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评教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01-16张玉领
张玉领,杨 建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推行高等职业教育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教师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是助推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螺旋提升的内在动力[1]。学生评教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已成为各高校教学质量控制的常规工作之一,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践中,学生评教不断遭到教师与学生等相关者的批评,原因是评教形式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甚至还影响到师生关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评教指标体系科学性不够
学生评教指标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评教结果的有效性[2],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评教指标设置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题型单一。多数院校的评教内容往往只设置选择题,甚至是单选题。很多学生将其作为一种机械性任务,在很短时间内不假思索地选完,甚至连任课教师和评教科目都不看,直接勾选。(2)评教内容过多或过少。每学期开设课程平均在6~8门左右,任课教师有8~12人不等,如果设置的评教内容过多,学生评到后面任课教师的时候已经疲惫或不耐烦,草草应付完成的可能性较大。题目设置过少则难以全面反映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设置合理的评教指标体系是保证评教结果客观、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3)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评价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师“教”的方面,而忽略了学生“学”的方面,没有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过程中。(4)师德师风的评价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对评教工作的不满。由于学生误评或出于对任课教师的主观报复心理,在评教结果中会出现一部分虚假的、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负面反映。由于此类指标涉及教师基本道德底线,任课教师对此类结果往往表现出“过激”反应,进一步加深了教师对评教结果的不认同。
1.2 学生对于评教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主观随意性强
学生对评教的认识和态度决定其在评教过程中能否客观、公正、认真地完成评教问卷。(1)有些高职院校缺少必要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学生评教仍采用集中组织学生在机房内测评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学生短时间集中评教也很难客观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代评、误评等现象层出不穷,最终使评教结果区分度低,主观性强。(2)学生的主观性。态度决定行为,如果学生对评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就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3]。部分学生往往对课堂管理严格、态度认真的教师评价较差,而对课堂管理态度温和的教师评价较好,导致评价结果往往依靠自身对教师的印象,而不是依据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这也是多数任课教师“指责”评教结果不客观、不真实的重要原因。
1.3 评教结果区分度低
对于评教的结果,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优秀率过高和区分度过低的现象,多数高职院校期末学生评教平均分基本都在90分以上,难以拉开差距。这种现象使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备受质疑。在江苏省某高职院校2019—2020学年期末评教中,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93分,得分在96~100分之间的教师占92.86%,结果见表1。
表1 江苏省某高职院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评教结果
1.4 难以形成教学质量改进的闭环
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定期开展评学评教,但评教结果不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约束手段,结果仅仅作为教师主动改进教学的参考。另外一些高职院校把评教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约束手段[4]。不管学生评教的结果是否作为约束手段,评教的目的是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依据,而不能仅仅作为教师考核的手段和目的。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真正能把评教结果应用到教学质量的诊改上还是存在较大难度的,不仅需要学生重视评教,真实反映客观问题,还需要教师认真分析问题成因、解决途径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制度保障。
2 提升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2.1 优化评教指标体系,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根据权重设置评教指标。指标体系应是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围绕评教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设计[5]。同时为保证学生对评教问卷回答的客观性,在问卷中可以设置相应的正向和反向验证性指标,如果前后出现矛盾的结果,该学生评教结果可判定为无效,以此排除学生随意评教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在选项同样是“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前提下,如前面设置“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好,学生学习兴趣高”,隔几道题目后再设置“本课程需要加强课堂氛围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来检验同一问题前后回答的一致性,从而判断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2.2 构建多元评教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效度
构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全部课程设置期中和期末两次评价,对于部分课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学校层面的集中督导与二级院部、教研室等对任课教师课堂质量学生评价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丰富学生评教的手段,深入分析评教结果,最大化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同时根据评教主体的不同,在开展在校生评教的同时,开展包括教学督导、管理人员、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等多元评价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多方位、多角度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有效助推合力。
2.3 依据结果推进教学诊改,促进教学质量螺旋提升
课堂教学质量是专业与课程建设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综合体现,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开展学生评教的初衷是发现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要建立评教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机制,能够对过程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形成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闭环。
(1)依据评教结果促进教研室和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讨与研究。根据学生反映的教学问题与不足,寻找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方法与途径。(2)依据评教结果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互补有无,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与水平。(3)依据评教结果督促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与建议,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 展望
学生评教是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评教的内容、组织及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但作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学生评教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理念,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评教的信度与效度,才能切实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