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创的远见与格局
2021-01-16陈洛
陈洛
现如今,每年各地各城精心准备的“期末测评”里,科创方面的权重越来越大,这源于各地各城在科技创新上的发力程度,占比越来越高的科创资金投入和在地人才的大规模增长与回流,成为各地各城最为看重的竞争筹码。群雄逐鹿的科创高地建设热潮里,比拼的是资金、项目、人才与政策,亦比拼是否拥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与饱满的创新热忱。科创资源充分运用得当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远超具有同等经济规模的其他城市。因此,各地均在积极布局科创建设,探行以科技创新筑牢区域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创新“点、线、面”梯次联动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
目前,我国创新“点、线、面”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格局正加速成型。其中几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标任务各有侧重。北京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大量优质科教资源,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高校、最多的科研机构与最多的央企,具有丰富、优质的科创资源,主要任务是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集中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3大产业的创新高地,以在全球拥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着重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前沿、港澳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打造全球最大的中试验证和成果应用推广基地。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则目标趋同,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创新平台,整合优质创新资源,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5/qkimageschcachca202112chca20211219-1-l.jpg)
而若從另一种区域角度统合,我国主要的创新集聚区也可分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创新集聚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新集聚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新集聚区和以成都、重庆、武汉、西安为中心的中西部创新集聚区。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湖北、江苏、浙江、河北、广西、贵州、江西等地已公布各自的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5年的建设重点。其中,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加快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河北、四川、重庆、山东以及长三角等地区以创新共同体、新兴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科创竞合加剧。
各地科技创新能力实则每年都要接受多个维度的综合性“大考”。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中心研究编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的数据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今年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甚至创下新高。历数评选细项,“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方面广东均排第二位,“企业创新”方面广东以领先第2名23.26的高分位居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额、有效发明专利数等多项总量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一度旁落的“创新环境”方面的头名广东也于今年再度揽入。
科技创新共同体的竞合关系
一座城市的繁盛,在于功能、产业、平台、品质,以及科技创新,可以说,科技创新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高度,但区域/城市科技发展不平衡、创新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始终存在。对此,通常做法是发挥政府在区域技术中心布局中的引领作用,在竞争中考虑平衡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聚焦国家创新中的交叉技术问题进行攻关。除此之外,我国还强调以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的主体作用,采取统筹规划、自上而下为主的决策方式,统筹央地科技资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布局与建设。
业内专家认为,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能够放大和激活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贯通产业链条,推动区域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因此各地动作频频,各擅其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长三角要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有望未来5年中建设有成;《长江中游鄂湘赣三省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框架协议》立足三省科技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成渝也已签署相关协议,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5/qkimageschcachca202112chca20211219-2-l.jpg)
区域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产业为支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区域产业创新的根基和源泉。《2021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指出,相较于2020年,长三角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产业潜力和环境支撑等四个一级指标显著提升,整体水平上升12.84%,这意味着长三角区域整体创新生态建设稳步向前,为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对此,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建议,“要探索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工具。开拓符合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规律、有效应对风险和创新不确定性的现代金融工具。此外,科技领军企业是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关键。在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扎实抓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而将于明年1月正式施行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旨在规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提高引导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科技创新;其将引导资金支持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