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建设视角下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2021-01-15付用军战希臣杨春周

大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金课改革

付用军 战希臣 杨春周

[摘 要]在“金课”建设大背景下,作为院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考核工作,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反思改进,最终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文章阐述了课程考核的基本功能,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课程考试工作实际出发,围绕考核理念更新、考核内容改革、考核方式拓展、考核管理改进等4个方面提出了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以期为其他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金课建设;课程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2-0038-03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采用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建设突出学生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金课”,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任务[1]。课程考核作为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本科教育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应与“金课”建设所涵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步开展创新改革,一并形成同频共振改革效应,保障“金课”建设各个方面改革预期落实落地,共同构建同向同行、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为最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利己思想、短视主义,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则为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目的性不强、成就感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课程考核作为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有非常强的指引学生努力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诊断学生学习问题、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功能。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制度安排、保障机制、考核方式,是牵引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2]。如何在“金课”建设大背景下,全面诊断分析当前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标对表“金课”建设的本质内涵,结合院校建设实际,调整优化、创新改革课程考核工作,成为高校当前推进“金课”建设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课程考核的基本功能

(一)指引学生努力方向

在学生入校之初,通过组织专业见面会,详细解读专业培养目标,让每一名学生熟知自己毕业时的出口標准、需要学习的课程体系、必须参加的实践活动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总体学分要求等。在每门课程开课一周内,主讲教师要通过课程说课向学生详细阐明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考核方案及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定期公示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学生则结合自身的成绩情况,对标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主动调整自身学习策略、调配学习精力投入,确保过程性学习质量和课程学习整体目标的达成度,为最终专业培养整体达成度提供有力支撑。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掌握程度,定位自己在同学中的学习排名情况。结合与朋辈之间的横向比对,以及自身课程学习过程的纵向分析,对标朋辈中学习优异者,开展合作学习,这有助于学生科学梳理总结自己关于本门课程的学习特点、学习该门课程的优势以及发现自己的短板弱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后续学习策略,改进自身学习状况。每个层级的学生,结合考核评价与改进反馈,按照“目标可达成”原则,通过自身不懈努力逐个设定并实现阶梯递进型提升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赶超过程中,不断修正、达成学习目标,可以帮助他们持续强化学习的信心,自觉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深度激发学习的潜能,形成追求卓越的良性循环。

(三)诊断学生学习问题

课程学习评价,既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考查学生相关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也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操。对课程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实现知识获取、能力锻造、情感价值观培育等方面的目标,更好地开展自我评价和分析;也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的生成规律入手,反思学习过程中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方法等是否科学得当,各课程之间学习投入分配是否合理。

(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前后的知识广度、思想认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体现到课程考核成绩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主观努力程度直接体现在成绩当中,让学生直接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投入回报比”。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方,通过及时有效的成绩反馈和试题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避免学生出现问题积压而越陷越深、不堪重负、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从而逐步构建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学习发展态势。同时,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意识地构建属于自己的课程知识体系,并针对课程指向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促进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都在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成效不明显,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过分依赖闭卷考试,考核方式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现有的课程不考虑课程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试题的卷面分数为主要指标进行最终评定[3]。闭卷考试方式便于教师操作,实施难度系数小,成绩公信力强,同时也有助于维护课程考试工作的严肃性、正规性。但从教师实际命题形式来看,多数仍然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识记能力的题目偏多,案例分析、方案制订、综合问题解决等考查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题目偏少、权重偏低。该考核方式也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进行有效评价,难以落实金课“两性一度”要求,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平时学习出工不出力,考前加班熬夜背笔记,考后不再强化全忘记”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容易出现一些怪相:部分课堂表现不好或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通过短期的高强度突击性机械强化背诵记忆,在多数课程考核中都能够很轻松得到良好以上等级的成绩。这种单一课终闭卷考试方式极易导致学生对高校学习的片面认识,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无法确保教学目的的有效达成。

(二)过分注重课终考核,过程考核流于形式

在当前高校课程考核中,尽管绝大多数课程采取了平时考核与课终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但部分课程组和教师顾及组织平时考核费心费力且成绩公平公正性难以保证,于是基本采用到课率、课堂回答问题以及日常作业等容易操作的指标进行评价,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低,通常处于10%~20%之间。过程性考核基本没有涉及具有一定“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综合性题目,诸如四川大学这样开展“非标准化考试”的高校少之又少。这种较传统的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模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过程考核评价手段的缺失,无法引导学生实现课程学习知识的迁移,难以实现“应用、评价”等高阶性学习目标,无法帮助学生有效诊断自身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学生过程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策略的调整无法实施。过程考核所占权重过低,势必将学生的主要关注点投向最终的结课考试上。针对课终考试开展的突击强化学习,难以真正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有效知识架构,也违背知识向能力生成转化的规律,学生最终的课程学习成绩不能真正反映学习效果。

(三)过分侧重知识考核,能力考核简单泛化

目前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注重对知识和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查,而对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较少[4]。从试卷结构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只有唯一答案的题型过多、分值权重偏大,案例分析、论述题也多数是常见的、没有深度的题目,基本上都能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手中的教学资料中找到答案。这种偏重知识的考核方式如果不摒弃,将会使“金课”建设所蕴含的“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改革理念和实践努力付诸东流。如果在课程考核上难以体现“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仍沿用原有的考试命题方式,将会出现“课程学习难度大、课程考核评价难度低”的非对称现象。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学生的上课体验、主动学习投入度以及学习获得感将逐步下降,实现开课之初设定的具有一定挑战度的课程学习目标的信心也会随之逐步消退,学科知识获取以及思维能力培养将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三、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注重考核理念更新,奠定考核质量提升思想基础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只有科学的课程考核理念,才能更好地引领课程考核实践、指导课程考核实践、发展课程考核实践。教师作为课程考核工作的主导者、实施者,要积极更新自身课程考核理念,科学把握教学与考核的关系,紧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实施改革创新。一是树立全程考核理念。课程组要积极领会“金课”建设的精神要义,按照“最近发展区”理念,遵循学生学科知识建构规律、能力生成规律,科学设置课程全程考核科目,确保学生全程有动力、时时有压力,切实形成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忙起来的态势。二是树立综合考核理念。要对课程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目标对学生学习成长情况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彻底改变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功能单一、考核片面、方法简单化等情况,构建形成考核方式多样、考核内容全面、考查指标综合的局面。三是树立能力考核理念。摒弃原有重知识轻能力考核的惯常做法,突出能力考核,牵引学生融会贯通所学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升级转化,锤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二)注重考核内容改革,聚焦课程考核改革的本质关键

考核内容的改革是课程考核改革的核心,要做到考查知识与技能兼顾、理论和实践并行。考核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重视知识运用,还要拓宽学科视野、引领创新发展[5]。一是考核内容要综合化。要跳出原有以课堂笔记、书本教材为考核依据的惯性考核思维,要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为主向知识、能力综合考查转变,注重知识体系构建、学科实践能力生成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由浅表层的知识学习逐渐过渡到知识理解、比对分析、综合运用等深层次的学习,实现创新精神培育以及学科实践和思维能力的锻造。同时,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设置考核内容,给学生较大的展示空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考核内容要主观化。考核的内容设计应多样灵活,要加大理解性和应用性命题的比例,并适当加强考核内容的开放性,使考核既能检查学生对本課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检查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实际水平。三是考核重点要区分化。平时考核要重点考查阶段性课程任务完成情况,突出学生查阅文献、调查研究、观察、综合分析、写作能力的培养。期中测验主要考查学生课程中段学科知识体系搭建以及学科能力的锻造生成情况。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考核方式改革,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评价激励

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持续深化和进行学习成效的准确检验,有利于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随着“金课”建设的不断探索推进,为确保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功能作用,各课程组应当根据所讲授课程性质和考核的重点,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并通过考核获取相关教学信息反馈,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一是综合使用各种考核方式。要结合课程性质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以及院校考核保障条件实际,科学采用丰富的考核方式,合理组合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口试、实践操作考试、课程设计、论文、报告等考核形式,从多个侧面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二是积极创新考核方式。课程组要从尊重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学生创造力等角度出发,积极创设兴趣性、针对性和总结性的新的考核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四)注重考核管理,保证考核改革落实落细见效

课程考核管理是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发现解决课程考核问题、提升课程考核效益的有效保证。一是加强课程考核体系管理。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针对过程性考核,必须有配套的措施和严格的成绩评定标准,以确保课程考核的有效性;针对结果性考核,可以建设科学完善的试题(卷)库,严格落实教考分离制度,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二是突出课程考核后期管理。要科学、及时、全面地对考核成绩进行精细分析,通过邮件、面对面等方式向参考学生进行正式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对整个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复盘,查漏补缺、顾强补弱;任课教师要结合分析情况,开展教学反思,优化调整教学方法、策略以及考核评价等;学科专业委员会以及课程组要以分析情况为直接参考依据,决策后续建设规划、调整改革等事宜。三是强化考核过程监督。应构建独立的“学校(院)、系(部)、教研室(中心)”三级课程考核监督体系,对课程考核组织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督查,确保课程考核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考风考纪的严格落实。

四、结语

在“金课”建设大背景下,如何提升课程考试工作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支持度需要所有教师进行思考。我们要在真正搞懂弄清教授课程考什么、怎么考的基础上,贯彻综合考核、全程考核、能力考核理念,系统设计课程考核体系,以真正发挥以考导学、以考评学、以考促学的良好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强.“金课”建设的融合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67-71.

[2] 汤俊雅.我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实践动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7):1-6.

[3] 肖成英,罗琳.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智库时代,2019(20):268-269.

[4] 李玉侠,李英霞.应用型本科大学课程考核改革的理论及实践: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9(4):74-77.

[5] 张蕾.关于高校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0(16):203.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20-07-05

[作者简介]付用军(1982-),男,山东费县人,教学科研处副处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金课改革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