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河池上支流综合整治对策与建议

2021-01-17张丽丽

山东水利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支流河湖防洪

张 磊,张丽丽

(淄博市太河水库管理中心,山东 淄博255000)

淄河位于淄博市东部,太河水库流域面积780 km2,是淄博市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淄河池上支流为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博山区池上镇和源泉镇,流域面积171 km2。池上镇与淄川区、沂源县、临朐县交界,面积156.51 km2,辖44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源泉镇面积84 km2,辖28个行政村,人口3.7万,是淄博市和博山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

1 淄河池上支流现状

1.1 河流水系及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池上支流起点为池上镇铜井村塘坝溢洪道末端,穿过博山区池上镇和源泉镇,在源泉镇泉河村327省道桥下游150 m处汇入淄河。池上支流长度为23.646 km,其中,池上镇境内长度为17.525 km,源泉镇境内长度为6.121 km,沿河有4条支流汇入。流域内,次生林遭受破坏,除村旁、墓地、河滩有零星小片林木,河道堤岸、道路两旁有部分林带外,林木稀少,主要植被为农作物和经济林。池上镇流域内经济林以桃树、板栗等为主,源泉镇流域内经济林以猕猴桃为主,是博山区重要林果产业带。

1.2 河道治理基本情况

2008年,博山区池上镇对池上支流5.2 km河道进行了治理,新建溢流坝21座,新建交通桥1座。2014年,博山区对池上支流3.365 km河道进行疏挖整治,石笼护坡1.725 km,岸墙维修加固840 m,新建泥结石防汛道路218 m。截至目前,池上支流规划治理河道总长度为23.646 km,其中达标段河道长12.479 km。

2 存在的问题

2.1 河道防洪能力不足

池上支流为淄河一级支流,仅对池上支流部分河段进行了治理,池上支流一直未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治理。目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河道长12.479 km,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河道长11.167 km,造成整个池上支流防洪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2019年“利奇马”台风暴雨袭击,池上支流部分水毁提防、桥梁等建筑物没有修复到位,特别是部分交通桥仍然存在阻碍行洪的安全隐患。同时,流域内4条支流不同程度存在河道淤积、溢流坝毁坏等问题,小型水利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2 河道岸线管护不到位

一是河道管理范围尚未确权。根据淄博市“一河一策”确权划界规划,池上支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应划界面积为46.30万m2,已完成划界任务,但未进行确权。二是河道执法监管不到位。主要存在未经批准建设临河、跨河等建筑物、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不规范等方面问题。据调查资料,目前池上支流河道岸线管理范围内有主要涉河建筑物71处,主要行洪障碍物93处。

2.3 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一是入河排污口不达标。池上支流有雨污混合口2处,雨水和污水没有建设独立的排水管线,而混合排入河道。二是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是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污水管网设施建设不完善、不配套,存在部分污水直排入河问题。三是面源污染控制需加大力度。池上支流流域的农作物、林果使用农药、化肥对河道水体污染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另外,流域内有畜禽养殖场2处,养殖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染问题也需要根治。

2.4 水生态保护修复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河流水体流通性差。由于上游水资源短缺,加上闸坝拦蓄影响,缺乏适量的生态基流,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差,水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水生态系统脆弱。一方面,由于人类的侵占、河道渠化、岸滩人工化等,原有河道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紧邻村庄河段,淤积深度约0.3~0.5 m,长期淤积造成底泥污染,影响河道水质,生物种类减少。三是水土流失治理率不高。池上支流沿线大部分无绿化,局部保护林零星分布,多为乔木,景观效果一般,且沿线自然岸坡,受人力、风力、水力共同作用,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效益逐步降低。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确保防洪安全

一是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根据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现状河道防洪达标情况,对池上支流未达标段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防洪治理,实施清淤疏浚、新建改建岸墙及堤防,配套建设交通道路、园林绿化等。二是实施河道建筑物治理工程。组织开展池上支流71处涉河建筑物、93处行洪障碍物的梳理排查和安全鉴定,对影响行洪安全的进行改建、拆除处理。

3.2 加强河道岸线管护措施,维护正常水事秩序

一是尽快完成河道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工作。根据“一河一策”规划,划定池上支流管理、保护范围,埋设界碑(界桩)及管理、保护标识牌。二是依法开展涉河问题专项整治。建立由河长办牵头的部门间联动执法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开展集中整治和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整治河道“四乱”行为,重点治理非法采砂、阻水障碍等突出问题,做到依法查处、追究到位、整改到位。三是加强河道巡查检查。认真落实河长、河管员巡河检查制度,加强河道日常巡查管护。实施水域岸线动态监控及信息化建设,建立河道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全线24 h无遗漏在线监控。四是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建立河道管理公共网站及微信、微博等公共服务平台,并设置群众监督有奖举报电话,实现全民参与、全社会监督河道管理。

3.3 加强水污染防治措施,持续改善河道水质

一是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封堵现有直排口,采取截污导流方式,建设污水管道,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有效提高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二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措施。因地制宜,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河道沿线合理布设垃圾箱,沿岸村庄设置垃圾中转站,配备专门环卫人员、车辆,同时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实施支流污染综合整治。开展支流沿岸工业排污口、城镇生活污染源、农村面源等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严控支流入河排污口,强化监督管理,实行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开展沿线城镇、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推行生态清洁种植,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4 加强水生态修复措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实施河道生态清淤工程。制定河道定期生态清淤方案,并作为河道的一种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加强淤泥处置方式研究,探索淤泥固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完善环境预警体系。建立池上支流重点污染源数据库,实行分类管理、动态更新,建立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反应能力。开展重点风险源排查整治,建立风险问题台账,限期整改落实,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到位。三是实施河道绿化工程。村庄段河道临河侧可以规划栽植柳树、小黄杨等,加大绿化量,建成环村、沿河保护林带。非村庄段河道可以单侧绿化,配置景观植物,形成景观绿化带。绿化布局注重多面景观,利用高大乔木作为背景,适当栽植具有当地优势的开花、常绿植物,形成多彩河岸。四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减少因风力、水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淤积,建设河道沿岸防护林,配套溢流堰、人工湿地等适当拦蓄、净化水质,提高河道水体自我修复能力。

3.5 建立完善河道管护机制,打造美丽幸福河湖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

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河道管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形成常态化管护机制。探索实行河道物业化管理,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和管护费用。实行河道管理社会参与监督机制,选聘义务监督员、河湖管理员,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发现河湖问题,及时处理,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河道管理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建立智慧河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无人船、遥感卫星等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建立“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加强河道生态基流、水质污染等监测预警,配套改善和治理措施、应急处置预案,逐步实现河湖管理智慧化。三是打造美丽幸福河湖。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池上支流特别是重点城镇、村庄河段综合治理提升和河道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结合池上山水生态资源,配套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设施,打造山水文化特色,创建市级、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4 结语

立足池上支流流域的实际,围绕以保障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创新河道治理管理方式,彻底解决池上支流防洪除涝、河湖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使池上支流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打造人水和谐、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幸福美丽河湖。

猜你喜欢

支流河湖防洪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湖长制
广西主要支流柳江治理工程(鹿寨县导江乡段)护岸建筑物型式设计
南京市某城市内河支流水环境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