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2021-01-17李洪磊顾明明舒思雨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防控

李洪磊,顾明明,舒思雨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国内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态势。[1]然而,国外疫情不容乐观,已成为全球性危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现阶段,高职学生在思想意识、网络舆论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疫情防控视域下,须精准把握疫情期间工作形势,深刻认知疫情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一、疫情防控视域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生态体现

(一)“抗疫精神”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璀璨的精神之花,往往绽放于苦难的土壤上。[2]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自告奋勇,战斗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中,以自己的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抗疫的高亢战歌!由疫情孕育而生的伟大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剪影,更是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深刻感悟和弘扬这一抗疫精神,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疫情面前,无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和守望相助,汇聚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这种患难与共的团结精神攻克时艰,引导疫情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疫情蔓延迅速,感染性之强令人畏惧。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无数人们坚守在岗位,尽职奉献,不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无论是医护人员的迎难奋进,还是志愿者的逆行而上,无不彰显着自身的奉献精神,决定抗疫的最终胜利。

(二)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发挥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疫情的猝不及防,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政教育提出严重挑战,特别是在施行“停课不停教与不停学”情况下,精准把握这一时期的思政教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基于当前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涉及生命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网络舆情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卫生教育,不容小觑。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维度,其方式方法相互渗透,互相整合,在其价值导向中,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整合疫情防控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向发展,探索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面临的思政教育问题,是实现思政育人的有效手段。

(三)疫情防控形势下思政教育契机与挑战

新冠疫情作为建国以来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是从防控力度之难,还是传播力度之广都属于首次。探讨学生思政教育必然是一次全新挑战。高职学生在疫情面前正经历着思想上的剧烈变化,心理焦虑与恐慌、网络涉疫言论甄别不足以及理想与信念价值迷失等实际问题。在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疫情也给高职学生提供了自我审视建构历练成长的双重契机,疫情背景下生动的生命教育、家国情怀的深刻告白、社会制度的优越体现、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激发,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二、疫情防控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一)心理危机意识频发,多元化思维丰富

疫情发生以来,其高度的传播性与传染性迅速引起了社会民众的恐慌。对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心智方面并不成熟,疫情形势下极易产生心理危机意识。焦虑与恐慌情绪滋生,疫情蔓延期间,学生居家上课,受制于疫情的发展形势而在心理上产生波动,疫情的未知性加大学生对社会外界的焦虑,导致相关的抑郁、烦躁和惊恐等心理问题,引发个体认知、行为或生理方面的异常。由于心理干预和疏导不及时,新冠疫情蔓延之势猝不及防,学校居家期间传统的心理教育,已无法解决当前学生日常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教育阵地应对不足,会引发高职学生心理方面的焦虑。

(二)舆情危机应对不足,网络信息传播复杂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当中。疫情防控背景下,基于网络视角而引发的舆情问题,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挑战,网上不实信息泛滥等引发的舆情危机日益凸显,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学生健康发展。网络信息具有多元性,新冠疫情引发强烈社会动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负面言论在网络当中蔓延,且信息庞大,学生自主辨别意识不强,容易盲目跟风。

“新冠疫情的起源论”和“武汉疫情发展的真实性”等热门问题,因为夸大其词、谣言泛滥导致舆论泛化,引发学生的负面舆情。自媒体平台商业化的引导不当,自媒体产业发展迅猛,受制于社会经济利益的驱使,相关的媒体平台基于未经官方认证的“新闻真相”进行不实言论报道,与之相关的短视频与公众号网络平台,借助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博人眼球,传播相关的负面网络舆情。与此同时,西方社会的敌对不容忽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让部分西方敌对势力产生了畏惧感。部分西方媒体大肆发表舆论报道与之不实的负面信息,学生受制于言论真伪鉴别不足问题的影响,影响着自我判断。

(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疫情面前心态失衡

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大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迅速用实践行动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也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表现出理想与信念的迷茫。一方面,体现为学生社会阅历浅薄。学生以“00”后为主体,其生活环境稳定,物质生活丰富。个人生活方面更习惯于家庭的“逆来顺受”,加之互联网时代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广泛,思想上极为开放。学生在其思维理性方面判断不足,易出现社会浮躁,导致错误言论频繁发生,引发价值取向的失衡。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诚信缺失。在疫情发生期间,因利益问题出现发国难财的不良现象,贩卖假口罩,兜售高价菜,各种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破坏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导致社会生活的诚信力不足,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对高职学生产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影响,出现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现象。

(四)卫生健康宣传不足,健康教育观念薄弱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公共卫生事业这一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疫情防控过程中,卫生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体现在对高职学生卫生健康的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卫生健康宣传不足,影响学生的判别能力。高职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宣传较为零散,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足,缺乏实质性的实践探究。学生健康意识的薄弱易发生安全隐患,学生生活习惯和卫生安全意识方面独立意识差,易沉迷网络,缺乏锻炼;存在寝室卫生脏乱等问题,高职院校屡见不鲜;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导致学生缺乏运动兴趣。对高职学生来讲,体育课程匮乏也是学生运动技能和兴趣薄弱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受制于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面临课程紧凑问题,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低,惧怕体育课中出现学生安全问题,且教学任务大多传授运动技能,忽略了卫生健康的本质。

三、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策略

(一)推进疫情常态化下课程思政的渗透

课程思政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根本举措。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不仅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政教师的正面教育,更要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实现大学生的全方位教育。课程思政强调在课程知识授课中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之中,使学生学思渐悟,坚定信念。

疫情视域下,实现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整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基于育人方法的有效调控。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将疫情期间的“抗疫精神”转化为思政课程当中的理论引导,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中的互动教育,案例分析和情景引导。还应挖掘思政元素,大力推进课程思政,通过思政的渗透式发展,拓宽育人途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思政资源,立足于课程的特殊视野、理论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的方式将疫情期间的思政元素渗透到知识点中,及时传递全民战“疫”这一鲜活教材,形成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二)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协同育人

显性教育是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主渠道,向学生传递的方式方法可通过思政课、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主题宣讲和知识传播。内容以抗疫知识为导向,及时将疫情期间的抗疫精神、制度优势与防控知识予以宣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疫情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隐性教育也是疫情期间促进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探索疫情防控视域下的隐性教育方法,灵活地运用于高职思政教育中,不仅增强思政教育实际效果,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隐性教育的方法要注重情感陶冶,积极通过疫情社会情境增强社会熏陶。教育工作者将抗疫的精神、力量和国家的防控措施内容渗透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情境感悟来提升内心品质。还要通过文化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渗透,挖掘疫情思政资源,面向学生群体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通过网络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

(三)提升协同育人队伍的能力水平

构建全方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是改进和加强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疫情作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教育教学事业产生严重影响,唯有提升思想政治协同育人队伍的能力水平,构建合力育人新矩阵,才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学观念,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理念。教育工作者要为人师表,提升政治素养。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疫情这一特殊契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育人途径有效发展。“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疫情既是苦难,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时期,要积极将疫情知识与教育相糅合,共同实现教育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强化学生基础教育

社会形势下网络信息传播多元化,疫情面前心态易失衡,意识形态观念淡薄等问题会导致学生负面舆情传播,高职院校学生卫生教育与健康教育整体相对薄弱,易使大学生思想产生变化。主动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

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把控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论舆情动态,做好相关的疏导和引导工作。对于心理疏导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帮扶措施。还需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普及防疫知识、疫情生命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开展疫情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投身校园活动中,加强学生课余时间的锻炼,增强自身健康体质,提高学生预防卫生疾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使命担当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疫情防控视域下,高职学生所应对的思政教育应有更多体现,抓住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势,全方位的整合思政资源,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须全面把握和精准建构思政协同育人,基于场域态势、价值方位、内容定向和方法逻辑等维度共同发力,提升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防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