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的制作与应用
2021-01-16朱海燕顾芝花
朱海燕,顾芝花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手术室,上海 201318
桡动脉作为手术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首选穿刺置管动脉,其暴露方便,位置表浅且易于固定,不易误入静脉和深层神经[1],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和美国呼吸协会(AARC)推荐的首选动脉采血部位[2]。经皮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可持续、准确监测动脉压变化,为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对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时,通常需抬高患者手腕并使手掌下垂以便能清晰地触摸动脉搏动[3]。临床上常将小枕垫于患者腕关节处以抬高(腕部)穿刺部位并辅以胶布将手的五指并拢向下粘贴固定在搁手板上进行穿刺置管[4],其不足之处:(1)摆放时手腕有部分悬空,不符合体位摆放原则;(2)不同的患者手掌与腕部之间的穿刺角度不同,而小枕为固定形状无法根据患者实际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影响成功率。本研究设计一种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专利号:201720484528.X),能有效固定桡动脉穿刺置管时患者手部的穿刺角度,提高患者手部的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需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手术患者420例,年龄35~80岁。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穿刺侧肢体无功能障碍,末梢循环良好,可触及桡动脉波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观察组中,男124例、女86例,平均(55.2±15.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4±5.3)kg/m2,其中BMI>28 kg/m2的患者20例;对照组中,男97例、女113例,平均(53.6±16.2)岁,平均BMI为(24.1±6.4)kg/m2,其中BMI>28 kg/m2的患者22例。两组性别、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使用传统方法在腕关节处垫一小枕以抬高(腕部)穿刺部位并辅以胶布将手的五指并拢向下,粘贴固定在搁手板上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
1.2.2观察组 使用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制作与使用方法如下。(1)制作: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由底板、前臂托板和手掌托板以及相应的固定带组成。见图1。底板为通栏板状结构,在其中间设置隔断状条状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槽形结构,在该槽形结构内设置软性托垫,在所述软性托垫的中间设有深度为2~3 cm的手腕搁置槽。在底板的一端设置中间高游离端低的呈15°~30°的斜坡结构的面层前臂托板,在前臂托板腰间部位设置前臂固定带以固定患者前臂,避免因穿刺而随意摆动前臂导致的穿刺失败。在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手掌托板。手掌托板游离端的抬起角度可相对连接端抬高15°~45°。在手掌托板的腰间部位设置可调节手掌固定带,从而可根据患者手掌的大小灵活调整固定患者手掌。另外在前臂托板和手掌托板的层面上均设置一块软海绵垫以增加患者舒适度。(2)使用:将患者的前臂、腕部、手掌分别固定于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的不同功能区域,并根据患者手掌的大小,穿刺的角度予以适当的调节,选取最适宜的位置进行穿刺。
注:1.底板;201.第一中间隔板;202.第二中间隔板;3.前臂托板;4.前臂固定带;5.搭扣;6.软性托垫;7.手腕搁置槽;8.手掌托板;9.第一手掌固定带;10.第一搭扣;11.第二手掌固定带;12.第二搭扣;13.定位螺栓; 14.圆头;15.第一螺母;16.第二螺母;17.凸边;18.中间槽;19.固定带调节槽;20.小活页。
1.3观察指标
1.3.1一次穿刺成功率 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判断标准:进针即见回血并成功置入静脉留置针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进针后未见回血,未退出穿刺点再次进针见回血并成功置入静脉留置针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例次数/穿刺的总例次数)×100%[5]。
1.3.2桡动脉穿刺置管耗时 从摆放穿刺置管体位开始计时至静脉留置针成功置入桡动脉后连接有创血压监测装置显示第一个有创血压数值为止。
1.3.3穿刺疼痛程度 采用文字描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6]评定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把一条直线等分成5段。每个点均有相应的描述疼痛程度文字,一端表示无疼痛,另一端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疼痛。中间依次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2 结 果
2.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置管耗时的比较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置管耗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患者桡动脉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尤其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置管时间比较(n=210)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比较(n)
3 讨 论
3.1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能有效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 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能将患者的手腕和五指相应定位和固定并且不留悬空部位,从而使桡动脉尽可能处于绷直状态,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桡动脉搏动相对表浅而固定,有利于确定穿刺角度和摆正穿刺体位,穿刺时不易偏移,易于进针,增加了穿刺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避免多次重复穿刺导致的局部血肿、穿刺处出血、局部感染等的发生[7]。
3.2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能有效缩短桡动脉穿刺置管耗时 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为一体化装置,能根据不同手术患者前臂、腕部、手掌的长短、胖瘦利用手掌托板两侧的固定带调节槽调节固定位置和定位螺栓的螺母调节手掌托板游离端的抬起角度,一次满足不同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位置和角度的要求,而无需另外使用胶布、小枕及辅助用具来摆放合适穿刺体位;其次操作中若不满意穿刺置管位置还可直接通过调节槽和定位螺栓进行角度和长度的微调而无须像传统摆放方法那样将固定手指的胶布除去,移动小枕重新摆放,从而有效缩短了摆放穿刺体位所需时间;另外,正确、舒适的穿刺体位提高了一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从而也明显缩短了桡动脉穿刺置管所需的时间,为更好利用手术室提高连台手术利用率创造条件。
3.3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能明显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的应用使穿刺时患者手腕部皮肤处于紧绷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穿刺时的阻力,继而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8],尤其在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方面,观察组的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重度疼痛感观察组虽然低于对照组(P<0.05),但没有前面几种疼痛差异那么显著。分析重度疼痛患者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次穿刺不成功的患者,由此可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是降低患者痛感的主要措施[9-10],而本装置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设计制作的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不仅能有效缩短桡动脉穿刺置管耗时,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还能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优化手术患者就医体验,对手术患者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有积极的帮助,且此辅助垫使用方便并可经过清洗消毒后重复利用,适合在临床进行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和桡动脉穿刺采血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