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行CRRT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2021-01-15王梦兰
王梦兰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行CRRT体外循环治疗的ICU患者共计5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选的50例患者平均分成了2组:基本组25例和讨论组25例。基本组包含男19例,女6例,年龄46~78岁,平均(63.17±3.42)岁。讨论组包含男18例,女7例,年龄44~78岁,平均(63.22±3.3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基本组行常规护理,讨论组行集束化护理,具体方法包括:①计划制定:在科室内组建CRRT体外循环护理小组,依照收治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要求组内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体外循环凝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还要针对各种原因提出可行性的防范护理措施,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保证其专业性、系统性和真实性。②心理护理:对已收治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充分意识到CRRT治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医护人员可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如遇严重焦虑、烦躁的患者,可适当给予其镇静处理。③预防干预: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外循环压力参数等指标,加强液体平衡管理,及时处理CRRT报警等相关突发事件。④滤器护理:治疗开始前,医护人员应利用生理盐水和肝素充分浸泡管路及滤器,做好器械的清洗工作。遵循《临床实践指南》等相关资料,将血液流速设定为200~250 mL/min。此外,为降低凝血事件发生风险,应定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保证管道畅通[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情况,并比较滤器凝血有效率、体外循环通畅率等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3.0开展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基本组患者的滤器凝血有效率为44.00%,体外循环通畅率为48.00%,明显低于讨论组的84.00%和76.0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n(%)]
3 讨 论
据张仲华、曾铁英等学者[2]研究指出,将CRRT技术广泛应用于ICU患者治疗中,不仅能够降低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肾功能衰竭、挤压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其生命安全。但是,在凝血功能紊乱、病情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在体外循环治疗过程中诱发体外循环凝血等相关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性下机等事件的出现。
通过计划制定、心理护理、预防干预、滤器护理等方式,在CRRT体外循环治疗时指导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烦躁、焦虑情绪,引导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同时还可以增加导管冲洗次数,避免堵塞、弯折等事件的发生,改善体外循环情况。
综上所述,ICU患者行CRRT体外循环治疗时,予以其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滤器凝血有效率,增强其体外循环通畅率,进而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应用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