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林画派后学艺术成就考

2021-01-17鲍艳囡

收藏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画派武林

鲍艳囡

编者按:“武林画派”开创于晚明,是一支影响了有清一代的山水流派。以蓝瑛为首,继而刘度、蓝氏子孙、王奂、陈衡、洪都薪火相传,把此派发扬光大,在清代画坛树起一面自立门庭的地域流派大旗。山东博物馆收藏的绘画丰富了它的经典面貌,特别是存世量极少的洪都作品,使人感受到“武林画派”在传神写貌的山水画创作中取得了非凡成就。它的画风情趣天然,质朴天真,有文人画渊源,像一股清流,极大地影响与启发了后世绘画界。

清初山水画的画坛以“四王”和“四僧”为主流,前者因受贵族们的喜爱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成为这一时期的绘画主流意识形态;后者因强调绘画的个性,反对一味摹古,与“四王”鼎足而立。与此同时,还有多支以地域为特点的绘画流派,其中就有活跃于江浙一带的“武林画派”。

“武林画派”的开创者是明代晚期的蓝瑛。蓝氏的追随者有蓝家至亲:子蓝孟、孙蓝深和蓝涛;受他亲授或私淑的弟子刘度、洪都、陈衡、王奂、顾星、冯仙湜;陈洪绶和禹之鼎早年也曾跟随蓝瑛学画,后来自创画风,主攻人物画,他们的大部分创作中早已看不到蓝氏的影响。杭州古称武林,蓝瑛和他的师从者被清人称为“武林画派”,以区别于戴进的“浙派”。

由于蓝瑛由明入清,其他成员也都是明末清初人,因而这是一支发韧于晚明,在明末清初的画坛有很大影响力进而涉及有清一代的画派。山东博物馆收藏有武林画派的大量绘画作品,由此可窥这一画派的艺术特点及成就。

一、恍离尘世的刘度

刘度,蓝瑛的入室嫡传弟子,主要艺术活动在崇祯初期至康熙早期。他善画山水,也擅长人物和楼台亭阁。学画之初临摹宋元真迹,后来精通大小李将军(思训、昭道)的青绿画法和张僧繇的没骨法。他的笔下丘壑泉石构图细密,亭台人物工笔精致,继承了蓝瑛早期和中期细笔山水的精髓,法备精严,他是蓝氏弟子中成就最高、在笔墨技法上最能与其师颉颃的画家。

《白云红树图》(图1),一级文物。这是刘度极为成功的一幅没骨青绿山水画。绘高耸的山峰,绕以白云飘动,流泉曲折逶迤,飞瀑垂泻如练。近景处丛岩秋树数株,高低错落,地面芳草萋萋,亭榭、长廊傍山临水而筑,亭中高士凭几而坐,凝神静思。远木、遥山用笔简练,近树、亭榭刻画精微,坡石罩染青、绿,分浓、淡画出,辅以赭色。林木的枝干以墨笔勾皴,以深浅不一的红、黄、青色点缀树叶,特别是大片的朱砂点染而成的红叶,密而不乱。画面秀润工致,鲜丽明快,而无甜俗之气。构图兼融高远、平远之意,境界颇为开阔。刘度于清顺治元年(1644)十月望日完成此幅,作者省去勾勒线条,用大面积的彩色直接涂染、绘成物象,在笔走过程中实现设色,笔法细腻,深谙画理。

画中云雾的用笔迥异于传统的留白,它用花青稍加烘染再以白粉填染,既有白云的迷蒙意境,又有独特的装饰趣味,凸显缤纷雍容的情调且气势夺人。流水亦不勾染,拥塞的山间一条白练赫然映入眼帘,清爽宜人。

刘度的《青绿山水图》轴(图2),作者自题“丙戌夏日仿张僧繇画法上药翁老先生大辞宗正,刘度”。此画以小青绿法描绘湖山胜境。画幅右侧水岸曲折,江面开阔,平静无波;左侧冈峦叠起,山间白云浮动,古树峥嵘;远处一亭,傍山临水,亭中二人对坐;近处渔人垂钓江边,一道木栈由山中蜿蜒而出,伸向江面。构图虚实相生,设色明丽淡雅,意境宁静而空灵。作画时间“丙戌”,为顺治三年(1646)。

这幅画用色极为大胆,青绿和红并用,对比强烈,冷暖色彩争妍斗丽,极具装饰性。画法工细,色调明艳,青绿、朱砂等颜料的使用独具匠心,板桥、乌篷船与茅屋的重墨勾勒,笔意朴拙含蓄,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烟火气,也使浓烈的色彩趋于平衡。

这兩幅图题跋中均有“仿张僧繇”字,刘氏和蓝瑛都喜爱南朝梁的画家张僧繇的青绿画风,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却颇为和谐。

刘度的《山水》轴(图3),画面右上角作者自诗一首:蹇驴重雪渡江关,酒为寒多不上颜。莫笑先生来瘦岭,梅花落地倩人看。刘氏以诗点题,天寒地冻大雪封山,人驴蹇步上山,只为欣赏梅花那灿然一放。超然脱俗的精神世界能让画中人忘却寒冷,远离尘世的意境也让读者内心澄澈。

此画构图简约,层层叠叠的山峰直耸云霄,中有五簇被白雪压低的树枝丛。画中人物仍沿用蓝氏画法,树木石皴则多细笔,依循大小李将军的笔墨,都是北派技法。雪景是山水画里比较难画的,刘度这幅雪景的意象却表现得极好,除了用粉笔渲勾枝干外,通幅飞雪都用小弹弓团粉弹之法。这种画法是宋人初创,元明后失传。此幅惜年久绢色发暗,又因残蚀由裱工钩补,严重影响了其艺术效果。依据题跋可知,作者于辛卯冬月画于西湖十二楼之一,是其成熟之作,据刘度的艺术活动时间,“辛卯”为1651年的可能性较大。

这3件作品创作时间间隔不久,画风颇为相似,其细笔一路深得蓝瑛早年画艺三昧。据目前可信文献记载,刘度存世最晚的3件作品分别是康熙九年(1670)《仿赵孟頫山水》(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康熙十年(1671)《寒林话旧图》和《仿王维〈长江飞雪图〉》(收藏地不详)。

二、幼秉庭训的蓝孟

蓝瑛的次子蓝孟,自幼跟随父亲学画。受蓝瑛的熏陶,从临摹宋元名家墨迹学起,在蓝瑛的悉心教导下勤于练笔,技艺和眼界日渐提高。其作品挺拔秀丽,弱冠之龄已在杭州一带小有名气。他的画史知识和对历代名家的认知大多来自其父,上海博物馆藏《仿李成溪山秋意图》跋语“营丘学于王右丞故,自变法又超师门”和蓝瑛的观点不谋而合①。他是承继蓝氏衣钵的最主要的传人,文献记载他“善画山水,摹仿宋元,无不精妙。运笔虽不遒劲,而丘壑松脆,如冰梨雪藕,见之唇吻俱爽,故学云林家数,更云入室”②。其艺术活动多记载于顺治至康熙年间。

蓝孟酷爱书画鉴藏,万历时期宫廷混乱,导致名画法帖散帙,流出宫外,蓝瑛收购收藏后数次到秦、燕等地交易。王公贵族如获至宝,纷纷与之交好③。蓝瑛年迈后不喜鞍马劳顿,此类交易便托付于爱子蓝孟。

蓝孟早年就跟随父亲到过这些地方,他的许多作品如文献中所记《蓝次公山水》④《国朝蓝次公探梅图》⑤《蓝次公春山唱和图巨轴》⑥等,皆有“燕山客舍”“长安”诸类题跋。

蓝孟《摹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图4)。题跋:“黄公望高隐南山之南,笔墨晚年脱荆关作气,高古深沉,后学不敢望其廓庐。是帧摹《天池石壁》画中意,未知可以升堂否?西湖蓝孟。”此画为浅绛山水,画面层峦叠嶂,飞瀑如练,杂木长松,屋舍横桥,二高士平台坐话。通幅布局高远,景物繁富,层次分明,山石皴染略简,树叶双勾染红,有秋日烂漫气象。

此图描绘了崇山峻岭的自然景色,构图虽宏大,却用简略的线条和皴笔写就。山以赭为基色,用墨青、墨绿烘染层次。蓝孟不喜欢用反差大的色彩,也少用大块的乌墨,刚硬的线条在他的笔下更是难见。画中干枯墨色居多,呈现出疏简秀逸、温润柔和的平静氛围,体现了作者对笔墨气韵的驾驭能力,不仅抒发了蓝氏的主观情感,更寄托了他在林泉中的忘归心态。画家只是把描摹实景作为自己遣兴抒怀的手段,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淡泊态度。

同父亲一样,蓝孟也喜欢胸无点尘的巨幅山水,这和他云游四方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从“画于荆溪之抱峰斋”“画于燕山云起堂”等题识里可见一斑。同刘度一样,他也继承了蓝瑛松散疏秀的早期绘画风格。蓝孟学元人用力较深,此图所画树木虽然很多,但画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双勾设色,用横线垂点画叶。全幅脉络清晰,丘壑豁达,用笔跳动,皴法短拙。不难看出,蓝孟山石之法得力于黄公望,整体布局则汲取了本家法度与元人,别开生面地体现了元人的境界。

虽然父子二人的艺术风格极为相近,但同其父相比,蓝孟的佳作少了些许霸气,却有更多疏朗俊秀的气息,很受当时人们的追捧。“闻其名者,或袖金钱,或怀铜素,惟得片纸寸墨为重”⑦。父子之间情深意笃,《西村十记》云:沈周《冷泉图》原为灵隐寺旧物,蓝孟购得后作为寿礼赠与父亲⑧。

蓝瑛一生创作颇丰,晚年在江浙地区声誉很高,求画者也络绎不绝,代笔作品中,刘度和蓝孟最有可能成为捉刀人。

三、继往开来的蓝深

蓝氏家族中秉承家学、成就不凡的还有孙辈蓝深,艺术活动在康熙年间。他的画风更为繁密,用笔更加清秀。祖孙三代立志画艺,风格一以贯之。为人倜傥,文献记载“时文宗匠,余参六法,亦极精妙虽得祖父之传,至于错综变化,自得其巧”⑨。

蓝深的《高山川至图》轴(图5)。作者题识:“高山川至。康熙丁巳年中秋日,蓝深仿江贯道画法。”钤“蓝深之印”和“谢青”两方印章。

此图题曰“高山川至”,作者自款仿南宋画家江参(字贯道)画法。画面主峰高耸,山体层迭向上,白瀑一道,依山势奔流而下,汇入碧溪。山麓苍松挺翠,野树虯曲,茅屋掩映,修竹绕屋,舍内一人端坐读书。山径拐角处,一人正携筇而来。山体之右为平湖、远山。远山以淡墨轻抹状其远;平湖虽只露一角,亦足想见湖之浩渺。纵观全图,高远静穆,气势壮观。“康熙丁巳”为清康熙十六年(1677)。蓝深不仅山水师承家学,画得一手好画,还擅长写诗。他的作品虽得祖父衣钵,但胜在巧妙细致,更加富于变化。同祖父一样,他也工于花鸟画,笔致韵藉飘逸。史料记载蓝瑛的孙辈继承他晚年山水画中粗笔一路的居多,但蓝深此幅力作却精细有加。显示了他扎实的艺术功底。

此图兼用平远与高远两种构图方式,近中景为溪水树林篱笆村落,远景为突兀的山峰直入云霄,取景很像蓝瑛。画面以巨嶂式的高山為背景,水从高处不断流淌,直至山脚,三间草庐深藏其间,乐山乐水的幽深意境扑面而来,仿佛淙淙的水声响彻耳畔,全幅的构图及山石画法颇有王蒙的书斋山水味道。在虚景和实景的处理上,蓝深独具匠心,勾画出蓊郁苍茫的风景。由于构图有法度,尽管气势恢宏,布景却聚拢佳善,笔法严谨,颇具魅力。史料中说蓝深“错综变化”意思是他不拘泥家传,“自得其巧”确有证据。

四、入室嫡传的冯仙湜

冯仙湜,“武林画派”重要画家,“山水法宗郭熙,轻淡细秀,殊有雅致近师蓝瑛,清淡细秀,殊有雅致”⑩。明朝灭亡后,冯仙湜不再视科举为自己的生活方向,在杭州西溪石人坞,蓝瑛的住处,正式拜蓝氏为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冯仙湜向蓝瑛请业问艺,把山水画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兼学画史和画论。多次同恩师同登杭州金竹岭,共赏钱塘雪景,并随师游访浙江多地,是蓝瑛的得意门生。顺治十五年(1658),冯仙湜在城曲茅堂(蓝瑛居所的榜额题名)拜别老师,北上寻发展。康熙六年(1667)被召入南薰殿,成为宫廷画师,备受隆宠。他在北京营建借绿草堂,创立隗始社,广交诗人画士,并与多人合作,完成《图绘宝鉴续纂》的纂辑⑾。

冯仙湜的《秋山晴霭图》轴(图6),题跋:康熙丁卯秋日客窗新霁画,若耶溪止鉴。钤“冯仙私印”和“鉴”二印。

画中高岩深壑,飞瀑流泉,绿树葱郁,楼阁俨然,亭榭中几处点景人物,姿态悠闲。全图布局谨严,笔墨细秀,生动有致。“康熙丁卯”,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

五、画名不详的洪都

洪都的《秋林共话图》轴(图7)。作者自题“丙午秋七月朔二日祝□□古希寿,薾园洪都”。钤“洪都之印”和“客元”二印。此图为祝某人70寿诞而作,惜上款被挖损。“丙午秋”为康熙五年(1666)。

洪都字客元,生平不详。与冯仙湜一样,他也是蓝瑛的入室弟子。据目前有限的资料可知,传世作品还有天津艺术博物馆《仿元人山水》和《云山秋色图》。由此3幅作品可以看出洪都画艺颇得蓝瑛衣钵真传。

“武林画派”传人还有蓝涛、王奂、陈衡、顾星,惜馆藏没有他们的作品,不再赘述。

六、结语

“武林画派”作为山水画派,在流派众多、纷繁杂沓的晚明至清初能赢得一席之地,在江浙地区影响很大,足以证明它扎实的画艺功底。它不断继承元代文人画的成绩,在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基础上,开创了上乘的独特技艺及理念。“武林画派”成员虽然画艺高低不一,但他们的作品结构和笔墨风格都各具个性,为争奇斗胜的明末清初画坛增添了浓重的色彩,直至影响后世,映射出特定历史时期艺术的缤纷与雍容。他们没有一味地秉承传统,从以上作品可以感受到他们立异思变的不屈精神,证明了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才能和不可替代的艺术风貌。

注释:

①胡启明《蓝瑛交游研究》,《中国艺术研究》,2014届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②【明】蓝瑛、【清】谢彬《图绘宝鉴续纂》,于安澜编辑《画史丛书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③【清】魏原、【清】裘链《康熙钱塘县志:卷二十六》,1718(清康熙57年)年。

④【清】陶梁《红豆树馆书画记:卷六》,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108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⑤【清】陶梁《红豆树馆书画记:卷六》,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108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⑥【清】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二十四》,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108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⑦【清】王岱《了庵诗文集:卷七》,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北京出版社,2000年。

⑧【清】厉鹤《增修云林寺志:卷六》,魏得良校,杭州出版社,2006年。

⑨《图绘宝鉴续纂》卷二,第48-49页。

⑩【清】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73册》,齐鲁书社,1996年。

⑾黄涌泉《吴宏、冯仙汤等八家合作《陵祝寿图》轴试析》,《东南文化》,1989年。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画派武林
立体画派
叮铃铃,叮铃铃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
我喜欢
两种画派和一种以偏概全的画派观
画派怎能打造?
画派需要历史来检验
画派能否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