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2021-01-15陈晓晨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陈晓晨

(广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渝北 401120)

一、引言

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中流砥柱,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过去,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氛围不浓,使得教育活动实效大打折扣。2021年2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高达9.89亿人次,手机网民规模已经高达9.86亿人次,其中大专及本科以上的网民占比高达19.8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深入研发和使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快手、抖音等微媒体大量涌现,微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微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提供海量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外来不良思潮搭乘“微媒体”的快车充斥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的精神面貌造成冲击。大学生是微媒体的见证者,也是微媒体的重要体验者。微媒体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途径,应该充分把握和发挥其优势,通过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微媒体”平台,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课程实效性。

二、微媒体的内涵

微媒体是“微时代”背景下所催生的以微信、微博、微视频、抖音、快手等手机APP作为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对语音、文字、图片、影像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发布传播等现实操作的新兴自媒体。微媒体的“微”充分展现了微媒体的特点,即短小精悍,通过编辑简短的文字、剪辑精美的视频、精修靓丽的图片等方式展现社会的变化、反映大众的思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升级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当代大学生对微媒体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与传统纸媒(如报纸、刊物)、电媒(如电视、广播)相比,微媒体的传播效率得以提升、传播周期得以缩短,呈现出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特征。微媒体的使用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想观念。传统而言,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他们通过微媒体的使用拓宽了接受信息的渠道。但由于微媒体短小精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信息不足以反映事物全貌,往往具有片面化、碎片化、虚拟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鉴别能力都有待提高,片面化、碎片化的信息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微媒体有利有弊,所以使用微媒体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 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

近年来,国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和提高工作实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微媒体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的总和,其实质是网络教育的重要分支。网络是大学生除高校课堂以外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又一个主要战场。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建设,微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已经成为国家推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中国秉承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方针,各种思潮借助微媒体的传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产生影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同时巩固意识形态教育两大阵地,抢占思想舆论阵地制高点、牢牢掌握网络主导权的战略需要。

(二) 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拓宽学生视野

现今,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媒体在数字信息一体化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大学生是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微媒体凭借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快捷性成为大学生群体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微媒体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微”字的含义即透露了微媒体信息承载能力的不足,信息片面化、碎片化是微媒体传播信息的主要弊端。大学生群体对这些有局限性的信息不具备健全的筛选能力,信息中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想对大学生精神面貌塑造造成负面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教师理应主动把握发展机遇,深入研究微媒体的传播特性和运作特点,将其优势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通过改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渠道、延展教学路径,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完善教育体系的最终落脚点。将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单一主导式向多元互动式转变;教育内容从教材大纲主导向社会舆论主导转变;教育重点从指定性向多元性转变。这种全新的教育体系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大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还要对各种微媒体深入了解,加以整合利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充分利用,形成有效教育合力,取得理想教育效果。

(三) 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鉴于当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通过微媒体巧运用,完善教育体系,消减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回归正常轨道。微媒体传播的信息中虽然具有片面化、碎片化、虚拟化的特征,但其中也不乏积极向上的内容,将这些内容筛选出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素材,让大学生自主接受教学素材中所蕴含的积极的社会思想,剔除之前的错误认识,对他们的精神面貌进行重铸。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成长成才。微媒体的教育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将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大学生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独立能力的培养。通过完善整体教育体系,重点把控微媒体传播信息的主旨内容和政治方向来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愿参与到意识形态建设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梦向现实的转变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初级教学目标,使大学生能自主将自己的奋斗目标融入国家整体建设发展中,在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高级教学目标。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促进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动力。

四、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路径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教师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微媒体背景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到重要示范和榜样作用。在微媒体发展趋势下必须加强思政教师素质培养,以把握思政教育主导权。首先,思政教师应顺应时代,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微媒体教育模式。教师应熟练掌握和运用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主的微媒体电子媒介,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动画、短视频等多元化形式开辟网络课堂教学,将微媒体融入到理论课程的设计上来,如此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还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注意力,在丰富思政课堂的教育内容和优化教育方式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二) 构建微媒体平台,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渠道

通过搭建微媒体教育平台,切实做到“掌握局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微媒体平台的构建需以贴近大学生实际校园生活,解决其面临的实际困难作为基本出发点,切实了解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代热点话题,分析他们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巩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通过提高微媒体信息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整体教育效果的提升。微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社交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媒体的优势,通过开设对应课程的教学微博、创建微信教育公众号、班级微信教育群等方式,依据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育目标、课程大纲,将教学内容发放到微媒体教育平台上,以供学生学习、预习和复习。通过搭建微媒体平台,将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先,教师可以实时观测学生动态。教师通过平台可以添加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如学生近期发表了什么评论、浏览了什么网页,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若出现不当言辞或价值偏差可以及时修正和干预。其次,教师可借助平台优势传播正能量。教师通过转发或分享时事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治动态,了解国际形势,形成国际政治视角,培育政治观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再次,微媒体平台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建立微信班级群,为大家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师生交流的频率,以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三) 创建微媒体课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

微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新时代背景下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必然。鉴于微媒体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为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持续向好发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紧跟时代发展原则,积极创建微媒体课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提高教育实效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创建在线微媒体课堂。随着微媒体的壮大发展,开展线上微媒体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微媒体交流平台,结合教材相关教学内容,围绕对应知识点,从认知、了解、熟悉三个层次出发,搜集对应的微视频、微电影等教学素材以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微媒体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微媒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可以区分掌握。其次,为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思政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微语言”与学生交流对话,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对话[2]。与传统语言体系相比,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代表的微媒体语言具有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便于理解等特点。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却能生动表达出辞藻背后的丰富内容,由此微语言深受大学生喜爱。而教师群体与大学生群体本就存在年龄代沟,在授课过程中,由于不善于使用网络语言来教授内容,使得整体教学氛围不甚活跃。教师应多站在学生视角,关注他们所关注的话题,了解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喜爱他们所喜爱的交流方式,只有融入学生生活,才能更好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教师应积极熟悉掌握微语言,并将微语言融入教学活动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体系,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授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