽,但是呈现出了古朴典雅的另类美,这一时期的三彩陶瓷枕逐渐达到了流行高峰。宋代时期三彩陶瓷枕釉色丰富,主要以黄、褐、绿釉色为主,也有白釉等,色彩搭配淡雅,种类丰富,为迎合社会风俗与时人喜爱,商业性较强,装饰题材多是具有吉祥寓意,易于人们接受的纹饰图案。

2.三彩刻诗文腰圆形枕(图2)

此枕陶制,通高10.5、长29厘米。枕呈腰圆形,枕面以刻划线分为内外两区,施褐绿白三彩。内区又有方形刻划线分为四个部分,上部饰刻划花卉纹,中间施绿釉,刻有《浪淘沙令·歇指调》词一首,左右两边施褐色釉,刻划卷枝纹。外区及枕墙施绿釉,枕墙饰有一圈刻划卷草纹。诗文类装饰题材在唐代时期大量出现在陶瓷器上,宋代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装饰纹饰,在陶瓷器上尤其是陶瓷枕上大量书写诗文作为装饰。宋代时期盛行宋词,文化氛围浓郁,陶瓷枕上的诗文类装饰题材仅次于当时流行的花卉纹及人物纹等,诗文内容主要有:与陶瓷枕用处相结合的,清新优美的风景诗,感叹人生的名言句,与历史史实相关的诗文。

3.三彩刻诗文如意头形枕(图3)

此枕陶制,通高10、长31、宽22.5厘米。枕呈如意头形,施黄绿白三彩。枕面内区有如意头形开光,开光内有正方形刻划线分为四个部分,上层及左右两边以白釉为底刻划卷叶纹,正方形内施绿釉,刻有诗文一首;开光施绿釉,刻划一圈卷草纹。如意头形枕是陶瓷枕的样式之一,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古代的时候也称为山枕,枕面下低上高,轮廓下阔上尖且成花口状起伏,枕在上面一可消暑,二能保持发型不乱。

4.三彩刻花长方形枕(图4)

此枕陶制,通高14、长30.5、宽14厘米。枕呈长方形,内空,两端近似正方形,向中间弧形凹下,两端对称又曲直变化。枕六面皆有纹饰,枕面分左中右三区,两侧绿彩作底,中间黄彩为底,饰黄绿白三彩划花卉纹。枕两侧面有正方形线框,内刻划花纹,花蕊处有出气孔。

5.三彩划花元宝形枕(图5)

此枕瓷制,通高11、长33、宽25厘米。此枕呈腰圆形,前低后高,前壁内曲,后壁外凸,两侧成为圆弧形,枕背面有一圆形通气孔。素底。枕面中心以5条刻划线纹为间隔分为内外两区。枕中央有一花瓣形开光,开光内饰有白釉绿彩绘菱形卷草花纹组合,开光外饰有黄色与绿色卷枝纹。枕面边缘饰有9朵花卉纹,分布均匀。枕壁上下均饰有5条刻划线纹,中间饰刻划花叶纹。此枕体形较大,制作精美,纹饰清晰,设色柔和淡雅。宋代的瓷枕大多数以绿彩为基本,兼施黄、白等釉色,色彩明快,此枕施以绿、白、黄三彩,对比鲜明,均匀雅致,体现了宋三彩的着色特点。

6.三彩狮形枕(图6)

此枕陶制,通高9.5、长22厘米。枕呈卧狮状,狮背驮椭圆形枕面,枕面出檐,其下狮子怒目圆睁,须毛奋扬,形象威嚴神气,通体施褐、绿、白三色釉。狮形枕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有单狮枕和双狮枕两种,单狮枕为一卷曲的雄狮,前肢并拢向前作俯卧状,后肢内曲;双狮枕枕面呈圆形、长方形或如意形,中间微凹,两端微翘。狮子素被视为祥瑞之兽,以威武猛烈见称,古代多以狮子形象做装饰。古代时期的人们经常以一些猛兽为造型作为器物,比如狮枕、虎枕、虎头鞋等,表达了人们相信猛兽可以驱邪避害,给生活带来好运。

7.绿釉刻花银锭形枕(图7)

此枕瓷制,通高10.7、长23、宽13.3厘米。枕呈银锭形,通体施绿釉,底部露胎土,釉色翠绿鲜亮。枕面两侧上翘,中间弧形下凹,枕底平坦。枕面刻划几何纹花样,枕壁正背两侧为阳文印花高台牡丹纹,构图层次分明,透气孔巧妙地隐藏在牡丹花下。银锭形枕,又称马鞍形枕,流行于宋代,器形近似于小长方形枕,上宽下窄枕面下凹,形似倒置的等腰梯形,造型大多敦厚结实,整体颇有高度,有古人所言“高枕无忧”之意。

8.绿釉剔花腰圆形枕(图8)

此枕瓷制,通高10、长28.5、宽21.5厘米。枕呈腰圆形,通体施绿釉,底部露胎土,枕面以剔花工艺装饰花卉纹饰。此枕纹饰布局独特,枕面随枕形篦划5条弦纹,开光内还有一菱形开光,中心饰剔划缠枝花卉纹,四角饰剔划草叶纹,叶儿委婉,舒展得体,简洁清雅。剔花工艺是中国陶瓷器上传统的装饰技法之一,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流行于北方各大窑系,主要装饰技法是在已绘好纹饰的瓷胎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起,有如浮雕,从而展示了纹饰的立体效果。

9.白釉黑彩缠枝牡丹纹枕(图9)

此枕瓷制,通高12、长31.5、宽22厘米。枕呈腰圆形,枕面饰白釉黑彩缠枝牡丹纹饰。在布局茂密的花枝上缀以两朵盛开的牡丹,竞放争艳,两花中间上下有两片大花叶。枕面边缘饰有线条纹与卷叶纹,交错相间,枕面及枕壁的转折处有黑色宽带,枕壁亦饰缠枝牡丹纹一周,花叶并茂,线条流畅。此枕釉质光亮,纹饰布局繁而有序,自由灵活中又不失严谨。

10.白地黑花八角形诗文枕(图10)

此枕瓷制,通高10.5、长28厘米。枕呈八角形,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出檐,前低后高,两端微翘,枕壁一周绘简括的卷草纹饰。枕面一粗一细两道黑色边框,开光内墨书:“风吹前院竹,雨洒后庭花。”草书书法极具功底,结构纵逸,运笔疾迅,姿态飞动。这是一首描写生活闲情的民间小诗,对仗工整,清新自然。八角形枕流行于北宋晚期至金代时期,箱形枕式之一,枕面呈上下两边较长,其余六边大致相等的八角长方形,底部八角略小。

11.白地黑花鹤纹枕(图11)

此枕瓷制,通高14.5、长32、宽23.5厘米。枕呈如意头形,通体饰白地黑彩纹,底部露胎土。枕面如意开光纹饰中描绘芦苇仙鹤纹,两枝芦苇左右散开,仙鹤生动逼真,枕壁一周饰卷草纹。芦苇仙鹤表现了仙鹤的日常生活场景。仙鹤历来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圣洁、清雅与长寿,是我国的一种文化象征,有着美好的吉祥寓意。白地黑花瓷枕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磁州窑最富创造性和独具特色的器物,造型新颖,装饰内容取材广泛,写意性强,黑白对比强烈,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习惯。

12.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椭圆形枕(图12)

此枕瓷制,通高11、长30.5、宽21厘米。枕呈椭圓形,通体施白地黑花纹饰。枕面绘鹭鸶苇塘觅食图,布局简洁,主旨鲜明。枕面出檐,白地黑花绘一粗一细线框,框内一丛芦苇为中心,两侧各绘鹭鸶一只,左边低头觅食,右边空中飞翔,勾勒了鹭鸶的尖喙、长颈、长足,写实又传神,与苇丛、山石、水岸,构成了一幅极富意境的沙汀小景。枕壁一周饰卷草纹,底部钤“刘家造”长方形印章款,这是磁州窑系瓷枕常见款铭。鹭鸶纹饰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寓意纹饰之一,与荷花一起出现,期望美满的婚姻和爱情,与芦苇、莲花一起出现,有“一路连科”的寓意,表达了士子们祈求仕途顺遂的美好愿望。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圆形纹饰诗文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走遍万水千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