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研究

2021-01-17王松梅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精准大学生

王松梅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便于调查研究,课题组将在高校学习期间享受过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俭学、困难补助以及学费减免等五种资助方式的大学生定义为贫困大学生。根据教育部《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秋季学期,通过“绿色通道”升入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5.80万人,占当年报到新生总人数的 14.70%。[1]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的贫困家庭和贫困大学生人数还比较多。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和稳定发展,不仅关系着每个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每个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而且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为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课题组对河南省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开展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整体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就业期望偏高、就业心理压力大、就业途径非常有限和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关心家庭困难毕业生,做到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2]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切实解决好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就业环境的制约

政府的就业支持政策不完善和导向性作用发挥不到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和落实。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然而,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性规定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难以保障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就业立法的缺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和财税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情况监管不到位等都影响着贫困大学生就业。同时,尚不健全的就业市场机制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和网站平台的监管工作不到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钱财,徒增了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剧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以及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发的就业结构调整,使得贫困大学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高校教育工作不力的影响

部分高校专业存在设置混乱、教学模式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难以引导贫困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存在同质化现象,造成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高校为了追求商业利益盲目扩招,缺乏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自然缺乏就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供需矛盾。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力,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帮助有限。现阶段,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仅限于对当年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简单介绍与解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粗浅简单,流于形式。这些缺乏专门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很难产生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充分到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积极性的发挥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些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抗挫折教育、就业竞争力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教育等社会适应性教育以及个性化的就业心理教育不到位,致使一些贫困大学生心理脆弱,难以应对就业困境。

(三)家庭经济贫困的影响

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贫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得到足够的经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就业机会的获得。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简历费、报名费、服装费、考试费、交通费、住宿费、通讯费和求职技巧培训费等各种求职费用不断攀升,造成了就业成本的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得一些贫困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无法获取平等竞争的就业机会。受原生家庭贫乏的社会资本限制,在公平的就业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家庭薄弱的社会关系网络难以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资本支持。家庭经济困难使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顺利就业。一方面,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就业期望;另一方面,受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害怕贫困,害怕回到从前那种贫困的生活状态。这些来自原生家庭过高的心理期望,无形之中增加了贫困大学生求职的心理压力,使其茫然不知所措。

(四)贫困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

过高的就业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倾向于到发展空间大和就业机会多的大中城市,倾向于到福利待遇好,收入稳定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而不愿意到收入待遇偏低的农村或者基层,错失了许多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这种急于摆脱贫困面貌,过分关注物质待遇,忽视未来发展的就业观念,使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出路变得更为狭窄。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当前并不完全公平公正的就业竞争机制,冲击着贫困大学生脆弱的心理承受底线,给贫困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有的消极悲观,嫉妒厌世,有的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有的表现出强烈的自卑心理,有的精神上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自身形象的展示和竞争优势的发挥。就业能力不强,使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处于弱势地位。因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大学期间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使其在就业竞争处于弱势地位,极大地降低了就业成功率。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路径分析

切实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贫困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复合路径,真正实现“长期就业,稳定脱贫”的目的。

(一)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而且需要政府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尤其要加快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政府要依法履行监督职能,规范就业市场管理,构建竞争公平的就业市场机制,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政府应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法,保障暂时失业大学生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通过严格规范就业合同签订制度,切实维护好就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政府须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人才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人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面向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的一站式就业云服务平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和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

(二)优化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

高校作为贫困大学生的最直接接触者,是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精准帮扶的主体。高校要精准施策,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高校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干部选拔以及勤工助学活动等方式,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缺陷精准施教,全面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贫困大学生专项大数据库,为贫困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咨询、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等方面为贫困大学生开展专题培训,提供个性化与精准化就业指导。高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借助微信、QQ和云平台等新媒体,采用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线下辅导与线上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进行精准化心理帮扶,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减轻就业心理压力,增强耐挫力和自信心。[3]

(三)构建贫困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主动承担起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的社会责任,协同推进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均衡发展。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大众传媒要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大众传媒要大力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教育慈善事业,鼓励在高校设立贫困大学生就业专项奖学金,对优秀的贫困大学生进行定向援助。企事业单位则应主动履行服务社会责任,努力为贫困大学生开辟就业实习机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参与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整合优质企业资源,打造贫困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单独指导、岗位推荐,精准帮扶贫困大学生就业,真正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4]除此之外,就业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社会资本的缺失加剧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此,用人单位要排除一切人情因素的干扰,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创造公开与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四)贫困大学生充分发挥就业主体作用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要实现充分就业,须充分发挥就业主体作用,加强职业素养训练,提高就业竞争力。贫困大学生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就业心态,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充分抓住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和“农技推广服务特岗”等就业政策,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不可否认,“打铁还需自身硬”,破解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贫困大学生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既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储备,又要注重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就业能力的培养。总之,求职是对贫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全方位考验。贫困大学生应建立对贫困的理性认知,克服因经济贫困而导致的“贫困亚文化”,客观对待自己在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求职心态,打造独具竞争力的个人品牌形象。[5]

猜你喜欢

精准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精准扶贫二首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