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农村基层治理实践基本经验研究

2021-01-17廖胜刚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湘西党组织

文 露, 廖胜刚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吉首416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全面从严治党。在湖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为“湘西州”,以下均用“湘西州”)湘西州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基层党建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全州的实际,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从2014年就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党建之路。探索之初,通过给部分党员推行责任期、创建示范岗等方式,让党员能够在产业带动、矛盾化解等方面尽自己的能力拉动产业发展、增进邻里和谐。虽然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党员的积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村民缺乏内生动力、党员和群众联系松散、无职党员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过程中处于看戏角色、党员发挥责任的范围模糊不清。为了改变党群分离的现状,解决基层治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互动中的脱嵌等问题,湘西州致力于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机制及方法创新,党员干部围绕“理想信念、产业发展、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生态家园” 五个方面开展互助,探索形成了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党员为纽带,以群众为基础的“互助五兴” 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模式实现了在当地农村90%的覆盖,有效强化了党对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有序推动了脱贫攻坚等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有力激发了群众自觉投身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全面形成了互帮互助、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仅2018年湘西州就有6 000 多名农村党员领办创办致富项目1 700 多个,带动了20 余万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累计成立了7 872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消除了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党和国家新发展阶段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学术界的热门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村基层治理的文章有很多,但是以农村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去研究乡村振兴的非常少,而湘西州 “互助五兴” 基层治理模式准确对标了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由此可知,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组织形态和实践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湘西州农村基层治理的政治保障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领导核心,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核心。列宁早就指出,党小组或支部应针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针对各类劳动群众的情况,进行鼓动、宣传和组织工作,通过这种多方面的工作不断地教育自己,教育党,教育阶级,教育群众[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2]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明确规定,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该《条例》对指导农村工作,推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在于将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带动起来。湘西州根据党中央及省委的重大部署,紧密结合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形成了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基层治理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通过遴选出处事公道、党性强、双带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乡贤能人、后备干部等人才,在组建上下准功夫、下细功夫,要求每一位遴选人员联系带领五户群众,建立互助小组,在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开展互助,构建携手同心、党群共同谋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在推进 “互助五兴” 的实践过程中,党员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深入村民家中进行沟通宣传,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群众困惑、满足群众诉求,为群众带头示范。“互助五兴” 有效将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 “触角” 伸展到群众周围,将治理巧妙寓于服务之中,不仅减少了村内工作数量,还进一步促进了党员和群众结成共同体。

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具体实践中,党组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凝聚群众的作用得以发挥。它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具体形式和措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探索发挥自身战斗堡垒作用的方式和途径,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一方面,“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模式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为切入点,既丰富和发展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又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进程探索了新的实践路径。另一方面,“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模式创新了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式,明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增进了党群之间血肉联系,党员、群众直接参与村中治理的意识显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加强,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逐步树立,支部的战斗力显著增强。

湘西州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地处大山深处,曾经被人称为 “黑三角”。该村大力推进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基层治理模式开展,通过党支部示范引领、党员创业带动、产业党小组精准发力等措施,奋力推进村域经济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富裕村,获 “湘西第一村” 的美誉,先后获得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五个好” 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党支部是农村富不富的依靠,村支书是支部强不强的关键。马王溪村的巨大转变与党支部的努力付出密不可分。村党支部始终秉持服务理念,创建了 “六项工作创先争优” 基层党建工作法,使党建触角延伸到户到人。党支部把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放在第一位,在实践中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凝聚群众、带领群众、赢得群众。

实践证明,送钱送物不如送一个好支部。湘西州推进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积极贯彻党的主张,坚持强化自身建设,锤炼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升党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文化素养,动员党员及时向群众传达党的主张、政策等文件精神,为农村培养了一支党性强、态度好、作风硬的服务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了以党组织带头引领,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党群联动携手共进的互助生动格局。事实证明,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湘西州推进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关键。

二、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湘西州农村基层治理的根本立场

人民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立场和观点。农村基层治理不仅需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更要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治理的主体性。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毛主席曾提醒领导干部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他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6]要想发挥好群众铜墙铁壁的作用,就要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实践而摸索出来的产物,必将回归于群众实践本源。群众性是湘西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根本特点,离开群众的共同参与,“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就会失去存在的生命力。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农民群众永远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始终为了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围绕农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事业胜利的根本保障。

湘西州推进“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基层治理,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主体” 思想的根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湘西州推进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基层治理,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坚持从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拜群众为师、与群众共进、为群众代言,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让群众理解、接受并踊跃参与,形成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具体做法是:(1)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采取自愿结对原则。“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遵照 “居住相邻、关系融洽、双向选择” 的原则,根据 “双向选择、双向帮助、双向评价、双向监督” 的要求,尊重农户的自由选择和意愿,采用 “1+5” 模式组建互助小组。 (2)采用支持激励方法,增强群众获得感。该模式依据村民在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五大类行为的具体表现,建立月积分制度,由 “互助五兴” 小组长负责发放积分券,在特定时日以互助家庭为单位,在村里设置的 “爱心积分超市” 兑换物品。通过开展“大评小奖” 活动,评选出“互助五兴” 表现优秀的小组、家庭和个人等,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适当奖励,提升群众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3)紧紧依靠群众,增强群众主体性意识。千靠万靠,还是群众最可靠。紧紧依靠群众是农村党支部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力量源泉。“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来源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实践,植根于广大基层群众。推进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之初,针对农村群众参与意愿不强、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党员干部多做思想工作,亲自走村串寨,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释“互助五兴”,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通过这种相邻、相近、相亲 “入门拜访” 的工作方式,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唱好了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舞台中“互助五兴” 的主旋律。

湘西州推进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基层治理模式涌现了许多典型。凤凰县新场镇大坡村贫困户杨胜跑,过去因家庭困难生活无望,常年东游西荡、不务正业,曾是村里有名的懒汉、光棍。为了帮助他,村支书杨清华与他结成互助小组,鼓励他树立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从杨胜跑办理贷款、学种葡萄到果树管理、葡萄销售,杨清华始终倾情帮扶。现在杨胜跑种植了15 亩葡萄,每年有10 多万元的稳定收入,娶了老婆、盖了楼房,买了小三轮,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模范。泸溪县洗溪镇杜家寨村采取“一月一评比、一月一表彰、积分一月一兑换” 方法动员群众参与 “互助五兴”。通过召开 “互助五兴”评比表彰大会,公布村民每个月的积分详情,对示范户和优秀组长进行表彰并挂流动红旗,积分情况张榜公示。由于“大评小奖”,群众参与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凤凰县千工坪乡岩板井村紧密联系群众,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思想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等知识,将 “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 的观念根植村民心中,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提升了村民对国家优农惠农帮农政策的信心。通过组织引领、新风引育、典型引导,持续开展乡风互助和邻里互助实践活动,为建设文明新村创造了浓厚的氛围。

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7],始终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基层治理模式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文明村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快速形成,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亲情乡情浓厚,民情民风淳朴,尤其是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精神逐渐成为村民的常态化标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良好社会新风尚逐渐树立。农村基层治理只有有效地激活农民群众主体的内在潜力和动力,依靠群众的力量,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共铸共治共富的乡村治理格局。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求是湘西州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脱贫攻坚开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的“良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路线,同时也是做好农村基础工作的基本遵循。湘西州共辖一个县级市和七个县、一个开发区,共有村委1 970 个,且每个村的自然环境、社会资源、文化传统等因素千差万别。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实现了农村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深挖关键,无论是湘西州农村学习互助、产业互助、乡风互助、邻里互助、绿色互助都要对症下药,不能简单模仿,直接复制,更不能忽视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损害群众的利益。湘西州各村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党建道路,农村基层有效治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在产业选择、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上,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一是加强规划,突出分类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按照“缺什么、兴什么、会什么、建什么” 原则找准侧重点,结合农户特点,制定具体互助任务并进行公开承诺,同时根据精准化和具体化的要求查短板、找弱项、定对策,通过核实村民所需,重点聚焦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开展互助,增强互助的可能性实效性。二是突出因地制宜。在推进 “互助五兴” 的实践过程中,党组织通过分析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优势,综合自然条件、市场、传统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着力打造“一村一品” 的湘西特色品牌,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产业和经济基础。通过动员村民破除小农意识,围绕党组织抱团发展产业、成立公司,不仅稳定脱贫,而且幸福脱单。

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取得了良好效果。泸溪县红岩村立足地域特色、因势利导,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在发展 “半城郊型” 经济方面“丹青不渝”,做足 “山水文章”,建成稻花鱼、黄桃、佤乡米“三百工程”,着力打造 “春季观花、夏季摸鱼、秋季赏枫、冬季摘果” 的山水田园综合体,群众收入日益增长。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曾被大山深锁、库水阻隔,是中国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也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犁耙跟着雷公跑,三年难逢两年收” 是竹山村曾经流行的打油诗。竹山村推进“党建引领、互助五兴”,立足资源禀赋,根据本村群众实际需求,确立了 “以文化人,以旅兴村”的发展思路,通过利用 “传统部落” 地理优势,建立了 “旅游合作社+ 农户” 的 “两级管理” 方式,稳步实施 “旅游+” 战略,丰富乡村文旅内涵与外延,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让山区变景区、旧房变新房,建成了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有效搅动了乡村发展的 “一池春水”,成为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仅是湘西州脱贫攻坚的重要原则,也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基本遵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要立足当地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只有因地制宜,富民才不会出现“水土不服” 的现象,才能真正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湘西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以生产互助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壮大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富民强镇进程,实现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湘西州农村基层治理的指导方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任何社会实践都是在人们的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对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落地落实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新的突破,就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按照科学规划、精准发力的思路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重要目标,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全面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了有的放矢的乡村治理之道。一是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学习新思想、建好新支部、搭好新载体、做好新产业、抓好新治理、树好新风尚,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的党群互助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互助五兴” 治理模式内涵丰富、概括全面。湘西州乡村治理坚持将学习互助、产业互助、乡风互助、邻里互助、绿色互助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协调、有序推进。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督促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联动推进,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坚持把 “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责任担当。在贯彻落实绿色互助兴家园的过程中,各村秉持“村庄是我家,环境靠大家” 的理念,倡导环保生活方式,以生态宜居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将乡村的绿色发展与各项建设相结合。重视村里环境治理,引导村民相互监督共同保护村庄的美丽环境,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大力推进村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中水电布局和道路美化,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通过绿色互助兴家园,村中自然风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维护加强,传统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巨大转变,村民绿色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共同建设美丽新家园理念深入人心,村民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主动性不断提升。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模式从最初的实践探索转变为成熟的理论框架,蕴藏了党员和群众的共同智慧和价值追求,凝结了湘西州各级党委部门基层治理的深厚情怀和殷切期盼,并在 “因村施策、因地制宜” 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在与时俱进中落地生根、复制推广[8]。五是坚持输入共享和输出共享的有机统一。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模式在落地落实过程中,村民之间共享技术、经验、信息和资源等,共同交流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互帮互助、互相分享,你来我往,将输入共享转化为治理动力,实现了创产增收和发展致富,营造了乡村互助的良好氛围。通过实行群众分红、经营管理、发展产业、群众积分奖励活动及培训等多种分配方式,共享 “互助五兴” 发展成果,实现输出共享带给村民的利益最大化。

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喜结硕果。凤凰县千工坪镇胜花村以新发展理念为原则,探索打造 “一叶一果一菌” (茶、猕猴桃和黑木耳)的立体式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本村绿色农业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办胜华制造有限公司,修建雨伞扶贫车间。除此之外,胜花村乡村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通过各种产业的带动发展,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分红。胜花村通过产业带动、志智联扶,深挖潜力,提升动力,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财富也逐渐增加。通过开办夜校、广播宣传、微信群发布、爱心超市等渠道,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需要。通过各种宣传及实践活动的开展,村民的集体荣誉感显著提升,村民的凝聚力不断加强,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自觉显著提升,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胜花村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居环境治理,以生态和谐、生活宜居为奋斗目标,提倡村民清洁打扫庭院、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通过推进村庄水、田、林、山、电、路、气等村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中水电布局和道路美化,为农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便捷,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最终建成生态美村。

湘西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农村基层治理,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严格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搭建载体、灵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推进互助活动、通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检验成效,巧妙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于治理之中,确保了基层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全面性。湘西州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的大力推行,拓展了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落地落实渠道路径,夯实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通了党群联系的 “最后一公里”,加快建构了党建引领、党群互助、向上向善乡村治理新格局的逻辑通路;丰富了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的方式方法,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带动群众,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创新了党员干部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平台载体,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现了基层组织、党员 “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 五个方面互帮互助平台载体创新,巩固了新时代党群之间的 “血肉关系”;构建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推动了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互助 “兴思想、兴产业、兴文明、兴和谐、兴家园”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形成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构建了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实现农村有效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是构建现代化农村治理新格局的必要条件。湘西州探索创新的 “党建引领、互助五兴” 模式,将党的领导有效嵌入村庄治理当中,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效,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在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要始终确保党能够总揽全局,并在基层社会工作中协调各方[9],还要固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和长效机制;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只有党员队伍建设好了,中心户才有来源,党员才能发挥作用,“互助五兴” 才可持续,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湘西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