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2021-01-16周艳玲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应用型

谢 慧 周艳玲

(黑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已经覆盖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云计算、移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育领域,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时空,提高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将推进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将对教育的理论、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和优化管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新变革

1.教学时空新变革

信息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成功改变了旧的信息传播方式,促使了教学时空新变革的到来。高校的传统课堂教学受到教学资源传播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使社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享有的学习机会之间存在矛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拓宽了教学时空,可以利用新技术将异地的高校、学生联系在一起,改变高校的内外教育环境。在信息技术应用下,高校可以突破地理位置和教育对象的限制,将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任意学习地点,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更方便快捷掌握所学知识。在这种新变革下,高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在线教育和专项教育,提高自身学习质量。

2.教学方式新变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播教学信息,学习者往往不能随意选择,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信息技术会使教学信息具有动态特征。操作者可对教学信息进行移动、放大等,甚至可根据实际需求使教学信息发生变化,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教学信息。教学信息独特的动态特征,使利用信息技术为中介实施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了“人—机”教学系统,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新变革[1]。在新系统中,教师由“台上主角”转变为“幕后策划”,设计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生由“台下”接受者转变为“台上”操作者,结合自身学习需求,灵活选择学习内容,采用合理学习方法,把握好学习进度与难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教学主体新变革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诞生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系统。传统的教学信息传播模式是教师为主导,掌控一切教学信息,而学生无权选择教学信息,只能被动接受,完全没有主体性可言。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时,教师可以提供有效教学信息,学生自主选择,完全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师生共享。同时学生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自身情况有机结合,做出合理判断,达到有效学习目标。但学生在浏览教学信息时,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需要有一定的自律和主动精神,必须保持主体性。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形成了师生间的对等地位,师生都是教学的中心或主体。教师的作用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学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4.教学内容新变革

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技术、虚拟技术能更快速地将知识信息传递到社会各个领域,使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不再停留于书本之上,会进一步扩大到虚拟的网络空间。目前,世界的形势是多变的、复杂的,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与世界的多变性相适应,学校传统的封闭教育体系将被打破,逐渐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丰富的社会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会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优势。此外,教材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教材的数字化资源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将有利于学习者更轻松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现状

1.认识与理解上的误区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就是将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以推动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是“主角”,信息技术是“配角”,可以代替教师完成一些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达到优化教学质量与效率目标。但一些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对信息技术认识较为有限,只停留在应用教学的表面:如使用计算机、投影等相关设备,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PPT上传信息化教学平台等,这些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为基础性的应用。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没有深层次的认识,信息技术不单纯是技术、手段,而是有更丰富的内涵,同时蕴含着新理论、新方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技术、资源、思想、方法、内容的相互融合,以保证课程教学任务高效率完成的新型教学方式[3]。

2.信息技术使用泛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多,校内软硬件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师生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应用条件,教师教学使用的范围逐步扩大,这会带来信息技术使用的泛化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广泛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认为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殊不知这只是应用的浅层化和表面化。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过于依赖,教学中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就无所适从了;有的教师由于专业优势,对于信息技术有更深的认识,在教学中采用最新技术,在没有吃透新技术的基础上匆匆运用,可能为教学带来阻碍;有的教师为了省力,直接将他人制成的教学资源拿来使用,无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同一教学内容,导致信息技术游离于课程教学目标之外,难以实现应有的效果。

3.教学应用流于形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积极完成信息化建设,教学中信息技术软硬件条件一旦达成,再采用政策引导、示范课程带动等方式,促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逐步接受并愿意将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这种应用大部分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不会有真正意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列入到PPT中,更有甚者,授课时按PPT照本宣科。这种“教材搬家”、读PPT的“应用”,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致使学生在大量的教学信息覆盖下疲于死记硬背,无法选择出高质量学习资源,“人灌”变成了“机灌”,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处于“填鸭式”状态。

4.学校政策强制推动

个别应用型本科高校按计划完成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后,会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开始制定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政策。例如,要求40岁以内的年轻教师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等;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将比赛获奖情况与职称评聘相结合;在公开课、常规教学检查、督导与学生评课中,将“多媒体使用情况”列入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于学校政策要求严格执行,规定教师必须完成,教师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不会具有积极性,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其效果是大打折扣的。个别教师为了应对学校检查,只是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进行简单拼接,陷入“教案+PPT”“网络教学就是将教案、教学大纲、PPT等电子资料发布到教学平台”的误区,致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效果弱化。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路径

1.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

理念指引行动的方向。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推进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运而生,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有限,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逐渐改变目标定位,实现全方位开放,这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应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开放式办学、主体参与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的新理念[4]。

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应加强对外交流、沟通与合作。因此,树立开放式办学理念势在必行。通过信息技术,优化整合校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科专业间相互开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各个专业的校产、仪器设备等内部设备资源可以共建共享;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扩大学生实践实习的范围;社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实现校地合作双赢。教学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信息技术能为教师搭建开放性、选择性的平台,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平台操作,为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提供了各种可能[5]。信息技术的支持促使体验式学习多样化的形成,可以在现实生活和虚拟场景中有效开展,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习者可以在虚拟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多种多样的体验式学习。这些虚拟情境中不存在任何危险因素,学生可以多次重复体验,直至掌握某种操作技能为止。

2.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在逐步推进中,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同时是信息技术的操作者,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灵活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当前着重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达到深度融合,校内教师必须接触最新、最优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会扮演多种多样的角色,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将面临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教学领导力,以此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为了科学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目标,要转变教学思路,增强教学领导力,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愿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筹备有效的课程信息化资源。同时,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方面教学条件的制约。因此,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取决于高校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师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学校相关教学条件的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正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以此带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信息技术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有效融合后,学校的办学思路将发生重大变革,将满足更多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必将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引起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信息技术与相关教学要素进行整合直至深度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和需求,并与以往的教学管理体系发生冲突,这就需要对原有教学管理体系做出合理性判断,结合本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逐步摸索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新思路。

信息技术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需要创新教学思想与理念。为了保障信息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合理筹划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需要将新的教学活动纳入原有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形成新的教学管理体系。从教学思想看,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需要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创新、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纳入管理计划;从教学过程管理看,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应包括高校网络建设、智慧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教学平台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等;从教学质量管理看,教学评价理念、方法等要与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相适应[6]。这就需要应用型高校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完善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同时规划建设信息化软硬件设施,以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

4实施信息技术下的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战场,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利用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具备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融合课程数字化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思想上,要有新的教育观念;在认识上,合理地使用技术,建立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辩证的哲学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不同课程,根据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分析,明确技术应用目的,争取实现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师的主阵地,应科学选择适当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争最佳的教学效果。信息化的智慧课堂,需要自如运用信息化的智慧教师,实现“教学有方、授业有谋、解惑有策”。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既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学设计的实施,还涉及教师、学生、教学体制、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改革。要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加大软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促使信息技术深入人心,推动信息化教学的高速发展,最终实现教学整体的变革,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以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实施信息技术下的有效教学为路径,以解决课程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各种可能,力求获得较好教学效果,以实现“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模式与之相适应,形成“人、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教学更加精彩与多元。

猜你喜欢

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融合HTML5技术实现智能化教学的运用研究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数据结构课堂上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