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以四川民族学院政治经济学课程为例

2021-01-17杜明义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经济学民族

杜明义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学教育的“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了高校教育要重视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就是各课程“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兼具民族性、地方性和应用性,四川民族学院处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经济学专业为甘孜州等民族地区培养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政治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维统一,有利于“爱我中华、民族团结、艰苦奉献”精神培育,有利于 “下得去、干得好、靠得住、留得了”人才目标的强化。

(一)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维统一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设置的课程主体为西方经济学课程,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学分比重降低,一些院校的《资本论》选读被取消,经济学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弱化趋势,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有被强化和主流化趋势。[3]在实际的教学中,俨然学习经济学就是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理念、知识与方法,忽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忽视了教学中价值塑造与引领作用。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合理合法而产生的经济理论体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尤其是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和观念在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4]在经济学教学中,如果不进行充分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的价值区分与塑造,学生在西方经济学知识与方法掌握中容易认可西方经济理论的价值体系,造成经济学专业在价值引领上的偏差问题。近年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思想。西方新自由主义攻击我国实行的公有制,兜售国有企业“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方案;否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片面强调“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其“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为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和平演变”开辟道路。”[5]由此可见,在经济学专业教学中如果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学生陷入新自由主义思想中,就会导致我们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出现问题,危害是巨大的。加强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将强化以马克思《资本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对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6]习近平还指出:《资本论》“它所揭示的科学原理如果说不甚适用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话,那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经济学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2]经济学专业教学中,要强化政治经济学等理论知识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认同。在坚持价值不偏基础上,端正学习目的,发挥扬弃之法,辩证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维统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水平,推进经济学专业高质量建设。

(二)突出“爱我中华、民族团结、艰苦奉献”精神培育

地方民族院校有较多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来自于本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四川民族学院招收了较多来自于甘孜州等地的藏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非民族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容易形成一定的文化障碍和价值冲突。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爱我中华、民族团结”等教育,学生就会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认识,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团结的认同,弱化矛盾,增强团结意识,促进民族融合共生格局,提升和谐校园建设。

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主要回到本民族地区工作,许多非民族学生也愿意到民族地区工作。现阶段,西方反华势力在藏区不遗余力推进民族分裂活动,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教育;增强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学生到了民族地区后将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民族地区工作比较艰苦,四川民族学院所处的甘孜州地区,海拔高,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物价较贵,工作环境较差。须加强学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增强学生到民族地区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安心工作的精神,为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与经济发展做出自觉的贡献,推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发展。

(三)强化“下得去、干得好、靠得住、留得了”人才目标

地方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的建设人才。四川民族学院经济学专业是为甘孜州等藏区培养“下得去、干得好、靠得住、留得了”的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为经济建设人才提供基础和核心知识。而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中具有比其他课程更重要的思政教育作用,对保障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应加强学生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对民族地区工作的学生“守正”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推进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学生得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具有“下得去”民族地区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学生良好的经济学知识和工作能力,保障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困难,在各种经济相关工作岗位“干得好”。学生有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爱我中华、民族团结、艰苦奉献”精神,必然能推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能在实际工作中沉下身子,耐着性子,能“放下包袱,开动机器”,长期留在民族地区干好工作,成为民族地区“靠得住、留得了”的建设人才,推进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二、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在整体规划、课程设计以及师资培养评价体系上存在不足,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

(一)整体规划不足

目前,教育部、省和各高校都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如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四川省教育厅也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按照纲要和实施意见,根据本高校特点、各专业特色制定实施规划,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四川民族学院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推进了一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要求各专业根据专业特色,课程特性推进课程思政。

这些纲要和实施意见在各专业和课程中还未能有效贯彻,整体规划设计还不充分。经济学专业建设方案还没融入课程思政要求;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讲义没有设计好课程思政的融合。四川民族学院经济学专业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申报了示范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但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上推进不足,其他非示范课程思政的经济学专业课程更是规划不全,实际的教学中实施不够。主要原由是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形成的“两张皮”状态由来已久,专业课教师忙于知识转授和能力培养,疏于价值引领已成为教学习惯。此外,地方民族院校为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和学分均有压缩,学生理论学习任务重,教师在课堂教学无暇融入较多思政元素。总体而言,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管理者要求和教师实施不够到位,已制定的部分规划在地方性和民族性上体现不足,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影响课程思政建设。

(二)课程设计不精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要设计出各课程在教学中思政元素的主要融入点,恰当地与课程知识传授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向学生“传道”,对学生进行价值创塑与引领。四川民族学院经济学专业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目前还没能进行较好的思政元素融入设计,在对学生进行各章节教学中,哪些知识通过挖掘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以及道德修养等教育设计不精。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许多地方曾经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将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区,一些民族地区也是国外分裂分子制造分裂活动的敏感区,民族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具有专业知识和理想信念,到民族地区工作,是推进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要突出地方院校学生的“爱我中华、民族团结、艰苦奉献”精神培育。推进课程思政讲授,需设计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有效引导学生价值。然而,在课程设计中,这些理念、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体现不充分,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

(三)师资培养不够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师资培养不足问题,最直接的反映是教师数量不足。经济学专业课程推进应用型教学,压缩理论课程学分,增加选修与拓展性课程,导致课程开设多,每门课程学分少现象。教师上课课程门数多,教师数量不够,精力有限,难以集中力量较好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四川民族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同时担任许多其他课程的教学,一学期至少都有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思政建设精力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地方民族院校许多教师长期担任专业课程教学,习惯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对思政的知识体系不熟悉。同时,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推进混合式教学能力欠缺,如何有效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资源,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引领学生价值,这对教师的综合知识结构、教学艺术都有较新和较高要求,许多教师有一定胜任难度。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建立难度大。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招收学生不多,担任各课程的教师不多。教学中教师单打独干进行教学,协商合作教学不足,未能形成教学团队,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

(四)评价体系不全

地方民族院校要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针对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后成效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要在已有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上增加课程思政评价,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进行课程思政情况和得到思政素质提升程度考量出来。许多地方民族院校还没有相应的学习评价体系。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情况也应构建相应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一旦有了评价体系,学生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如何,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努力程度和取得的效果如何就体现出来了,为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学习和教师投入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一定标准。对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评价将形成激励机制,学生有动力和愿意学习,教师有热情和精力投入教学中。一些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影响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

三、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只有在整体规划、课程设计、师资培养以及评价体系等上不断完善,积极推进,才能有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完备整体规划

要构建学校、二级学院(系部)和教师三级责任体系,由分管校领导负责,教务处牵头组织,各二级学院具体规划,各党总支和党支部积极配合,各课程教师具体实施的“课程思政”的组织体系。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有高校主要负责同志直接抓“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地方民族院校应有分管领导负责实施。学校教务处须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整体规划,明确二级学院(系部)各课程思政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实施要求,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和研究,推进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

(二)完善课程设计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要突出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教育,要着力推进“爱我中华、民族团结、艰苦奉献”精神培育,教材要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在教学中要将这些思政元素恰当融入。四川民族学院政治经济学课程设计中,每一章节要挖掘出合理的思政教育资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融入思政元素到知识学习中。如设计讲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产生过程时,可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资本论巨著中做出的巨大牺牲,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设计讲解剩余价值占有和瓜分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法克服固有的根本矛盾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尽管面临困难,但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必然成功的规律,激发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实现与中国梦达成的奋斗热情;设计讲解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经济理论时,分析建国初期到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四个自信”;结合四川民族学院周边藏区从解放前封建农奴社会到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如牧民定居、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爱国、爱党和爱人民的情怀,激发学生到民族地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要设计多样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融入思政元素到专业知识中,引导学生的价值导向,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多采用启发式、探讨式以及翻转课堂,通过案例和混合式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积极设计第二课堂教学,通过演讲、辩论、游戏和参观考察等方式补充拓展课堂知识,用更生动灵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可让学生参观学校旁边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活动,沿着红军长征路考察等培养学生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探索精神。考察茶马古道和锅庄经济遗址,体味先民们创业的艰辛,思考藏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或深入到藏区进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情况调研,直观体验,探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思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培养科学精神和献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事业的情怀。

(三)加强师资培养

地方民族院校推进师资培养时,要注重教师培养。推进教师到课程思政建设较好的民族院校等高校调研,学习课程思政规划、课程设计以及课程讲授等经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要通过进修或自学的方式,让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师获得思政课程知识与课程思政方法,具备从课程知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设计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的能力。推进教学团队建设来提升教师素质,一门课程由多名教师讲授,可组建团队进行课程设计和讲授。通过独立思考结合集体讨论和相互合作,分析教学的思政元素,设计讲授的方式方法。有些课程只有一名教师讲授,可与相近课程讲授教师组建团队,通过相互协商,互相完善课程设计,甚至相互交叉上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团队培养中,要注重课程思政教师的横向协同,积极邀请专业思政教师加入团队,帮助设计思政内容和讲授方式。通过团队的积极学习,邀请具备翻转课堂等制作能力的教师加入团队,在政治经济学示范课程建设中,制作视频课程等,形成精品课程,推进混合式教学,让教师在“干中学”,成为“四有”教师,成长为合格的课程思政教师。

(四)健全评价体系

要健全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评价体系。形成过程性评价加终结性评价来构成综合评价的机制,两者的比重可各为一半,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中,要对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讨论、完成相关课程思政的作业以及调查研究的思想总结等进行量化打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课程思政素质成一个重要权重。终结性评价,则可通过试卷来测试。试卷考试中,要有一定权重的试题体现学生的思政意识,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知识掌握、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终结性考试也可通过一个综合体现能力测试和思想素质的项目完成总结报告、方案设计作品来进行,要让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实现知识、能力与思政的共同进步。

对教师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如何,也应形成评价体系来考评。要对课程思政推进的态度、素质提升和成果进行综合考核。要对课程思政的观念转变情况,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情况,实施课程思政中相应的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讲义和PPT的制作情况,作业和实训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评价体系设计情况以及视频制作等进行综合考量,并对其通过课程思政推进情况,对学生的思想进步影响程度予以评价。对教师课程思政取得绩效可单独进行考评,也可在教师常规考评中,将课程思政作为一个重要权重部分进行考量,通过学生、教师和专家多主体评价,客观考评出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并对教师课程思政取得的绩效形成对应奖惩机制。

四川民族学院在2019年底制定课程思政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要“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职务晋升以及评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通过客观的评价体系,将推进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民族地区培养出更多知识、能力和思政合格的建设者。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经济学民族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我们的民族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简明经济学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