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2021-01-17赵丛浩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赵丛浩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科研规划部,北京 100017)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要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着眼,又要具备国际视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历史和革命进程息息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 “一战” )1914 年爆发,至1918 年结束,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虽然中国参战时间较晚,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但一战的爆发、持续、结束及战后安排,深刻改变世界格局的同时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潮和阶级变动,促使中国人民真正觉醒并选择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大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一战的极端残酷性和空前破坏性,破除了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迷信

一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惊人的残酷性和破坏力大大出乎战前人们的意料。经此一战,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战败,国家政权崩溃,英、法等协约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遭受了惨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均大幅下降,社会矛盾突出,整个西方社会弥漫着欧洲文明已经破产的 “世纪末” 的悲观情绪[1]19。当时的西方学者不禁陷入集体反思,他们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先进性和文明性产生了怀疑,并试图从其他文明中吸取有益成分。如罗素就认为, “‘大战’的爆发表明我们的文明中有那么一些瑕疵” , “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2]8。

(一)一战前中国知识界主要主张学习西方资本,走资本主义道路

自鸦片战争起,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屡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国家主权一步步沦丧。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如何看待以武力、经济等手段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是所有中国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对于西方列强,近代中国人的心态是矛盾的。毛泽东对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作过总结,说 “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但是,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学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3]1469-1470。一方面,西方列强以暴力破坏、经济盘剥等各种手段侵略中国,造成并不断加深中华民族的危机,因此,西方列强是反抗的对象;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均显示出巨大优势,特别是相较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及其思想,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制度及其思想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吸引力。例如,罗素就认为: “欧洲文化中改变中国传统习惯的,除了战争,就是商业和知识这两方面。但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是依赖武力而奏效的。”[2]55-56在当时中国的很多人看来,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发达即意味着先进和正确。此时西方已迈入近代文明,而中国尚停留在古代文明,二者不是中西之别,而是社会演进的新旧阶段不同。如蔡和森就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 “东方久已隶属于西方,农业国久已隶属于工业国,野蛮国久已隶属于文明国” ,尽管东方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但东方是 “农业国野蛮国” ,西方是 “文明国工业国”[4]75。因此,中国若想摆脱任人鱼肉的境地,实现富国强兵,迈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就必须主动求变、弃旧从新,学习西方,改造社会,如此才能实现社会发展质的跃升。而何谓 “新” ?李达回忆起那段历史时说: “当时只要是外国的东西就算新。”[5]51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迷信、盲从的程度。

(二)一战打破了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迷信

在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相比于西方都大幅落后的情况下,近代中国人在追求富国强兵目标时希望少走弯路,希望通过汲取西方国家的 “成功经验” 加快发展速度,迅速实现现代化,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西方开辟的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严重缺陷,甚至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那么重走西方走过的路只会是自掘陷阱。

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落后,近代中国人在认识西方时,一度只看到了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国力强大的一面,因此对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了完美幻想,但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弊端,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给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造成的痛苦,缺乏清醒认识。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固然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和优越性,但一战的空前残酷和战后欧洲社会的萧条颓败,让中国人惊讶地发现资本主义道路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白璧无瑕,而是蕴含着极为深刻的矛盾。资本主义道路并不是通向自由、平等、公正、和平的捷径,反而是西方列强之间争夺原料产地、消费市场等矛盾的总根源。中国如果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必然会重蹈西方国家的战争覆辙,绝不会收获光明的前途。

因此,这一时期身处不同政治光谱、持有不同文化立场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看待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态度不约而同地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陈独秀开始观察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并指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后不平等问题并未解决, “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6]99。一战之初,李大钊还曾以猎奇的语调介绍战争动态,但随着战争的长期进行,他也指出: “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 ,不仅冲击了中国人的认知, “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7]22。1917 年8 月,尚在求学的毛泽东也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有很多缺点,而 “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8]73,二者都应改造。一向大力主张向西方学习、反对激进革命的胡适,在看到日本学者公然宣称中国不享有胶州湾主权时,也感概世界秩序毫无正义可言, “在今日强权世界,此等妄言,都成确论,世衰之为日久矣”[9]20。西方学者也观察到了中国人对西方态度的变化,如1920 年,罗素在中国访问后指出,很多中国人对西方文明 “在1914 年之前还不怎么怀疑,但‘大战’让他们觉得西方的生活方式中必定有缺陷”[2]152。可见,一战后,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与战前相比,已经有了极大不同,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 “神圣不可侵犯性” 已经发生动摇,这就为中国人接受真正的科学理论提供了思想空间,为先进中国人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二、一战末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树立了范例,为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奋斗方向

一战绵延的战火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苦难,深刻改变了国际局势。在俄国,战争大大激化了原有的社会矛盾,削弱了反动统治者的力量。一战末期,俄国人民不堪忍受战争重负和反动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创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对此作出高度评价,指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世界的面目、历史的方向就变了。世界历史几千年以来都在发展着,进步着,但只有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才产生了新的方向”[10]289。工人阶级通过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推翻剥削制度,来实现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这一伟大壮举和美好蓝图极大鼓舞了中国人,为中国先进分子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一条新路,也为世界上所有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有识之士指明了奋斗方向。受此影响,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东方和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大体上都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了。毛泽东对此指出: “没有十月革命,我们中国会不会有共产党呢?当然中国大批的无产阶级产生了以后,总会产生党的,所以不能说不会产生共产党,但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就不知道了。”[10]39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1471这是十月革命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之前,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传播范围虽然在不断扩大,甚至曾一度通过巴黎公社由理论化为实践,但这种影响主要限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尚不是世界性的,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位于东方的中国的影响力还比较小。毛泽东指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他先进分子上了共产主义的一课”[10]290,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广大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指导思想, “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作,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3]1471。毛泽东着重强调了一战末期俄国十月革命这个时间节点,指出 “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3]1470。正是由于十月革命的胜利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顺理成章了。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就已经被陆续介绍到中国了,但由于当时译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刊物多在国外出版,且译文多用文言文,内容既肤浅又多错讹,因而流传范围很小。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大行其道,并且马克思主义尚未指导一国革命取得胜利,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甚微。毛泽东后来谈及一战期间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时就指出,当时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帝国主义,不知道什么叫共产党,甚至连马克思的名字都没有听到过”[10]249。但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大大改变了这一状况。十月革命的消息传播迅速,第二天就传到了中国, “一声炮响,比飞机飞得还快”[10]290。同时,十月革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关于十月革命以及随后世界革命潮流的消息在中国报纸上达到了 “日不绝书”[11]1356的程度。那么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什么能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加速传播?

其一,社会主义第一次在一国取得胜利,人类历史上出现第一个劳农政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最有说服力。当中国人一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感到怀疑,另一方面又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不仅从理论更是从实践层面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毛泽东就指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3]1470可见,在先进政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后,就可以爆发出足以推动社会革命的巨大力量,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二,中国和俄国的国情高度相似,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国情看,俄国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工业化,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但与西欧的英、法、德等国相比,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同时还存在着庞大的落后的农业生产,无法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俄国人民深受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如瞿秋白就指出,俄国的情况是 “农民多、工人少,真正的无产阶级少;农业都是小经济单位,工业发达非常之困难;农民工人知识及觉悟的程度浅而又浅” 。这与中国的国情相似度较高,因此对中国来说, “俄国革命史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呵”[12]220-223。

其三,围绕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论争客观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 世纪后,近代中国思想界充斥着产自西方的各种各样的资产阶级学说观点, “乱花渐欲迷人眼” ,究竟哪一种学说有利于复兴中华民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一战的爆发,大大降低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权威。毛泽东当时就曾认为: “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面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8]72由此可见当时思想界的混乱和无力。十月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旧有的社会制度、国家机器,将国家权力归于人民,这在中国时人眼中是惊世骇俗的,遭受了很多质疑和诽谤,尤其是反动统治者和一部分落后知识分子敌视、仇视马克思主义,把布尔什维克党诬称为 “过激党” “虚无党” 。但也有一些先进分子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如李大钊就认为十月革命是 “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 ,是 “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将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7]228。这种思想争论客观上也起到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

除了送来科学理论外,十月革命的胜利还在实践层面为中国革命起到了现实示范和引领作用。虽然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但也要看到, “革命行动的实际影响比理论宣传文章传播得快得多” ,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 “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流行了”[10]249, “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 “ 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3]1357。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发达阶段,直接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毛泽东就指出: “欧洲大战、十月革命之后,这时的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运动,已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备军,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后备军了。”[13]403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树立了范例。有时人认为: “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后于英、法、德等国,而他的实行社会主义,却先于诸国。这不是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么?”[14]12十月革命的胜利也表明,中国的革命斗争不是个别的、特殊的、孤立的,而是顺应历史趋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义之举、必胜之举,从而大大鼓舞了中国先进分子的革命信心。

三、一战前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放缓,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引发了中国社会阶级变动和矛盾变化,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一切新事物的产生,内因总是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15]303。具体到中国,无论是十月革命产生的巨大影响,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觉醒与活跃息息相关。关于工人运动的发展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总结指出: “中国工人阶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一九二一年,产生了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使中国的解放斗争进入了新阶段。”[16]1081

(一) 中国无产阶级在一战前后发展壮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党组织是伴随着无产阶级的产生、壮大而出现和成长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17]40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不例外。19 世纪下半期,一部分外资和中国的商人、地主、官僚开始在中国开办新式工业,中国无产阶级随之产生。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由于一战的巨大破坏,在战前生产和资本都大量过剩的欧洲列强,战后一度陷入资本缺乏的境地,甚至靠举债度日,国内产业凋敝,社会矛盾尖锐,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因此,战后一段时间,欧洲列强大多将有限的资本聚焦于自身的国内重建,扩大生产,以缓和社会矛盾,暂时无力向中国大规模输出商品和资本。在此情形下,中国的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据统计,在1911/1914—1920 年间,在中国新设的厂矿有379 个,在中国的外国产业资本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5%,本国产业资本的平均年增长率则达到6.31%[18]807。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相对应的是,1914 年至1919 年这段时间,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发展到约200 万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贫富分化、劳资矛盾等社会问题愈发凸显。

(二)中国先进分子从工人运动中感受到力量和希望,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亟需科学理论和先进革命政党的指导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遭受着西方列强和国内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戴在身上的枷锁非常沉重。一战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在短暂放松后更加深重,使得中国无产阶级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罢工频发。如1918 年4 月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仅上海纱厂工人就发起多次罢工,每次罢工人数平均在三四千人以上[19]22。虽然工人自发的斗争主要是为了增加薪资, “却也可以说这是工人觉悟的起点”[20]58。这一时期工人自发的罢工,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将中国革命的希望放在无产阶级身上。如李汉俊从上海法租界电车工人罢工中看到了工人的力量,指出: “我们对于中国社会之运动,所以有莫大希望也是在这里”[19]139。邓中夏在长辛店接触工人,看到工人们 “互相亲爱” “团结融洽” ,也对工人 “生出无限希望”[21]81。

同时,尽管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相对发展,但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是政治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愈加扩大。由于包工制、计件工资制、使用童工等制度,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者不仅无法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反而在付出巨大劳动后仍然挣扎在生死线上,他们基本的生存权都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参政议政了。因此,中国社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劳动人民终日辛苦,生活却朝不保夕,而政客、军阀等不从事劳动和生产, “专在社会上做寄生虫”[21]78,却强占劳动果实。这无疑是极不公平的。面对严酷、非人的生存环境,近代中国的无产阶级并不是束手就缚,而是试图斗争,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缺乏真正有效的组织。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前,中国的劳动者曾建立过一些保护自身权益的组织,如各类行会、帮口、秘密结社等,但这些组织大都带有很强的封建性,既不能真正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也不适应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阶级的需求。近代工业兴起后,工会开始出现,但大多名不符实,被狭隘同乡关系束缚或沦为只挂招牌的名义工会,甚至还有 “工人压迫并剥夺自己工人弟兄的现象”[12]169。陈独秀对此指出,改善待遇并不是简单地组成团体就能达到, “新的工会一大半是下流政客在那里出风头,旧的公会公所一大半是店东工头在那里包办”[19]87。因此,当时的工会大多不仅不是工人的组织,而且还由于是 “市侩和流氓办的” 而成为 “工人组织自己阶级工会的极大障碍物”[11]1363。

其二,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不成熟,缺乏斗争意识和斗争能力。工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不能读书看报,很难了解国内外大势。瞿秋白针对这种现象指出,工人 “不仅不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任何大事,也完全不知道在俄国发生了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他们甚至不知道发生在中国的事情”[12]170。同时,由于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工人难以发现自身受到压迫的根源,也提不出能够真正有效保障自己权益的措施,所谓斗争成果最多只是从剥削者那里取得一点小小的 “恩惠” 。李汉俊就指出,工人 “不晓得尊重他们自己的‘团体权’” , “不晓得一致拥护代表他们发言的人,抵抗业主同盟的压制” ,罢工诉求仅停留在增加工资,而对工作时间、一般待遇、工人团体权利等均无要求[19]58。瞿秋白也结合福州车夫罢工指出,这是一次 “最明显的受资本家企业压迫而生的罢工” ,但车夫们方法简单,缺乏组织、准备和规划, “是最无组织的,最无方法的罢工;是希望最小结果的,只求最低程度的境遇改善的罢工”[12]84。

其三,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衍生的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例如,新文化运动虽然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有意无意地将广大工人劳动者排除在外。陈独秀对此指出,上海报纸很多,雷同的不少, “像《店员周刊》《劳动周刊》,倒有办的必要,但是至今无人肯办。难道不高兴张嘴和店员劳动家说话吗,难道因为这种报不时髦、不能挂‘新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招牌吗”[19]62。再如,关于工人的福利,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邓中夏考察资本家在长辛店建设的所谓 “工人医院” 后指出, “个中的黑暗” 极多,实际规模只是一座小房子,而且对求医的工人 “也不医,不说是没有病,就说没有药”[21]82。

其四,自发的工人运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制。工人在重重压迫下自发的罢工,往往遭到血腥镇压,从而大多以失败告终,罢工领导人也被污名化为土匪而被军阀杀害,如1913 年汉阳兵工厂工人罢工、1915 年安源煤矿工人罢工等均是如此[11]1349。除了直接的暴力镇压,利用新闻宣传进行压制,也是反动统治者孤立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很多罢工运动得不到报道,也就无法引起社会关注和支持。如李汉俊揭露了一项苛待店员的事件,但几天过后, “不但该公司毫无表示,连社会上都还是一声不响” ,使他不得不感慨: “到了无产阶级的问题,何以就这样冷淡” , “要资本家懂道理,要资本家有良心,原来是没有的事!”[19]174-176

这些问题引起了当时中国一批先进分子的关注。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阶级冲突,一方面充分显示了国家的阶级属性,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明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解释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进一步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信仰。如毛泽东指出,他看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 ,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22]131。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革命要发展、中国社会要进步,决不能依靠剥削者 “捐了几个钱”[21]81、施 “一点恩惠”[8]274,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与无产阶级结合起来共同奋斗。如谭平山就指出,工人虽然有力量,但一直被欺骗、被利用、被污名化, “我们现在即管奋斗,即管和工人携手,指导工人,开发工人,这是现在我们知识界所应有的责任”[23]201。因此,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 “躲进小楼成一统” ,而是从个人的小天地中走出来,开始以人民解放为己任,自觉投身实际的工人运动,逐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领导建立工人学校和工人俱乐部。如上海机器工会就是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领导下于1920 年成立的,陈独秀当时任该会筹备会经募处主任。杨明斋、陈独秀还参加了工会成立大会并作演说,号召工人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组织机关[19]116。在后来的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进行抗争,发挥了先锋作用,而中国工人阶级则凭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坚定的革命精神,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军。同时,他们还领导出版了一系列宣传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广东的《劳动者》、北京的《劳动音》、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扩大了工人阶级的影响。

四、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也是参战国之一,可是只替帝国主义者帮了忙,自己的半殖民地地位却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加深了。”[10]31这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巴黎和会,它加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但也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奋起,并引发了五四运动,开启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 “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 “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699-700。

(一)巴黎和会的屈辱使中国社会认清了帝国主义的真面目和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

毛泽东谈及一战期间国内外对大战的认识时指出,当时欧美等国人民的觉悟是不足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人民包括第二国际领导下的一些工人政党都拥护战争,中国社会的反应亦是如此,并没有认识到一战的帝国主义分赃性质[10]249。一战结束后,中国社会普遍对战后安排抱有很大期望,认为此战代表公理战胜了强权。如1918 年,北京人民将清政府为 “道歉” 而给德国人克林德立的碑改建为 “公理战胜” 碑, “烜赫一时,弄昏了当时一些人的头脑”[24]255。但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日、意等国却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军队、取消 “二十一条” 等合理要求,还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私相授受,作出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特权的决定。这一消息传回中国,举国哗然。

巴黎和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同时也撕碎了帝国主义者和资本主义制度温情脉脉的面纱,彻底教育了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认清了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性质,明白一战中的交战双方不过是 “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8]271,战争并没有进步意义和正义性,而且进一步认识到产生帝国主义的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如陈独秀就指出: “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本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的了;而且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之产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25]8也就是说,走资本主义道路非但不能促进社会文明、世界和平,反而会结出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等邪恶果实。陈独秀还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与军国主义的密切关系,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一方面要不断依靠武力征服殖民地,强行扩大市场,随时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一方面要以武力作后盾,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对市场的控制权, “因此资本主义便不得不和军国主义结了不解之缘” , “试看前几年欧洲大战,美其名曰民治与强权底战争,其实只是英国利用各国打倒德国,为保全他的世界海运权及亚非两洲底商权罢了” 。他还指出,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加剧压迫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并不是道德败坏,而是 “因为他们的国家组织都立在资本主义上面,若是放弃了侵略主义军国主义,他们国里的大批剩余生产如何销纳,如何救济经济危机,如何维持他们资本阶级底地位呢?”[26]124-125李达更是直白地指出, “资本主义的背面,存有军国主义”[27]524,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因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重新审视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反对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或认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 “常识” 。在这一思想共识下,人们发现,中国资本主义制度尚未成型和走上正轨反而成为一种优势,中国的先进分子决意抛弃资本主义道路,决心 “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免得走欧、美、日本底错路”[25],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五四运动不仅促使社会主义成为不能被忽视的思想潮流,而且使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

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涉华条款,对中国无疑是巨大的屈辱,但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签字同意、全盘接受。1919 年5 月4 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无理决定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妥协卖国行径。这一运动迅速获得全国人民的响应,6 月3 日以后,已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参加的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同时,五四运动也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不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而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毛泽东后来指出,五四运动带有 “自发性” ,但与以往不同, “多少有些觉醒,许多人赞成十月革命,赞成列宁的革命”[13]404,中国人民在 “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不知道!这样的口号,这样明确的纲领,从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了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起,就提出来了”[10]290-291。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更多的是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旧文化而进行的斗争,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与解放,梦想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国家,而没有着力于社会主义,实现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与解放。社会主义思潮虽然被介绍到中国,但被视为 “洪水猛兽” 。即便在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道路的声音在中国社会也还不洪亮。但五四运动后, “社会主义的学说盛极一时”[14],成为不能被忽视的思想潮流。梁启超、蒋百里、张东荪等持不同政见的人士均撰文谈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态度。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阐释泥沙俱下,即便与社会主义毫不相关的一些观点,也披上了社会主义的外衣。如有的人不赞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也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甚至否定一些改良、调和派思想,却仍自称主张社会主义[28]353,有的人甚至将 “一切暗杀革命” 也称之为社会主义[27]477。

社会主义思潮在五四运动后的蔚为大观,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从世界发展大势看,欧洲列强因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发生大战,沙俄、德国、奥匈帝国三大帝国主义国家瓦解,英国、法国两大帝国主义国家受到重创,而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继俄国十月革命后相继爆发革命,以无产阶级革命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被认为已成时代潮流,是中国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应顺势而为。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实际境况看,巴黎和会的分赃决议彻底打破了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幻梦,认清了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本质。如瞿秋白指出: “中华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 , “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29]2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追求社会主义在五四运动后蔚然成风,但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还十分朦胧,像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29]26,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流派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如毛泽东起初就一方面赞许 “世界革命” ,主张 “民众联合” ,一方面又主张实行 “忠告运动” “无血革命” ,甚至认为温和派的思想 “更广,更深远”[8]270-314。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从诸多社会主义思想中脱颖而出?中国的先进分子,是经过反复思考、比较,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一,其他派别的社会主义多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改良主张,而中国深受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健全,缺乏改良的基础。其二,从其他派别的社会主义的具体主张和实施效果看,均无法打倒帝国主义,粉碎资本主义制度。例如:欧美等国社会党多把议会斗争作为社会革命的手段, “可是理想与事实相反,难以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27]496; “国家社会主义” 意图利用资产阶级政权实行社会主义,这不仅不可能,而且还会更加束缚无产阶级的行动,加重无产阶级的痛苦[27]471-472;无政府主义 “否认权力” ,而 “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30]4。其三,一战爆发后,欧洲国家的社会民主党都公开支持本国政府参加战争,以致其主张严重缺乏公信力。反观马克思主义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则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从世界局势看, “最近二十年来,各国劳动运动的发达,一一与马克思的预言相符合了”[27]509。从中国面临的革命任务看,要从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的反动压迫中解放出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而 “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 , “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31]5-6。从道义上看,一战期间只有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少数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反对战争,这和战后中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思想舆论是一致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思想准备,李达回忆指出: “思想准备非常之快,只是二、三年的功夫,这是中国的特点。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教训,完全懂得别的路不行,逼在那里,非走俄国人的路。思想斗争给党的成立作了准备……加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信心”[5]19。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陆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在中国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创造了基本条件。

五、结语

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但无论是旧式农民战争、封建统治者的社会改良,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斗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法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成独立、富强、民主的国家。毛泽东指出,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清楚地告诉了中国人民, “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生们,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这是好消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16]1081。最终打破一些人 “幼稚的梦” 、教育中国人民的关键事件,是一战这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及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也使中国人民认清了真正正确的救国之路,那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才能承担起救国重任。正如毛泽东指出的,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16]796。一战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但是它也产生了积极的方面,就是出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在很多国家中产生了共产党,很多国家的无产阶级产生了自己的先锋队,我们中国就是一个”[10]288。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而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形势和格局。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图志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