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R&D经费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1-16裴亮亮

产城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四川省强度

裴亮亮

四川是著名的天府之国,是我国西部的粮食、工业生产基地,有一批享誉全国的名牌企业和产品,综合科技能力居全国前茅,特别是实施“科技兴川”战略之后,全川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了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经费,下同)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2019年,四川R&D经费投入总量首次突破800亿元,达到871亿元,总量排全国第八、西部第一。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的比重)创历史新高,排全国第14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尽管当前四川省科技水平日益提高,R&D经费投入增长迅速,但同我国中、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较,四川省R&D经费总量和投入强度依然偏低,还存在很大差距,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的技术落后、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氛围等问题依然严峻。因此,探索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对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研发投入现状

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R&D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一直以来都被学者们认为是影响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因素。2019年,四川共投入R&D经费871.0亿元,总量在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湖北之后保持全国第8位、西部地区第1位;比上年增长18.2%,增速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并已连续6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居各省市区第8位。R&D投入强度达到1.87%,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0.06个百分点;但是全国排位被上年并列第13位的湖南超越,下降至第14位,保持西部第3位。

企业投入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

从R&D资金来源看,企业资金达到5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对全省R&D经费增长的贡献为65.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企业资金比重再创新高,达到58.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企业资金的92.3%投向企业,与上年持平;5.3%投向高等院校,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1.8%投向科研院所,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9年企业R&D支出4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省R&D总支出的57.1%,比上年略降0.7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9.3个百分点。

政府投入更加均衡

各级政府R&D资金3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3%。政府资金比重为 36.5%,比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比2015年下降9.3个百分点。从各类资金的流向看,政府资金投入到科研院所的比例回升,78.1%的政府R&D资金投向科研机构,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12.2%投向高等院校,8.2%投入到企业,分别比上年下降0.4和2.9个百分点。

科研院所持续发力

从R&D执行部门看,科研院所R&D支出增速首次达到两位数并超过企业,与企业分别贡献了全省R&D支出增量的34.9%和53.7%。科研院所R&D支出2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占全省总量的32.8%,提高0.4个百分点,但比2015年下降9.3个百分点。高校R&D支出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省总量的9.0%,与上年持平,比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企业与科研院所科学研究支出各不相同

从R&D活动类型看,2019年基础研究支出51.2亿元,应用研究支出128.4亿元,科学研究合计支出比上年增长33.5%;占R&D支出的比重为20.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但比2015年下降2.0个百分点。试验发展支出6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比79.4%,下降2.4个百分点。84.6%的科学研究支出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研究占比达到91.9%。企业R&D以面向应用技术和产品创新的试验发展活动为主,占企业R&D支出的95.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占全省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6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19年省内各市州R&D经费及强度

2019年,除攀枝花之外的20个市州R&D经费支出较上年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广安、内江分别增长132.1%和79.2%。R&D经费10亿元以上的市州比上年增加1个至10个。总量居前三位的成都、绵阳和德阳占全省总量的81.1%,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成都占全省总量的52.0%,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多数市州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仅攀枝花下降0.16个百分点。居前三位的绵阳(6.52%)、德阳(2.90%)和成都(2.66%)仍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攀枝花、宜宾和雅安3个市投入强度高于1%,比上年增加1个;8个市州低于0.5%,比上年减少1个。

四川省研发投入的问题

研发投入经费总量和强度偏低

R&D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四川R&D经费总量和投入强度依然偏低。具体来看,总量不到广东、江苏的1/3,R&D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创新型省份的2.5%标准相差甚远。《四川省“十三五”科技规划》确立到2020年R&D经费投入强度要达到2%,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预计困难较大。

财政科技投入仍需持续加强

从R&D经费来源看,政府资金318.1亿元,增长9.3%,但增速较上年回落7.1个百分点,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直接流向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生产者仅8.2%,比上年少2.9个百分点。2019年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185.9亿元,但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据测算,用于开展研发活动的仅30%左右。此外,受國际经济形势等影响,境外资金大幅减少42.7%。

企业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2019年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为57.1%,明显低于发达省份,企业研发的主体地位有待加强。四川产业体系不优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企业发展经营对研发内在需求相对较低,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五大现代产业中,食品饮料产业和能源化工产业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0.67%和0.49%,低于制造业平均投入强度。

研发投入地区之间不均衡

从R&D投入看,经费过度集中在成都、绵阳和德阳,投入强度高于1%的市(州)仅6个、低于0.5%的有8个,资源分布不均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提升得不到保障。从R&D产出及市场转化看,五大经济区在技术市场交易额、论文引用率、专利申请、PCT专利等方面差距明显,R&D投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从R&D人员看,高素质人才依然匮乏,人才资源分布不均。

四川省研发投入对策建议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加强顶层设计,重视科技创新。筑牢四川区域创新支撑,坚持基础研究整体性思维,充分发挥四川省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作用,建立政府、科技智库、专家三位一体的咨詢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省级部门和市(州)科技创新协作联动、齐抓共建机制,支持成都做强原始创新极核,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支持绵阳高水平建设中国科技城,打造国际科技研发生产基地;支持五大经济区结合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聚焦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引导厅、市(州)共建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形成区域创新基地“梯次衔接”建设体系以解决区域创新不协调问题。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政府研发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和技改贴息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安排的科技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逐步提高研发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尤其是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的投入,确保R&D经费的增长能跟上科技活动经费的增长速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投入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并广泛吸纳国内外的资金对四川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服务的紧密结合,发挥四川省银行科技企业对接服务平台的作用。

搭建合作共享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形成跨区域、单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发挥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智囊团作用,搭建提供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的平台,实现省科技计划向地方开放,科研机构、研究设施以及信息系统、文献网络平台等对社会全面开放;进一步优化空间开发结构,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和区际的良性互动。搭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启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建好成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集中选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现代制造、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产业领域,推进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

强化企业研发主体地位,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鼓励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队伍。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强化企业自主研发。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对已建立的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加大后续公共服务力度;加大对研发机构的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平台建设效果优秀的企业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企业申报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扩宽企业研发人才的引进渠道,壮大企业研究人才队伍。依托省“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从国内外各界引进培育基础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加强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根据国家“十四五”科技发展战略部署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结合四川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鼓励企业面向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助力企业与外界开展合作。一方面,帮助川内企业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重点区域的基础与应用研发项目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发挥中国工程院发展战略四川研究院的战略咨询作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国(境)外高校、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研发投入的优化增强提供更广阔的机会。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机制。在研发创新系统中,研发主体既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技术属性。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高校、科研院所人事、职称管理体制改革,改变目前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职称评定中只注重论文发表、不关心成果商业化应用的现状,对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成效显著、科研成果对企业及经济社会贡献突出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给予职称评聘方面的优先考虑;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省内一流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走出象牙塔,主动与企业结合,投身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中去,为企业技术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实施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战略是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目前,四川省经济发展正处于由资本拉动转向科技拉动、由引进创新转向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及时调整和实施新的技术创新战略,是提升四川省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增加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逐步扭转技术梯度转移的产业发展模式,变跟踪模仿和引进技术为自主创新,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上对发达地区的赶超。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加大教育投资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基础。国际公认考核各国教育投入的主要指标是财政性教育费用占GDP的百分比。近年来,四川省的财政性教育费用逐年增加,2019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466.09亿元,这个数字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还存在差距。因此,四川省需要强化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带动教育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转变,使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全球人才来蓉发展。专业人才是提高发展效率的重要资源,四川省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研究院作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还应在四川省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中,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引进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对所需人才的引进力度,构建人才引进来-留得住-新培育人才体系。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工作,在专利权、著作权等领域依法实施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临时保护措施的适用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提级管辖重大、疑难复杂、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加强诉讼举证保障,降低当事人举证难度,减轻当事人举证负担。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监管执法。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健全省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统一调度、跨区域执法协作、案件分流、知识产权行政。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21JDR0295)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四川省强度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基于DEFORM-3D的300M超高强度钢切削性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