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综合运输现状分析

2021-01-15李化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

摘 要:辽宁从区位地缘优势出发,充分发挥完善的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构建贯通东北亚、连接中蒙俄、到达欧洲境内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本文从辽宁综合运输总量特征、分方式特征以及功能特征等三个方面分析,为辽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路径研究。

关键词:综合运输;运输大通道;路径研究

中圖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3.015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辽宁在“新常态”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辽宁从区位地缘优势出发,充分发挥完善的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构建贯通东北亚、连接中蒙俄、到达欧洲境内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扩大辽宁全方位对外开放,统筹辽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带动辽宁发展的战略支点,促进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1 总量特征

客运方面,2019年全省完成旅客运输量71977万人,相比2009年下降22%。其中,公路客运量54599万人,相比2009年下降31%;铁路客运量15137万人,相比2009年增长8%;民航旅客吞吐量1711万人,相比2009年增长452%;水路旅客吞吐量530万人,相比2009年增长11%。货运方面,2019年全省完成货物运输量189663万吨,相比2009年增长142%。其中,公路货运量144556万吨,相比2009年增长68%;铁路货运量21184万吨,相比2009年增长7%;民航货物吞吐量15万吨,相比2009年增长267%;水路货物吞吐量12498万吨,相比2009年翻了将近11倍。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量中,公路方面,2019年全省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208.03亿人公里,全国排名第12位,货运周转量9183.2亿吨公里,排名第7位。铁路方面,全省完成铁路客运周转量655.27亿人公里,全国排名第11位,货运周转量1230.26亿吨公里,排名第8位。水运方面,全省沿海港口实现货物总吞吐量1249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926.5万标箱,水运客运周转量6.01亿人公里,全国排名第5位,货运周转量5027.27亿吨公里,排名第4位。航空方面,完成旅客吞吐量1711万人次,全国排名第13位,货邮吞吐量37万吨,排名第12位,起降架次39万架次,排名第11位。邮政方面,全省邮政业业务总量实现160.6亿元,全国排名第15位,其中快递业务量实现6.54亿件,排名第14位,快递业务收入实现88亿元,排名第13位。

近年来,四类客运方式呈现“两升两降”趋势,即铁路客运量与客运周转量持续上升,民航客运量与客运周转量迅速上升,公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大幅下降,水运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缓慢下降,全方式客运结构持续优化。铁路客运周转量占全方式客运周转量达到54.2%,在客运方式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特别是进入“高铁时代”后,铁路客运周转量占比提高4.9%,同期公路客运周转量下跌13.2%,民航客运周转量提高8.3%。

2 分方式特征

2.1 公路运输

公路客运量呈现波动下降,货运量呈现企稳发展趋势。2019年完成公路客运量54599万人,占全年旅客总运输量的75.9%,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2823592万人公里,占所有运输方式完成总旅客周转量的23.4%,辽宁省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4455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3.8%,占所有运输方式完成总货物运输量的76.2%。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26625384万吨公里,占所有运输方式完成总旅客周转量的29.0%。

2.2 铁路运输

铁路客、货运量均呈现稳定增长发展态势。2019年铁路客运量15137万人,比2009年相比增长14.1%。铁路货运量达到21184万吨,同比增长7.6%。主要干线中,沈山线客运量4553万人、货运量13893万吨、旅客周转量10774百万吨公里、货物周转量24434百万吨公里、换算周转量35208百万吨公里;沈大线客运量5486万人、货运量17037万吨、旅客周转量7162百万吨公里、货物周转量30023百万吨公里、换算周转量37185百万吨公里。

目前,辽宁省铁路网承担着重要的进出关客货运输任务,能力利用率普遍偏高。通过分析各线图定列车对数可以发现,沈山线、京哈线(含秦沈客专)、沈大线、沈丹线、沈吉线、锦承线、叶赤线、开源线、凤上线等主要干线铁路能力利用率都已达到80%以上,部分线路的部分区段已经饱和。

2.3 水路运输

全省水运旅客吞吐量呈波动型增长发展趋势,货物吞吐量呈稳步增长态势。2019年水运旅客吞吐量为530万人,与2009年相比下降2.6%。货运吞吐量为12498万吨,相比2009年增长超10倍。全省港口货运吞吐量呈“先快后缓”的稳步增长发展趋势。2019年,我省沿海港口实现货物总吞吐量86124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28915万吨。全省集装箱吞吐量呈现增长放缓、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1689.3万标箱。2019年大连、营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省前两位,其中大连港的吞吐量为10662.5万吨(全国排名第8位),占比为44.1%;营口港吞吐量为9174.9万吨(全国排名第9位),占比37.9%;锦州港的吞吐量为2936.7万吨,占比为12.1%;丹东港的吞吐量为758.6万吨,占比为3.1%;其他港口的吞吐量为650.8万吨,占比为2.7%。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为875.8万标箱,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为547.8万标箱。

2.4 航空运输

全省航空客运量成“U”型增长趋势,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202万人,相比2009年增长190%。全省航空货运量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6.8万吨,相比2009年增长93.5%,其中货邮吞吐量36.7万吨。2019年开通航线544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63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在服务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5 邮政快递

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全省邮政业业务总量实现160.64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3倍。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实现138.53亿元。其中快递业务量实现6.54亿件,同比增长27.08%;快递业务收入实现87.97亿元。全省全行业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面积为20.8平方公里,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人口为0.61万人。邮政城区每日平均投递2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3次。全省年人均函件量为1.42件,每百人订有报刊量为10.41份,年人均快递使用量为14.99件。年人均用邮支出317.79元,年人均快递支出201.8元。

辽宁省2019年快递业务量排名前三位的地市依次为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其快递业务量合计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达到781%;其次是葫芦岛市、锦州市、丹东市、盘锦市、营口市、抚顺市、铁岭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阜新市,合计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为22%。

3 功能特征

辽宁省综合交通网服务功能按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划分,旅客运输功能按服务范围与性质可划分为国际客运、省际客运、城际客运、城市客运四类系统。货物运输功能按货物品类可划分为集装箱、矿石、粮食、油品、煤炭、商品汽车、快递物流七类运输系统。客运功能方面,其中国际客运系统主要依托沈阳、大连和丹东等综合枢纽,通过航空、海运与陆路运输实现辽宁对外国际联系,具体包含大连港国际邮轮运输、丹东对朝陆路口岸等;省际客运系统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路客滚运输和民用航空方式,实现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联系;城際客运系统全省所有地市级之间实现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为主的快速网骨架构建。城市客运系统全省主要呈现以公共交通为主,多方式融合的发展态势,其中大连地区涉及以水路客运为主的陆岛运输方式。

货运功能方面,其中集装箱运输系统主要以大连港、营口港、沈阳国际陆港为核心,依托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和辽新欧打造覆盖东北亚经济走廊、欧洲经济体、中亚经济体的多模态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钢铁产业的重要支撑,目前,辽宁省矿石运输系统已经形成由大连港30万吨级、营口港20万吨级矿石接卸码头及铁路、皮带连廊构成的专业化系统为主,丹东、锦州港散杂码头和铁路构成的非专业化系统为辅的运输格局;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运输系统是国家粮食储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辽宁省已基本形成以大连港专业化粮食码头为主,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散杂货码头为辅,以铁路、公路为集运手段,并达到一定专业化程度的粮食运输格局;油气运输系统是我省石化产业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均已形成成熟的运输管线网络;顺应国家“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格局,我省目前形成了以蒙东到营口港的线路为主,以辽宁省内煤炭配送为辅,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低碳环保、经济高效、资源配置合理、衔接顺畅的煤炭运输系统。商品汽车运输系统主要以大连港汽车码头为主,初步形成海公铁多方式一体化的商品车运输体系。在快递物流系统方面,已形成以沈阳、大连、锦州三大邮区中心局为中心,适应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发挥各个节点城市的比较优势,相互依托、相互支撑、错位发展,辐射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邮政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辽宁交通运输厅.辽宁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研究[Z].2015.

[2]冯忠拴.经济预测与决策[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8,(10).

[3]巩建国.基于AHP/DEA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评价[J].物流技术,2010,(29).

[4]李化.基于DEA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4).

[5]陈春霞.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6]岳辉.第三方逆向物流决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4,(6).

[7]朱道立.逆向物流系统和技术[J].复旦学报,2003,5(42).

[8]达庆利,黄祖庆,张钦.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1).

[9]杨印生.经济系统定量分析方法[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的优化升级研究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构建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路径
以目标为导向的智能审计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