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派”平台的“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1-16胡兆凌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纲要环节教学模式

邹 欣,胡兆凌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随着社会逐步迈入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落实“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为更好地推动和服务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高校和社会组织开发了众多在线教学平台,其主要功能和应用方式不尽相同,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根据所授课程要求挑选合适平台,保证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能够相互协调,既能配合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也能开展在线辅助教学,解决“网络环境与课堂环境协调障碍、教学内容与形式挤占时间与资源”等问题。[1]通过对数款主流在线教学平台对比和试验,选择“课堂派”平台作为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平台,将“课堂派”平台融入到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实现“纲要”课程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统一。

一、“课堂派”平台在“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课堂派”平台功能丰富且契合“纲要”课教学需求,能协调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帮助教师轻松管理课堂,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有效协调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

“课堂派”平台对教学设备的要求不高,教师通过登录“课堂派”官网平台进行备课,学生则只需通过“课堂派”微信平台参与教学,免去了额外下载软件和更新软件的麻烦。教师指导学生加入“课堂派”平台较为容易,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微信更是手机里的必备社交和支付软件,学期第一堂课时,学生只需用手机微信关注“课堂派”微信公众号,完成注册之后,用微信扫码功能扫一扫教师投放在多媒体屏幕上的课堂二维码,就能加入教师事先设置的“课堂派”在线课堂。

学生加入在线课堂后,就能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课程自学,或完成作业,也能在上课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安排下开展师生互动,退出在线课堂也只需要在手机微信中选择退出“课堂派”公众号,可以实现教师授课与在线教学的流畅切换,有效协调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可通过“课堂派”平台给学生提供多媒体预习资料,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还可通过“课堂派”平台的私信功能进行即时交流。教师在课堂授课环节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屏幕的大屏和学生手中手机的小屏开展混合教学,多样化的互动功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师授课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课后复习环节,以“课堂派”平台布置课后思考题,通过“话题”功能开展集体开放式谈论,同班同学如同在一个微信群里进行聊天,围绕教师提供的讨论主题发表观点和相互评论。“课堂派”平台通过有效协调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环节,为“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工具基础。

(二)全面管理混合式教学全过程

长期以来,“纲要”课教师对教学管理方面苦恼不已,大学生的学习自律意识普遍有待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方式难以做到全面细致,混合式教学改革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的基础上,显得实效性不佳。“课堂派”平台能提供很好的监管功能,帮助“纲要”课教师在课堂之外也能够全面管理教学,并通过“课堂派”平台的学情分析功能,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对个别学生进行训导。“课堂派”平台设置有公告、资料、互动、测试、作业、话题和奖励等各类监管和考核功能,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可利用“课堂派”平台的公告与资料功能提供预习资料,也可通过互动答题功能布置预习互动任务,为课堂授课提供引入话题。教师在课堂讲授环节可利用“课堂派”平台的考勤功能,轻松完成考勤任务,其独有的数字考勤、二维码考勤和GPS考勤等功能能快速完成100人以上的大班考勤,既能避免传统点名考勤时间占用太多,也能避免其他同学代答的情况。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能开展即时互动或者随机点名,通过“课堂派”平台的奖励功能进行平时分加分,让学生明白清晰地看到回答问题的好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在课后复习环节,可利用“课堂派”平台的测试功能或作业功能布置复习任务,“课堂派”平台能自动对客观题进行评分,教师还可以设置主观题的查重要求,“课堂派”平台对于学生上交的主观题文件能够自动显示查重率和论文字数,查重率较高和字数不足的作业将自动打回,保证了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在“课堂派”平台的帮助下可以轻松完成作业批阅、评分和归档,将教师从一些重复性劳动中释放出来,对教学质量提升更有帮助。

(三)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全面革新

教育部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网络教学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由此可见,“纲要”课必须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之路。然而,在线教学决不能仅仅是上网课或分享教学资源,应利用好网络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纲要”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不足,教师虽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尽量邀请更多学生回答问题,或组织更多学生进行观点展示,基于大班的师生比例,大部分学生整个学期几乎未能主动参与过课堂教学。“课堂派”平台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支持,能实现“纲要”课的师生深度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全面革新。在备课环节,教师可在课件制作中安插即时互动题目,讲到相应内容时,可通过“课堂派”平台给学生发布互动题,学生通过手机选择选项,教师可通过教室多媒体屏幕展现学生回答情况,保证了最广泛的互动参与。当互动答题成为了课堂常规性活动,学生对“纲要”课的态度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基于“课堂派”平台的“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纲要”课是一门具有历史性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也融入了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情,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为更好地落实“纲要”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经过多年实践构建了基于“课堂派”平台的“纲要”课教学模式,依托“课堂派”平台优化了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的教学方式。

(一)课前预习环节

教师的任务是进行教学准备和在线教学引导,教师注意收集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将制作好的课件上传到“课堂派”平台“课件互动”版块,并在“课件互动”内预设授课过程中要开展的互动题目。教师可将部分影像资料或者微课资料上传到“课堂派”平台“资料”中,为学生提供多媒体预习资料。学生收到“课堂派”平台发送的预习提醒后,可根据教师要求完成各类预习任务,完成预习思考题,播放预习多媒体资料。整个环节依靠“课堂派”提供平台支持,课前预习有目的、有内容和有方法,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课堂授课环节

教师的任务仍然是完成基本知识的传授,以灌输法为主教育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历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派”给学生发送即时互动答题任务,学生通过手机“课堂派”回答,教师可将学生答案展现在大屏幕上,如果是选择题,将会显示选项占比,如果是开放讨论题还能通过“词云”功能展示学生答案中最多出现的词语,教师再结合学生答案给出解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并非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互动,也可利用“课堂派”平台的留言功能即时发送屏幕留言,向教师进行匿名提问,在教与学之间达到深度互动。

(三)课后复习环节

“纲要”课学时较少,内容较多,长期以来缺乏较好的工具和手段来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全依赖学生自学巩固。当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派”平台开展多样化的课后考核:一是布置知识点测试,学生在课后通过“课堂派”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测试任务,测试能自动显示答案和其解析,方便学生对照复习。二是布置实践作业,教师可将实践活动方案上传到“课堂派”平台,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实践任务,上传活动照片与活动感想到“课堂派”平台,平台可帮助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查重,上传照片功能让实践活动有了实证依据,确保学生真实开展了活动。

三、基于“课堂派”平台的“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一)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

“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不等于专注于在线教学,以在线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纲要”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教学目的是引导教育学生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教师要完成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不能完全依靠在线教学。学生单纯的面对手机平台不太可能实现思想方面的改变,只有通过课堂教学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教师才能让学生产生观念认同与共鸣。基于“课堂派”平台的“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还是课堂教学,教师要认真准备课程和仔细斟酌互动题目,发挥“课堂派”平台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优势,深刻剖析学生观念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引领。在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利用“课堂派”平台将教学延伸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解决教师课后辅导学生的问题,远程指导学生开展中国近现代史主题的实践活动,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管理。

(二)创建多样化的互动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政课是要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经验塞到学生头脑里,而是要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要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历史情境中去自觉升华自己的思想。[3]传统教学方式下,“纲要”课教师难以做到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互动中,一个大班100多人,开展一次讨论需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在众多的学生面前,老师显得“势单力薄”,缺乏组织性也让讨论变得冷场或者吵闹,互动效果很难得到保证。“课堂派”平台给“纲要”课教师创建互动情境提供了巨大帮助,教师可确定本节课的互动教学主题,在课前预习环节中通过“课堂派”平台给学生提供互动讨论资料,让学生在预习中进入情境。在授课环节,教师先通过课件将情境引出,在“课堂派”平台中预先分好学生小组开展小组讨论,然后通过“课堂派”平台的提问抢答、开放讨论和弹幕互动等多种参与方式,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主题的观点,并将学生的观点运用同屏技术展示在课堂大屏幕上。这一程序能让学生获得课堂参与感,教师还能利用投屏到大屏幕上的观点,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将讨论主题引向深处,某种程度上说,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目标。“纲要”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史国情,有必要利用“课堂派”平台把问题更多的抛给学生讨论和解答,让学生在讨论情境中获得感悟。

(三)采取以激励为主的学业评价

“纲要”课教师会承担着多个大班的教学任务,过去受限于教师精力和班级规模只能采取日常考勤加期末考试的简单学业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比较片面,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就可轻松过关,很难对学生实现全过程教学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会因为缺乏日常评价逐渐不重视课堂学习,教师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不易取得较好效果。学业评价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是对学生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激励,“纲要”课教师可利用“课堂派”平台打造以激励为主的学业评价体系,给学生布置课前资料预习、课中互动答题和课后测试答题,通过布置任务保证学生对“纲要”课保持必要的重视。同样,给学生提供讨论话题,在“课堂派”平台的“话题互动”中设置学生讨论话题,并公开说明学生发布的话题贴子越多,学生某一观点的点赞和回复越多,就能获得更高平时分奖励。教师还应注意对参与不积极和回复不认真的同学进行提醒与警示,完善“纲要”课的过程考核方式,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班级同学的评价作用,以评价促进学生自觉进步。

四、结语

总体来说,基于“课堂派”平台在“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能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的应用方式,让科技服务教育,切实提高“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毋容置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猜你喜欢

纲要环节教学模式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