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1-16张小玲赵玉杰侯彦丽张静静王小闯
张小玲,赵玉杰,侯彦丽,马 琪,郭 蕾,张静静,王小闯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
重症医学是研究急危重症诊断、治疗、监护的学科[1],由于重症患者具有合并症多、病情急、病情重等特点,要求医生具备快速、准确进行临床判断、治疗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2]。目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学员,均要求轮转重症医学科,锻炼危重症快速识别及紧急处理能力,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但是对于规培学员而言,重症医学并非他们所学专业,可能会影响学习兴趣,加之重症医学科病种远多于其他专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危重,学员学习过程中有畏难心理,影响学习效果。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重症医学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同时提高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是重症医学科带教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3-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工具迅速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及广泛应用。微信的应用不受运营商及操作系统的限制,可快速发送语音、文字、视频、图片等,并能实现即时对讲[5]。鉴于此,笔者设想将微信引入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教学对象为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规培的学员162人,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81人,传统联合微信教学组81人,均为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带教教师为重症医学科具有教学资格的高年资讲师。两组规培时间为4周,教学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及考核,学员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1.2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带教教师讲授为主。带教教师先带领学员问诊、查体,示教阳性体征观察方法,随后进行危重病的系统讲解、归纳及总结。
传统联合微信教学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建立微信群,要求全部学员成为群成员。主要教学步骤:(1)理论部分,将常见危重症及相关疾病知识发送到微信群,面授后学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巩固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带教教师查房时进行知识点掌握度的考查。操作部分,将演示视频及图片分享至微信群,学员可随时查看。(2)将有代表性的病例直接发到微信群,学员共同学习、探讨,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3)学员在值班期间遇到不会处理的情况,可以在微信群提问,带教教师随时解答,提高时效性,并且可以让其他学员掌握此种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4)有针对性地关注重症医学相关公众号,将有代表性的文章及病例分享至微信群,同时鼓励学员积极分享优质学习资料,做到资源共享。(5)学习结束后,微信群持续存在,学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遇到专业问题,仍可以在群内共同讨论,以保证持续学习、持续进步。
1.3 评价方法
教学效果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评价:(1)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由教务部统一印制调查表,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查阅资料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6个方面。共发放调查表162份,全部回收。(2)学习成果考核,包括3方面,理论30分,操作技能30分,病例分析40分。两组使用统一的试题及评分标准,其中操作技能包括病史采集、查体、医患沟通、心肺复苏、模拟人深静脉穿刺及气管插管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课程满意度比较
调查显示,两组在提升学习兴趣、查阅资料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6方面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联合微信教学组学员各项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见表2)。
表2 两组课程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传统联合微信教学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临床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3 两组临床考核成绩比较(±s,分)
t值P项目 传统教学组24.01±0.80 20.31±1.81 30.90±2.71理论考试操作技能病例分析传统联合微信教学组26.06±2.16 23.52±2.43 33.77±3.85 8.00 9.53 5.47<0.01<0.01<0.01
3 讨论
3.1 信息技术的引入对于重症医学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医学的历史非常久远,但重症医学学科发展却是近10年的事情。2008年重症医学被确立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2009年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将重症医学科确立为一级诊疗科目[1]。近10年,重症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逐渐增多,对于专业人员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各科室老龄患者数量增多,老龄患者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6],非重症医学科室患者危重症频发,需要医生快速识别、正确处理,提高救治成功率。非重症医学专业的规培学员往往对重症医学概念模糊,不知道如何识别重症患者和对危重情况进行及时的初步处理。如何做好各类学员培训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重症医学科带教教师在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如模拟教学、PBL教学、MDT教学等[7-9],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几种教学模式均受到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本课题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微信,旨在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学习知识和接收信息的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为我们利用新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利契机[10]。随着可快速方便地接入互联网的多种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以及各种通信软件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相较于以报纸、广播等为载体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时效性更强等特点。微信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通信工具之一,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教学[5,11],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探索将微信应用于重症医学科规培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3.2 传统联合微信教学法能提升重症医学教学效果
我们对本科室一年半内的规培学员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发现,传统联合微信教学组课程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普遍认为微信教学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考核中,传统联合微信教学组学员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也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
传统联合微信教学法应用于重症医学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优势:(1)使学习地点移动化,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地域限制。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学员按规定暂停规培,但是通过微信群可以做到“停工不停学”,做到持续学习。(2)使学习时间碎片化。带教教师将知识点上传到微信群,学员随时进行学习,打破了上课时间的限制。(3)使值班实时化、群体化。值班学员碰到棘手问题可在群内求助,大家集思广益,发表见解,带教教师给出处理方案。这样所有学员都会掌握常见的急危重症处理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4)使学习方式互动化。每周一次病例讨论,带教教师将典型病例及讨论问题发到微信群,学员都提出意见并进行群内讨论,相互学习,提高发现及处理问题能力。(5)使学习资源多样化。微信上有大量临床医学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能有效地对书本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6)使学习内容前沿化。学员关注优秀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的内容,集体学习国内外医学最新进展、相关文献及最新指南,提高自身医学水平。总之,应用微信教学可以打破学习的地域和时间限制[12-13],加强学员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从而提高重症医学临床教学效果。
4 结语
将微信引入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查阅资料、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促进医患沟通及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