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玄学对陶渊明诗风的影响

2021-01-16林雅荔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王弼陶诗玄学

林雅荔

(集美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对于陶渊明的思想,历来众说纷纭。陈寅恪先生主张新自然说,新自然说之要旨在委运任化,即随顺自然,与自然浑固,认为自己亦自然之一部分,而不须更别求腾化之术。他认为陶渊明其人,表面是儒者而根本上更似道家,远离佛家的倾向和以道家为宗。朱熹也说渊明所说者庄老。而有学者则认为陶渊明思想来自儒家:“晋人诗旷达者征引《老》《庄》,繁缛者征引班、杨,而陶渊公专用《论文》。汉人以下,宋儒以前,可推圣门弟子者,渊明也。”这些人认为陶渊明本质上是儒家弟子,其思想深受孔子《论语》一书影响。蔡元培先生曾指出:“魏晋文人之思想,非截然合儒而合乎道佛也,彼盖灭裂而杂揉之。近代学者的观点大都认为其思想儒道都有,不可只论其一[1]。

考之时代风尚,魏晋时玄风盛行。玄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以道入儒,即不否认名教治世功能,却用道家的大道本无,顺其自然去改造儒家思想中过于激进的用世之心,无论穷达皆无挂于心,从而使儒家圣人的追求更符合时代的需求。王弼说“圣人有情而无累于物”[2]22。他在儒家的思想上赋于道家“无”的观念,再把儒家重情的思想允以发挥以充实道家形而上的世界,从而在有与无,情与理,自然与名教的对立的两极上架上一道桥梁。其目的是据自然之道以全名教之功,以道来摄儒。陶渊明处于魏晋时期,其思想倾向实与时代风尚不可稍离,不可避免打上时代的烙印,受玄学影响颇深。因此,陶渊明思想是儒为其质而以道摄儒。受玄学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也表现出刚贞为体而统为清和淡泊的风格。

陶渊明深受玄学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天性使然。质朴自然的天性,淡化了很多功利的追求,在自然的感知中领悟人生真意,这与玄学家认识人生的方式很相似。玄学家澄怀体物,忘言得意,在静默中感知宇宙人生之道,这些对陶渊明的诗文创作也有明显影响。其诗无论从《桃花源记》中对真淳人世的渴望,还是《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心而体道,亦或是《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人生感怀,都可见魏晋玄学对宇宙人生的认知方式对他的影响,而这也与陶渊明的独特个性相关,其为人质朴而实在,亲自耕耘田园,于自然中体味人生终极之意,这些都深合玄学认知万物之法。

一、玄学思想影响陶渊明诗淡然中透出深沉的刚气

玄学不排斥积极有为的儒家理想。魏晋时的玄学虽然更多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但并非道教,正如王弼玄学虽然坚持“以无为本”,但世异时变,纵观王弼玄学,并不否认伦理名教的合理,而是在肯定这一基础上寻求人生的逍遥和自在,在王弼思想中也有不少积极有为的人生观论述。如在《周易·蛊卦》中,王弼注说:“蛊者,有事而待能之时也。可以有为,其在此时矣。”[2]35蛊,是山下有风之意,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观此卦,取法于吹拂万物的风,从而救济万民。王弼之注释意为人生当待机而至,有所作为,这点深合儒家济世之意。又《困卦》注说:“处困之极,行无通路,居无所安,困之至也。凡物,穷则思变,困则谋通,处至困之地,用谋之时也。”[2]45《丰卦》注说:“处于明动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更为反道,凶其宜也”[2]76。由以上所述可知,王弼认为人生有机会则当有为人世,处于穷困之境更当努力用谋思变,而隐则是在事物发展到丰盛境地时当全身远祸,收敛行迹。综上所述,对于儒家的“有为”之举,王弼玄学是并不反对的,并用认为人生当待机而动,这与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想法是一致的。

玄学并不否认名教。稽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实际是针对人们的虚妄造作而发。其宗旨是要求化解对于名教的执著,使名教符合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倾向,但其本质并不否认名教存在的意义。名教治世之功再加上少年时深受经学的影响,陶渊明的诗作有一种凛然的刚气蕴藏其中。其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可见陶渊明年少时期深受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影响,理想之高远不凡。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青年时陶渊明的理想是重振祖业,努力出仕,志向远大,胸次浩然。陶渊明身处动荡乱离的世道,其曾祖父陶侃虽出身贫贱却能凭个人努力跻身上层。因此,他亦希望有朝一日能大鹏一日因风举。在那些诸如“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道必怀邦”(《陶徵士诔》)“大济苍生”(《感士不遇赋》)“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的诗文中皆可见陶渊明也是壮志在怀、兼济天下的儒者[3]。孔子儒家思想不仅决定了他年少时积极出仕,奋发有为,乃至决定了他一生的伦理规范。宋代真德秀说“渊明眷念王室,盖有乃祖长沙公之心。食薇饮水之言,衔木填海之为,至为深切。”(《跋黄瀛甫拟陶诗》)[4]他的个性从来与世俗不合,自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由此也可知,陶渊明是个个性刚烈,深受祖辈建功立业思想影响,积极有为的一个人,这种思想即儒者情怀。

魏晋时,儒者情怀在当时往往不得其志。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他历经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篡位及刘裕政权的兴起,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他们热衷争权夺势,无心清明政治,不关心民生疾苦,陶渊明的儒者济天下情怀无法实现。陶渊明曾三次出来做官,又三次不得不归隐,这也与其孤高个性也有关系。《管锥编》评其作《五柳先生传》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跨门地者而破除之尔。钱钟书认为陶渊明个性不俗,孤傲不群,或是当时时代风气影响,上品无寒门的现实很大程度上使英俊沉下僚。陶渊明诗作常以孤松、孤云、孤岛、菊、兰等意象比喻自己的孤标傲世的情怀,这也是其耿介狷洁品格的体现。

儒者之理想在现实难以实现的写照,使他的诗风透出一股深沉悲慨之刚气。陶渊明在其《杂诗十二首》的第二首中,就曾写有“岁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的句子,这种深沉悲慨之感是其诗歌常表露的情怀。“岂知英雄人,有志不得伸”(明张志道《题渊明归隐图》),这才是陶渊明的真面目。他是积极进取的,是壮志未酬的。从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年时代的“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再到老年时代的“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豪情壮志横亘胸中。明李东阳说:“渊明,高才逸人也”。《刻陶渊明集序》清龚自珍诗云:“陶潜酷似卧龙豪”(《舟中读陶诗三首》其二)。谭嗣同曰:“陶公慷慨悲歌之士也,非无意于世者,世人惟以冲澹目之,失远矣”《致刘淞芙书》)梁启超称陶渊明“是一位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陶渊明》) 极用世而不得实现平生之志的儒者情怀使其诗风刚气内潜,读来荡气回肠,千古英雄气,尽付“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的寂寞[5]。

二、玄学造成陶渊明诗刚气内敛,传神写意出自平淡自然

玄学家认为,世界本体是超越语言和形象的,需要通过“得意忘象”(《周易例略》)的方法才能探寻并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王弼《周易例略》云:“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尽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2]86玄学家得意忘名象的思维方式对陶渊明有很大启发,其诗体现了对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他在《饮酒》二十首其五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诗结尾点出了言意之辩。诗人体会到隐居田园的真意,但无需用语言表达。其思维方式来源于魏晋玄学,其意旨亦与王弼玄学得意而忘言相同。陶诗《赠羊长史并序》有句云:“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此句直写胸臆,言有尽而意无穷,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对先贤的向往之情。诗风清虚恬淡,言浅意远,深得玄学传神言意之旨。

受玄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还有一股淡化情采的诗学思潮潜滋暗长,逐渐导向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这也是老庄思想直接影响的产物。钟嵘《诗品》中有言:“永嘉以来,清虚在俗。王武子辈诗,贵道家之言。爰洎江表,玄风尚备。真长、仲祖、桓、庾诸公犹相袭。世称孙、许,弥善恬淡之词。”钟嵘认为“清虚”是道家的风格,受玄风的影响诗人形成恬淡的诗风,诗歌风格总的表现即为“平淡自然”。阮籍《清思赋》中说:“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是以微妙无形,寂寞无声,然后乃可以睹窈窕而淑清。”西晋陆云《与兄平原书》主张诗文应当“清约、清工、清利、清新、清美、清绝、清越,清即清虚,省即简约,这显然皆受到清淡玄学的影响。玄学名士受老庄哲学和人生观的影响,“以玄对山水”(孙绰),借山水澄怀味道,体味幽远的玄理。陶渊明年少时也曾积极用世,但现实使他理想难以实现从而归隐田园,此时玄学思想占上风。于是他写出许多恬淡质朴的田园诗。钟嵘《诗品》评之为:“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

受得意忘言及清淡玄风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的重要特征即不屑于语言的堆垛雕饰,唯在写意传神而已。陶诗简洁平淡,似若不经意,意蕴奔驰,丰厚无比。它那种写意传神的功夫达了无可止及地步。陈师道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后山诗话》“造语平淡而寓意深远”李公焕如是言,(《笺注陶渊明集》卷四)叶梦得说:“陶渊明真是倾到所有,介书于平,初不知为语言文字也,此其所以不可及。”(《玉涧杂书》)陆游说:“渊明之诗皆适然寓意而惟意尽便了。”(《诗源辨体》)这些评论一致指出了陶诗重在写意传神,而并不费力于刻画和字句雕琢的特色。

三、玄学影响下的平和淡泊,富有高情逸趣的诗风

魏晋名士深恶痛绝于虚伪造作,最崇尚自然率真的品性。王弼号召崇本息末,稽康主给越名任心,这种思潮渗透到文学艺术,便形成了废雕琢尚自然的风气,自然就是真实,艺术贵在真实,抒情应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状物要使景物如自然天成。玄学名士以玄对山水,于自然物像中“得意忘言”(《周易例略》)、澄怀味玄。陶渊明将玄学体悟自然的方式融进了日常行为,自然之美从心而满溢,身体而力行。他不是像玄学名士那样以山水为生活点缀,有距离地欣赏自然,而是把自己化入自然,于田野植杖,心境与物境浑然一体。

陶渊明用玄学的自平淡冲淡现实的不得意的悲慨之感。玄学,以道摄儒。陶渊明正是在魏晋玄学的这种思维特征影响下,慢慢改变了过于刚气的儒家追求,性格不再狂狷,刚气内潜,催刚为柔,性格变得冲淡平和,这种性格对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形成有重要影响。

陶渊曾说过“饥馁虽切,违己交病”(《归去来兮辞》)不得不从险恶的政治场合,想出一条脱身之计,即逃禄和归耕。他认为“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与子俨等疏》)世上一切皆有定分,故顺其自然,乐天知命。“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从容走完人生之旅。一个人达到了理解和了悟人生最高境界,思想和行为会趋于平和。表现在其诗风上亦趋于平淡自然。他的《形影神》诗劝人顺自然,以避免伤生,他的《饮酒》诗进一步劝人们从自然中追求“得意”和“得生”也即精神上的乐趣和慰藉。他用自然之义规范生活,逐渐在喧嚣尘世中能自然无为做到心远意静。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朱庭珍《筱园诗话》陶诗独绝千古,在自然二字,盖自然者,自然而然,本不期然而适然得之,非有心求其必然也,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也。陶诗中常出现鱼、鸟,鱼鸟的真处就是自然,只有像陶渊明那样复得返自然,心远地自偏的人才能寄心于山水,做到心境与山水的融一,才能领略到山水的自然可爱而写出自然可爱的山水诗来。因此,其写景才能传达出景物的情性韵致。如《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登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形象传达自然一派勃勃生机与天然之趣。

澄怀体道,言有尽意不尽的玄风思潮也使陶诗无不注重于抒写意趣情怀且言约旨远。钟嵘《诗品》评陶诗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正是道出陶诗语言简洁的特点。钟惺说陶诗“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有一种清和婉约之气在笔墨外,使人心平累消。”(《古诗归》卷九)。

总之,《庄子》和魏晋玄学的影响,使他乐天知命,委运自然,任真自得。儒家达者积极入世和不得意时君子固穷的精神,使他坚毅而性情平和,高逸而不逾规矩。二者交融,千古一陶潜,最深沉最丰腴出自最平淡最自然,最悲慨最刚烈化为泠泠之长风,一语天然,万古常新。在魏晋得意忘言及清淡玄风的影响下,陶诗语言简净平淡,清虚玄远,写意传神,深味自然之旨,形成陶诗富有高情逸趣的风格。苏轼评陶渊明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与苏辙书》)正是道出了玄学影响下陶诗最突出的特点:平淡而意蕴深厚。

猜你喜欢

王弼陶诗玄学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主体性”视角下的王弼“本无”思想研究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当代玄学报告之“解压”——YY嘛,谁不会啊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辨析
王弼对老子思想中"无"的创造性诠释
平衡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魏晋玄学对正统法制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